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istanex
['vistəneks]
维斯坦尼克斯
2) Nanisivk
纳尼斯维克
3) John Steinbeck
斯坦贝克
1.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John Steinbeck s Novels;
乡土情结,活力之源——斯坦贝克小说创作兴衰的启示
2.
On the Implicit Endings of John Steinbeck's Novels
有限的结局 无穷的韵味——斯坦贝克小说暗示性结尾试析
3.
John Steinbeck,by applying the technique of symbolism,set some of his rural scenic objects with symbolic meanings so as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s and plot,to highlight the theme,and to enhance the artistic appeal of his novels.
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等田园小说中运用象征主义写作手法,赋予景物描写以象征意义,借以推动人物、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的表达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4) Steinbeck
[英]['stainbek] [美]['staɪn,bɛk]
斯坦贝克
1.
On John Steinbeck s Eco-Ethics Ideas;
弱者的命运在心上——论斯坦贝克的生态伦理思想
2.
The Sources of Steinbeck’s Eco-ideas;
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来源
3.
T raveling in America and the Eco-worries of Steinbeck HU TIAN-fu from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游历天下与生态忧思——读《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
5) M.A.Eckstein
埃克斯坦
1.
The Analysis of H.J.Noah and M.A.Eckstein's Func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诺亚与埃克斯坦比较教育功能理论述评
6) Wittgenstein
维根斯坦
补充资料:斯坦贝克
斯坦贝克(1902~1968) Steinbeck,John 美国作家。1902年2月27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赛利纳斯,1968年12月20日卒于纽约。他自幼生活在小镇,做过牧场工人、木工学徒、油漆匠、运输工、实验室助手等。1919~1925年间,就学于斯坦福大学,同时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之熟悉乡野的自然风光与乡土人情。 上大学期间即开始创作,最早的几部作品《金杯》、《天堂牧场》、《献给一位无名的神》均未引起重视。直至1935年《托蒂亚平地》问世,才受到文艺界及广大读者的关注。小说以西班牙与印第安混血儿聚居的贫民窟为背景,描写了一群淳朴、善良的流浪汉,反映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及乐观幽默的天性,富有民间文学色彩。此后,又成功地创作了长篇小说《相持》、中篇小说《鼠与人》。193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愤怒的葡萄》,以农业工人约德祖孙三代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绘出30年代大萧条时期农民的痛苦生活,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在美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标志着斯坦贝克创作的高峰,也堪称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获1940年普利策小说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任欧洲战地记者,写报道和宣传品。1942年,创作了以战争为背景的中篇小说《月亮下去了》,描写挪威人反抗纳粹侵略者的故事,作品显得比较抽象,可看出作者在把握题材方面的局限。战后发表的中篇小说《珍珠》根据墨西哥一民间故事改编而成,表现金钱对人心灵的毒害这一主题,在艺术描写方面颇具特色。50年代初,斯坦贝克迁居纽约,先后发表《灼热》等长篇小说。60年代,发表的《烦恼的冬天》,是他晚年的一部力作,和作家过去风格不同,整部作品显得凝重、沉郁。 斯坦贝克一生共作有17部小说、诸多短篇故事、剧本等。其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风格清新自然。他因“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获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为表彰他在“和平时期对美国的服务”,1964年获总统自由奖。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