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ungsten inert gas
钨极隋性气体
2) manual and automatic inert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GTAW)
手工或自动隋性气体保护钨极电弧焊
3) metal inert-gas welding
熔化极隋性气体保护焊
4) TIG(tungsten inert gas)
钨极惰性气体(TIG)
6) tungsten-in ert-gas arc welding
钨极惰性气体电弧焊
补充资料:隋
隋(581~618) 中国历史上继北朝北 周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 ,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为唐所灭 。炀帝大业五年(609)时的隋朝疆域,东、南皆至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
隋的政治 北周大成二年(580) ,周宣帝宇文贇死 ,静帝年幼 ,杨坚掌握军政大权 ,迅速平定了反抗他的相州(今河南安阳南)总管尉迟迥、郧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益州(今四川成都)总管王谦。同时,杨坚还屠戮了北周宇文氏诸王。在消灭内外政敌以后,他自左大丞相迁大丞相 ,并于周大定元年(581)二月代周称帝 ,国号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 统一南北 隋初 ,北方突厥的势力强盛。文帝开皇二年(582),隋军挫败入掠河西的突厥军 。三年 ,突厥分裂为东、西两汗国。五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归附。八年二月 ,隋文帝下诏伐陈,大举南进。次年,隋大将韩擒虎俘后主陈叔宝。陈亡后,隋又迁陈朝皇家和百官家属入关中。岭南方面 ,在高凉( 今广东阳江西 )太守冯宝妻冼夫人(少数族人)的协助下也迅即安定。北迁的江南豪强认为统一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开皇十年冬,遍及陈朝旧境的反隋暴动爆发 。隋派遣杨素领兵镇压。大约次年即告平定。北朝后期,鲜卑贵族的门阀化,尤其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汉族杨氏代周以后,象征民族矛盾的鲜卑政权亦告消亡,南北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 完成和巩固统一的改革 在文帝统治时期和炀帝统治的前期,隋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完成和巩固统一、强化中央集权的改革。①改革行政制度。开皇初年,基本形成以尚书、内史(即中书)、门下三省为行政中枢的制度。这一制度后来为唐代继承和发展。开皇三年,文帝下诏废罢境内500余郡,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州置刺史,将州府和军府合一。凡军事上较重要的州设置总管,兼任刺史。大业元年(605) ,炀帝下诏废除诸州总管府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②改革选举制度。开皇末年实行六品以下官吏全部由尚书省吏部铨举之制,地方各级机构的属官从此由朝廷委任,彻底废除了传统的辟举制。保证门阀世袭的九品中正制也在隋代废除。但是由于隋代门阀贵族的子弟仍可以门荫出身,所以门阀世袭制在隋代选举中仍居优势。一般地主的入仕道路主要是通过吏职和军功。隋代出现了两种新的科举科目——进士与明经,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③改革府兵制 。早在大象二年(580)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时 ,即下令西魏时受赐鲜卑姓的汉族府兵一律恢复汉姓,具有破除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意义。开皇十年文帝下诏,府兵全家一律归入州县户籍,只本人作为兵士由军府统领。这一措施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适应了民族融合的时代要求,有利于统一。④制订开皇律。开皇元年和开皇三年,制订和修改了隋律,即《开皇律》。隋代法律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隋初较重要的改革还有铸造新五铢钱,统一当时混乱的货币,以及统一度量衡。 隋的社会经济 开皇二年(582) ,隋重颁均田令 ,受田百姓承担国家赋役。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将受田并承担赋役的成丁年龄提高。力役从每年一个月减至20天,未被役的丁男纳绢代替,称为庸;户调绢从一匹(四丈)减为二丈 。仁寿四年(604),炀帝即位后,免除了妇人、奴婢 、部曲之课 。大业五年(609)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户口检查。同年,再次下诏均田。检查户口与均田相结合,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赋役对象。文帝统治时期,一些水利灌溉工程在各地兴建,有利于产量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扩大。为便于征集物的集中和搬运,隋代沿着漕运水道在今陕西、河南境内设置了广通(在今陕西华阴)、常平(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河阳( 在今河南孟县南、黄河北岸 ) 、黎阳(在今河南浚县)、含嘉(在今河南洛阳)、洛口(即兴洛仓,在今河南巩义东北)、回洛(在今河南洛阳)诸仓。开皇五年,文帝令诸州以社为单位,设置义仓,以备水旱赈济。 隋代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成都和魏郡(今河南安阳)都以制造精美的雕刻物著称。东南传统的造船业仍继续发展。隋代商业也获得发展。汴州城外和北齐故都邺城的郊郭居住着许多商贾、工匠。成都是西南最大的都市 ,历来以手工业、商业繁盛著称。丝绸之路仍然是对外贸易的通道。陆道以张掖为中心,聚集着国内西北各族和外国商人。南海(今广东广州)是最大的贸易港口,输出丝绸,输入象牙珠宝传统商品。长安和洛阳是全国政治中心,也是国际的贸易中心。为了控制地方,扩大南北漕运,隋开皇四年曾开凿由长安新城——大兴城到潼关的漕运渠道,称为广通渠 ,又名富民渠。炀帝继位后,又先后开凿疏浚了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相衔接为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地区的政治、军事控制,便利了江南财物向洛阳、长安的转输,而且大大加强了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经济、文化联系 ,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隋与国内少数民族的关系 早在文帝开皇四年 ,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就已与隋和好。十九年,隋朝扶助启民可汗为突厥主。他对隋非常尊重。大业七年,西突厥处罗可汗来朝 。大业前期是隋极盛的时期。为了管理西域事务,大业五年 ,隋设置了西域校尉。当年六月,在燕支山下,炀帝张设盛大宴会,款待来朝的各族首领30多人。在岭南地区,原高凉太守冯宝妻谯国夫人冼氏,自平陈后,即协助隋派来的将吏安抚当地俚僚诸族。滇南地区在开皇二十年亦获安定。台湾自孙吴以来,和大陆的关系日益密切。隋代称之为流求。大陆商人经常到流求进行贸易。此后,台湾海峡两岸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了。 隋和外国的关系 大业三年 ,炀帝遣使者从海道出使赤土(大致在今马来半岛)和日本,大约在同时,由陆道遣使到今印度、伊朗及中亚地区。大业年间,许多国家遣使来隋。中国文化进一步在亚洲各国间广为传播。在朝鲜半岛,三国中除了高句丽曾和隋发生战争外,百济、新罗都和隋朝有友好关系。日本自东汉以来,以倭国的名号为中国所知。隋时,日本圣德太子几次遣使来隋,随行的学生和僧徒长期留居中国,多数直到唐初才返国。通过他们,隋唐的礼制、政令在日本传播。东南亚各国和隋通使的有10余国。那时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有所谓昭武九姓国,都在大业中遣使来隋。 隋的覆亡 导致人民反抗的直接原因是漫无限止的劳役征发。炀帝营建东京、修长城、开运河,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却滥用了民力。从炀帝即位开始,几乎每年都有重役。炀帝统治期间,几乎每年出去巡游,沿路供需都由所经地方承办。这笔费用最后都落在人民的头上。东晋时,高句丽入据辽东。炀帝即位后,便决心大举东征。大业八年二月,炀帝和大军渡过辽水,围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因东征本来不得人心,高句丽又顽强抵抗,七月,炀帝被迫退兵。九年四月,炀帝再渡辽水,攻围辽东城。六月,杨玄感起兵攻东都(东京改称)。炀帝只好退兵。大业十年二月,炀帝发动了第三次东征。这次战争是在义军遍地的形势下发动的 ,炀帝感到无法把战争进行下去,只好因高句丽请和,乘势收兵。炀帝三次东征,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受到无边的苦难。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大业七年邹平县民王薄于长白山(在今山东邹平南)起义。各支起义队伍经过分并离合,最后大致形成三大起义力量:一是据有河南的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二是雄踞河北的窦建德领导的夏军;三是自淮南转移到江南由杜伏威领导的吴军。农民起义军的发展,促使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尤其是大业九年杨玄感的起兵,对隋的崩溃有很大影响。隋太原留守李渊于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攻占长安,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帝,改元义宁,尊炀帝为太上皇,自为大丞相,掌握大权。次年五月,李渊代隋称帝,国号唐,改元武德。 大业九年以后,隋军只能据守一些城镇,已不能控制广大农村。大业十二年炀帝第三次到江都。那时炀帝所能控制的地域已非常狭小,江都粮食供应越发感到困难,炀帝便在十三年下令修筑丹阳宫,准备渡江。十四年三月,征辽军队发动兵变,杀死炀帝,立炀帝侄孙秦王浩为帝。而东都群臣则立炀帝的又一个孙儿越王侗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同年宇文化及杀秦王浩,称帝,国号许。唐武德元年(618)九月,李密降唐。王世充于次年四月,废皇泰主,称帝,国号郑,改元开明。到此,三个象征性的隋政权残余全部灭亡。 隋的文化 隋王朝时期表现在哲学 、文学 、语言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南北交融,是显著的。陈、隋之际,智创立天台宗,体现了南北佛教学风和各种学派的交流和统一,适应了统一王朝的需要。隋代最显赫的经学大师刘焯、刘炫被称为学通南北、博极今古。经学由南北交流走向统一。南、北文风过去也不相同。南朝讲究声律词藻;北方质朴,宜于实用。炀帝尊重南方文化,南方文学遂成为正统。在书法艺术上 ,南方流行的是以王羲之 、王献之父子为首的新书体(行草书),秀逸流移;北方上承汉魏隶法,方正遒劲。隋代书法艺术综合南北,为唐代书法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的需要,还推动了音韵学的研究。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 、陆法言等8人 ,对当时语音详加校正。陆法言又于仁寿元年撰成《切韵》5卷 。《切韵》是一部集南北音韵研究之大成的巨著,为唐宋时期音韵学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北方、江南、西域以及外国音乐,在隋代也得到交融发展。北齐、北周时期西域乐,后来为隋继承。开皇九年(589),隋平陈 ,获得宋 、齐音乐和梁、陈乐人。大业六年(610),炀帝命各地检括西魏 、北齐 、北周、陈的乐人子弟,集中于太常寺。大业年间定九部乐。隋九部乐后来沿用至唐,又有了新的发展。科学技术在隋代取得了新的成就。经学家刘焯又是杰出的天文学家。他使用定朔计算法取代过去的平朔法,创制了当时先进的历法——《皇极历》。定朔法的采用是中国天文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巢元方是隋朝最著名的医学家。他撰写的《诸病源候论》50卷,开辟了后世病因学和病理学的研究途径。隋代地理学,特别是地图的编绘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大业六年,炀帝又命臣下依据图经撰成《区宇图志》129卷 ,是一部地理学的巨著 。炀帝时的著名地理学家裴矩 ,撰成《西域图记》3卷 ,是一部地理学名著。隋朝工匠李春在赵州(今河北赵县)城南洨水上所建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石桥。它比欧洲同类空腔式桥梁的出现要早700多年。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