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多狂
1)  plurigenus
多狂
2)  squally weather
狂风多的
3)  madness [英]['mædnəs]  [美]['mædnəs]
1.
This article concentrates on the aspect of madness of Du Fu s character.
杜甫是守儒持重的文人 ,但亦有极为狂放的一面 ,只是他的“狂”和李白有着很大的差异。
4)  Kuang
1.
The Heterodoxy of Aesthetics: The Significance of “Kuang” Category;
审美的异端:“狂”范畴的价值意义
2.
The Heterodoxy of Aesthetics: Research on the Category of "Kuang" in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审美的异端:中国古代文论“狂”范畴之浅探
5)  Much learning makes men mad.
学识越多越狂妄。
6)  Too much money makes man mad.
钱多使人疯狂。
补充资料:
      精神亢奋、狂躁刚暴、毁物打骂、不避亲疏、不畏水火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证。多由痰火壅盛,迷塞心窍,以致精神失常所致。
  
  《内经》指出精神因素可导致狂证的发生,认为狂证的病机属"火"。元代朱丹溪认为痰迷心窍,可致发狂。清代王清任认为狂的发病与脑有密切关系,由气血凝滞脑府而致。
  
  病因病机 狂证的病因与七情内伤密切相关,发病往往先从气滞而起,或情怀不畅,气机不舒;或暴怒伤肝,疏泄失职,使气机失调。气滞可出现三种转归:一是气郁化火,火热为患,使心神昏乱而发狂;二是津液失于敷布,酿为痰涎,痰迷心窍而发狂;三是血行受阻,瘀滞络脉,致使脑府灵机混乱而发狂。各种病因往往夹杂为患,有的是气滞为主,兼夹痰火;有的是痰瘀互结,兼夹气滞等。从受病脏腑来说,以胃、肝、胆三经实火扰动心神最为多见。
  
  辨治 对狂证的辨治,以涤痰开窍、清心泻火之法最为常用。瘀阻者当活血化瘀。久病伤阴耗气,当兼用扶正之法。①痰火为患。起病急骤,证见头痛失眠,面红目赤,狂暴无知,言语错乱,气力逾常,或毁物伤人,或哭笑无常,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治宜祛痰清火。可根据病位选方用药:形体壮实,胸膈间痰火壅盛,用涌吐法,取三圣散,使痰涎得以涌吐,症状可迅速减轻;心经痰火,用清心滚痰丸;胃热偏盛,大便燥结,先服大承气汤通下,再投凉膈散以泻实火。②阴虚火旺,痰热未清。狂病日久,病势较缓,证见形体消瘦,精神紧张,时而躁狂,多言善惊,烦躁不寐,烦热,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涤痰宁神,常用二阴煎为主方,送服定志丸。③气滞血瘀。证见狂躁不安,妄闻妄见,或呆滞少语,妄思多端,面色暗滞,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解郁,常用癫狂梦醒汤为主方。
  
  此外,还有不少治疗狂证的有效方药,如清泻痰火的礞石滚痰丸,攻逐顽痰的龙虎丸,破血下瘀的桃仁承气汤等,均可因证而施。
  
  狂证初起发病虽急,但若能采取有效措施,祛除痰火,往往见效较快。如治不得法,或迁延时日,耗伤正气,心神昏乱日重,则精神难以复常。也有火势渐衰,痰浊逗留,病证由狂而癫,缠绵难愈。狂证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要防其自伤、伤人。拒绝服药者,必要时采取鼻饲;拒绝饮食者,要进行劝导或喂食。在病人恢复期间,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使其解除顾虑,以利康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