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laeothermometry
古温度测定
6) the quantified palaeotemperature
定量化古温度
补充资料:古温度
地质时期的地表温。通常根据沉积地层的形成条件与物质组成、古生物的生态环境及古地貌、古土壤、古冰川、古冰缘等方面的研究,如地层中的矿物组分、孢粉与微体古生物组合、化石动物群及某些地质过程的外动力特征,推论出某一时期古温度状况及其变化幅度。1947年尤里(h.urey)提出利用氧同位素测量古温度的理论与方法,此后在研究海洋地质、洞穴沉积、大陆冰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是根据被测样品中所含18o和16o丰度的比值来推算。大气中氧的三种同位素16o、17o和18o,丰度分别为99. 763%、0.0375%和0.1995%,但18o与16o的比值变化在自然界可达10%。1955年埃米利安尼(c.emiliani)根据深海钻孔岩心中有孔虫介壳的18o与16o比值,研究第四纪海水温度变化,首次建立了同位素分期。有孔虫的碳酸钙介壳是依靠从海水中吸取ca2+ 和co2-而形成,co2-在被生物吸取前不断与周围海水进行同位素交换反应:(见图)
该过程中,18o进入co312-和h2o中的比例取决当时的温度,其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古温度的测定,对于古气候、古生态、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邢嘉明 王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