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海栖爬行类
1)  marine reptiles
海栖爬行类
2)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两栖爬行类
1.
The recent research on the regulation of growth and growth hormone secretion in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s reviewed.
根据生长内分泌学 ,综述了近年来两栖和爬行类生长激素 ( GH)分泌活动的调节及生长激素在两栖爬行类生长中作用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研究进展 。
2.
This paper reviewed recent research on the regulation of both growth and growth hormone secretion in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by the brain(neuroendocrino factor)-pituitary(growth hormone)-liver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axi
本文综述了近若干年两栖爬行类生长激素分泌和两栖爬行类生长的内分泌调节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3)  amphibian reptile
两栖爬行类动物
1.
Th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in Weiyuanjiang Nature Reserve totally recorded 40 species of amphibian reptile, including 18 species of amphibian, belonging to 13 genera of 7 families of 1 order, and 22 species of reptile, belonging to 18 genera of 7 families of 1 order.
2006年10月与2005年5月对威远江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结果共记录到两栖爬行类动物40种,其中两栖类动物18种隶属于1目7科13属;爬行类动物22种,隶属于1目2亚目7科18属。
4)  amphibian reptiles and mammals
两栖爬行及哺乳类
1.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vertebrate varieties in Dalian forest zoo——On amphibian reptiles and mammals;
大连市森林动物园脊椎动物种类调查报告—两栖爬行及哺乳类
5)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两栖爬行动物
1.
Investigation on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resources of Erxianyan Subalpine Sphagnum Marshes Wetland of Hubei Province;
湖北二仙岩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2.
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of Daguisi National Forest Park;
大贵寺国家森林公园两栖爬行动物初步研究
3.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Manghe Nature Preserve;
蟒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
6)  amphibian and reptile
两栖爬行动物
1.
From 1999~2002, an investigation on amphibian and reptile was carried out in Ka ixian County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1999~ 2 0 0 2年对开县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 ,初步发现有两栖类 17种 ,其中有尾目 2种 ,无尾目 15种 ;爬行类 2 3种 ,其中龟鳖目 2种 ,有鳞目蜥蜴亚目 8种、蛇亚目 13种 (含重庆市蛇类新记录 1属 1种 )。
2.
The Sex determination in amphibian and reptile had two types: one was Gene type Sex determination, another was Environmental type Sex determination.
两栖爬行动物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基因型性别决定和环境性别决定两种类型。
补充资料:爬行类
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能比两栖类更能适应陆地生活环境。身体已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颈部较发达,可以灵活转动,增加了捕食能力,能更充分发挥头部眼等感觉器官的功能。骨骼发达,对于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和增强运动能力都提供了条件。用肺呼吸,心脏由两心耳和分隔不完全的两心室构成,逐步向把动脉血和静脉血分隔开的方向进化。大脑结构比两栖类有了进一步发展,感觉器官也增加了复杂程度,功能增强。
在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中,卵的结构和胚胎发育也出现一些变化,卵外包着坚硬的石灰质外壳,能防止卵内水分的蒸发,同时是体内受精,摆脱了生殖发育中受精时对水的依赖;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和羊水,胚胎可以在羊水中发育,既可防止干燥,又能避免机械损伤。
爬行动物在中生代很繁盛,几乎遍布全球,恐龙就是当时的代表。以后由于气候和地壳的变动,绝大多数种类灭绝。现存种类约5000多种,常见的有蜥蜴、蛇、龟、鳖、鳄鱼等。
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Amniota)。是一支从古两栖类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分化出来产羊膜卵的类群,它们不但继承了两栖动物初步登陆的特性,而且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适应陆地生活和繁殖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爬行类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同时古爬行类还是鸟、兽等更高等的恒温羊膜动物的演化原祖,因此,本纲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爬行纲在地质史的中生代曾盛极一时,种类和数量极其繁多,在中生代的末期出现衰退。现存种类只包括鳄、龟、蜥蜴和蛇等动物。其中个体最大的是产于亚洲东南部的网蟒(Pythonreticulatus),全长可达9.9m,而最小的蜥蜴为斑点圆趾虎(Sphaerodactylusargus),全长却只有36mm。除南极地区外,分布几乎遍及全球而尤以南半球的种类更为繁多,能栖息于平原、山地、森林、草原、荒漠。海洋和内陆水域等各种生活环境,少数几种蜥蜴(西藏沙蜥Phrynocephalustheobaldi、红尾沙蜥P.erythrurus)的最高垂直分布点可达海拔五千多米的青藏高原寒漠地带。



爬行动物真正脱离水环境的特点

爬行动物是体被鳞片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动物由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最高等的变温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为真正脱离水环境的陆地生活(有些现代种类为水中生活,属于次生性现象)的类群。同两栖动物比较,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陆地繁殖的问题

(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丢失)

(3)陆地长距离运动,适应辐射

解决上述问题,在身体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有(进步性特征):

1.1羊膜卵(amnioticeegg)的出现

羊膜卵是早期爬行类适应陆地干燥环境的一个必要条件。它们不再被产于水中,但不会干掉,而且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供应胚胎发育。羊膜卵外包以1层保护性的卵壳,或柔韧如皮革、或为坚硬的石灰质壳,以防止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的或细菌的伤害。卵壳表面有许多小孔,通气性能良好,保证胚胎发育期间的气体代谢。

羊膜卵内有大的卵黄囊(yolksac),储存卵黄以保证胚胎发育的营养需求。在胚胎发育至原肠期后,胚胎周围产生向上突起的环状褶皱,环绕胚胎生长,最终将胚胎包在一个具有2层膜的囊中,外层为绒毛膜(chorion),内层为羊膜(amnion)。羊膜腔(amnioticcavity)是一个充满羊水的密闭的腔,胚胎浸于其中。这为胚胎提供了一个发育所需要的水环境。

胚胎后肠突出形成尿囊(allantois),位于羊膜和绒毛膜之间,收集胚胎代谢产生的废物尿酸,同时尿囊膜上富于毛细血管,充当胚胎的“肺”,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多孔的卵壳在尿囊膜上进行气体交换。

爬行类具有某种类型的交配器官,允许体内受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