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乙氟醚
1)  ethrane
乙氟醚
2)  fluroxene
氟乙烯醚
3)  flurotyl
三氟乙醚、六氟乙醚
4)  fluoroglycofen-ethyl
乙羧氟草醚
1.
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Fluoroglycofen-ethyl-degrading Bacterium YF1
乙羧氟草醚降解菌Pseudomonas sp. YF1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
2.
An analytical method for residue of fluoroglycofen-ethyl in buffer solutions was establish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采用气相色谱仪,建立了水中乙羧氟草醚残留量的分析检测方法,并在室内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降解动态。
5)  oxyfluorfen
乙氧氟草醚
1.
Determination of oxyfluorfen b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ic;
除草剂乙氧氟草醚的气相色谱分析
2.
Report of Oxyfluorfen in the Test of Weeding of Chinese Fir;
乙氧氟草醚在杉木苗田除草试验的报告
3.
The composition and preparation of oxyfluorfen 20%EW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本文介绍了20%乙氧氟草醚水乳剂配方的组成和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和田间药效进行了测试和试验。
6)  fluoroglycofen
乙羧氟草醚
1.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uoroglycofen by HPLC on silica column.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 ,对乙羧氟草醚原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测定 ,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 10 0 。
2.
In this text,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by the method of gowing shows that the reasonable ratio scope of mixing fluoroglycofen with 2,4-D is from 1∶8 to 1∶20 when use them together in field.
 通过Gowing法研究当乙羧氟草醚为30gai/hm2时,乙羧氟草醚与2,4 D丁酯混用的合理配比范围在1∶8~1∶20之间,4省(春冬小麦各两地)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乙羧氟草醚与2,4 D丁酯混配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有增效作用,而且对小麦安全,乙羧氟草醚与2,4 D丁酯混剂防除常见杂草的使用剂量在450~600mL/hm2,对以较难防除的恶性杂草为主要杂草的地块,适当增量至750~900mL/hm2。
补充资料:氟乙烯

国标编号 21030
CAS号 75-02-5
分子式 C2H3F;CH2CHF
分子量 46.0

无色、无嗅气体;沸 点 -72.2℃;熔点 -160.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 、醚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0.78(30℃);相对密度(空气=1)1.6;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聚合制氟乙烯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未见中毒报道。大鼠吸入浓度为80%本品质4小时,未见死亡。遇热分解释放出剧毒的氟化氢气体。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致突变性:肿瘤转化:大鼠吸入2000ppm(14周),间歇。微核试验:小鼠吸入19100ppm(6小时),连续。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人类无可靠数据。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或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普通泡沫、干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