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石油地质学家
1)  petroleum geologist
石油地质学家
2)  AAPG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etroleum Geologists)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
3)  EAPG
欧洲石油地质学家协会
4)  petroleum geology
石油地质学
1.
Innov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y in China;
中国石油地质学的创新之路
2.
Connotation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geology and its position in petroleum geology;
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定位
3.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geology depends upon the innovation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石油地质学的发展是靠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推动的。
5)  CSPG
加拿大石油地质学家学会
6)  production geologist
采油地质学家
补充资料: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
petroleum geology

   研究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生成、运移和分布规律的地质学分支。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的简称。属经济地质学或实用地质学的范畴。石油地质学与沉积学、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矿床地质学和岩相古地理学密切相关。石油的生成和聚集规律与固体矿产不同。石油聚集的地方并不是生成的地方,石油在生成后必须通过运移才能聚集在有利的圈闭中。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实践,积累了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的知识,促进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在美国和日本等国,石油地质学的内涵更广,除油气从生成到聚集成为矿藏的地质学基本原理外,还包括油气田地质学、调查和勘探油气的各种原理和方法、油气田开发的工艺技术等内容。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发现、开采历史较早。在公元前221~前210年,已在四川邛崃出现了用顿钻钻成的天然气井。18世纪中期,人们曾经在油气苗位置上或其附近凿井取油,并发现在一些背斜脊部有油渗出。19世纪初期,有地质学家提出石油源于沥青质页岩并运移到砂岩中。在石油有机与无机成因的激烈争论中,促进了石油生成理论的发展。1963年,P.H.埃布尔森提出,石油是沉积物的干酪根在成岩过程的晚期经过热解生成的。干酪根热降解成油说,是石油生成的重要理论。
   
   

油田地区的地质构造

油田地区的地质构造


   
   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石油及其伴生物天然气、固体沥青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及分类。②石油生成与生油岩标志。③生油岩、储油岩及盖层。生油岩中的油气能运移到储油层中,并且盖层的厚度和质量又能保证在储油层中油气不会逸散,这样才能形成油气藏。④油气运移,包括油气初次运移和油气二次运移。初次运移是油气从生油岩向储油层运移;二次运移是油气在储油层中再分配形成油气藏。这一特点区别于任何其他矿产。⑤圈闭和油气藏类型。油气藏主要按圈闭的成因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⑥油气藏的形成及保存条件。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就是油气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化。能否形成丰富的油气聚集,并保持住,主要取决于是否具备生油层、储油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等条件。最重要的是充足的油气来源和有效的圈闭。
   石油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人类对石油的需求,使石油地质学取得极大的进展。但有些问题尚待解决:根据勘探表明,干酪根热降解成油说,不一定是生油理论的唯一模式;在储油层成岩后生作用的研究中,探讨次生孔隙的成因;进行盆地分析和模拟研究,促石油理论向定量化、模式化方向发展;非构造圈闭是今后石油勘探的重要对象;发展深井钻和开展海底找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