1) educational technology
教育工艺学
2) ITE
工艺教育学院
1.
This model has promoted the collaboration of ITE s teacher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在新加坡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发展目标指引下,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实施了基于行动研究方法的反思性(PEPP&ER)教师发展模式的改革。
3) education of arts and crafts
工艺教育
1.
Impersonally, its existence enlightens and catalyzes the early education of arts and crafts in China.
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建立,顺应了社会历史环境,客观上对中国早期的工艺教育起了启蒙和催化作用,促进了当时工艺技术的多样化。
4) handcraft teaching
工艺教学
1.
The author discusses personal idea on start of handcraft teaching.
笔者就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如何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工艺及工艺教学的入手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5) craft education
手工艺教育
1.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portion of craft course, craft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content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the researcher present the marginal state of craft education in art colleges.
本文从手工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现状入手,通过对手工艺课程比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的分析,指出了当代手工艺教育在本科艺术院校中边缘化的状态。
6) art education
艺术教育学
1.
Strategies in soul cultivation--On art education in Higher Institutions in China;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梁玖
补充资料:教育工艺学
教育科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对教育过程中可操作的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从而进行实验性研究,以便取得最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门工艺学科。所谓可操作因素包括:①教育、教学目标与内容一类的教育情报;②教材教具、教学机器一类的教育媒体;③教育与教学方法、教育环境、教师与学生行为、师生编组以及上述诸多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等。教育工艺学不单是教育机械化的问题,而是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理学、工艺学及其他有关科学知识,在教育目标的选择、教育行政管理、日常的教学与教育活动等方面,探讨"教育最优化"的理论、技术与实践的一门综合科学。
沿革 教育工艺学与教育手段的日益现代化有密切联系。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是在视听教育、程序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 世纪20 年代开始,在一些国家中盛行电影与广播视听教育的研究,并逐渐普及于学校。192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S.L.普雷西试制成了第一架多重选择的教学机器。这种机器既能为学生呈示问题,又准备了可让学生从中选择标有号码的正确答案。1932年,普雷西又预言教学机器会给教育界带来革命,积极推进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加速培养专业人员的需要,视听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到了5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B.F.斯金纳从理论上论证了程序学习和教学机器的心理学依据,这就更加推动了程序教学及教学机器的发展,随着60年代电子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放映、录音、录像、电视设备进入教学领域,加速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教学改革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另外,一些社会因素,如50 年代和60 年代开始注意教育的经济价值,高等教育大发展, 国际间科技竞争加剧,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等,也促使视听教育、程序学习、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学、行为科学与工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开始从工艺学角度,用控制论观点解释教育,于是在60年代初期与中期,先后在美国和日本诞生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教育工艺学(欧美国家称"教育技术学"或"教育工程学")。日本的图书公司于1971年出版了一套 8卷本的教育工艺学讲座丛书。
研究领域 教育工艺学研究的领域很广:①运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的成果,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研究。包括视听教育的研究,即以通信媒体论和视听教育论为理论基础,把工业技术中的硬件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领域。如:高架投影机、录音与录像机、闭路电视、语言实验室等各种电化教育设备的应用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简称CMI)为中心的信息科学技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教育系统模拟、教育情报检索和教育数据处理的研究。②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有关教育、教学内容的配列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如学习程序设计、发现学习、集体编组等的研究与尝试。③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等方面的研究。④利用工程学的知识,设计有效的教育场所、设备和教具的研究,如学校建筑、教室结构、黑板、课桌椅、计算尺、实验仪器、反应分析装置等教学设备和教具的设计制作研究。
研究方法 教育工艺学应用实验计划法、行为观察记录仪器等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通过实验、调查、观察来收集资料,对构成教育过程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综合各种提高教育效果的最优因素来制定计划,再通过计划的实施来测量其效果,而后改进计划,这就是教育工艺学的方法。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教育系统化,即从教育系统的侧面(指构成教育的人、物、信息、资金的组合)、水平(指着眼范围的大小,如社会的、学校的或是教学系统的范围)、领域(指教育系统所涉及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教师与学生,教育媒体,经营管理4方面)等角度出发,为探求最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而将有关教育的各种因素加以最优组合的方法。这样就能为学习者个人或集体选择和排列最优的教育目标,发现并选择最优的教育效果测度,最优的教授活动和最优的环境条件,以便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育工艺学的目的。它的方法论的特征是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与可操作性。
参考书目
〔日〕坂元昂编, 钟启泉译:《教育工艺学简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沿革 教育工艺学与教育手段的日益现代化有密切联系。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是在视听教育、程序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 世纪20 年代开始,在一些国家中盛行电影与广播视听教育的研究,并逐渐普及于学校。192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S.L.普雷西试制成了第一架多重选择的教学机器。这种机器既能为学生呈示问题,又准备了可让学生从中选择标有号码的正确答案。1932年,普雷西又预言教学机器会给教育界带来革命,积极推进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加速培养专业人员的需要,视听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到了5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B.F.斯金纳从理论上论证了程序学习和教学机器的心理学依据,这就更加推动了程序教学及教学机器的发展,随着60年代电子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放映、录音、录像、电视设备进入教学领域,加速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教学改革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另外,一些社会因素,如50 年代和60 年代开始注意教育的经济价值,高等教育大发展, 国际间科技竞争加剧,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等,也促使视听教育、程序学习、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学、行为科学与工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开始从工艺学角度,用控制论观点解释教育,于是在60年代初期与中期,先后在美国和日本诞生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教育工艺学(欧美国家称"教育技术学"或"教育工程学")。日本的图书公司于1971年出版了一套 8卷本的教育工艺学讲座丛书。
研究领域 教育工艺学研究的领域很广:①运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的成果,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研究。包括视听教育的研究,即以通信媒体论和视听教育论为理论基础,把工业技术中的硬件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领域。如:高架投影机、录音与录像机、闭路电视、语言实验室等各种电化教育设备的应用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简称CMI)为中心的信息科学技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教育系统模拟、教育情报检索和教育数据处理的研究。②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有关教育、教学内容的配列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如学习程序设计、发现学习、集体编组等的研究与尝试。③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等方面的研究。④利用工程学的知识,设计有效的教育场所、设备和教具的研究,如学校建筑、教室结构、黑板、课桌椅、计算尺、实验仪器、反应分析装置等教学设备和教具的设计制作研究。
研究方法 教育工艺学应用实验计划法、行为观察记录仪器等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通过实验、调查、观察来收集资料,对构成教育过程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综合各种提高教育效果的最优因素来制定计划,再通过计划的实施来测量其效果,而后改进计划,这就是教育工艺学的方法。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教育系统化,即从教育系统的侧面(指构成教育的人、物、信息、资金的组合)、水平(指着眼范围的大小,如社会的、学校的或是教学系统的范围)、领域(指教育系统所涉及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教师与学生,教育媒体,经营管理4方面)等角度出发,为探求最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而将有关教育的各种因素加以最优组合的方法。这样就能为学习者个人或集体选择和排列最优的教育目标,发现并选择最优的教育效果测度,最优的教授活动和最优的环境条件,以便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育工艺学的目的。它的方法论的特征是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与可操作性。
参考书目
〔日〕坂元昂编, 钟启泉译:《教育工艺学简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