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gancy
['laiɡənsi]
配位数;配位性能
2) capability of coordination
配位能力
3) configurational energy
配位能
4) coordination number
配位数
1.
Improvement of experiment of detecting coordination number and stability constant of silver-amino coordination;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和稳定常数测定实验的改进
2.
The purpose is to calculate the butadiene's π MO by golden section relation and to get radio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s,whose coordination number is 4 by regular tetrahedron.
通过提出丁二烯πMO系数比的黄金分割系数和正四面体重心规律的具体应用,用黄金分割关系求出丁二烯的πMO;用重心规律求出配位数为4的正离子与负离子的半径比。
3.
The measuring method of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and the researching achievements of coordination structure on metal complexes with organic ligand,especially for polymer compound,are reviewed.
介绍金属离子与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配位数测定方法和配位结构的主要研究成果。
5) total coordination numbers
总配位数
1.
These structural rules are concentratedly expressed by the total coordination numbers and the periodic table of isoelectronic molecules.
这些结构规则以总配位数式和等电子分子周期表为其集中的体现形式。
6) parity digit
配类数位
补充资料:配位数
在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中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通常,配位数可以从2到9。如在配合物[Nb(H2O)9]3+和[ReH9]2-中配位数为9;在[Mo(CN)8]4-和[TaF8]3-中为8;在[ZrF7]3-和[NbF7]2-中为7;在[Ti(H2O)6]3+、[Co(NH3)6]3+中为6;在[CdCl5]3-和Fe(CO)5中为 5;在[BeCl4]2-、[Zn(CN)4]2- 和Ni(CO)4中为4;在[HgI3]-中为3;在[Ag(NH3)2]+和[Au(CN)2]- 中为2。配位数为10或更高(11或12)的只在镧系和锕系配合物中偶尔发现,是极少见的。影响配位数的因素如下:
中心原子的大小 中心原子的最高配位数决定于它在周期表中的周次。在周期表内,第1周期元素的最高配位数为2,第2周期元素的最高配位数为4,第3周期为6,以下为8、10。最高配位数是指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最高配位原子数,实际上一般可低于最高数(表1)。由表可见,在实际中第1周期元素原子的配位数为2,第2周期不超过4。除个别例外,第3、4周期不超过6,第5、6周期为8。最常见的配位数为4和6,其次为2、5、8。配位数为奇数的通常不如偶数的普遍。
中心原子的电荷 中心原子的电荷高,配位数就大。例如,等电子系列的中心原子Ag+、Cd2+和In3+与Cl-分别生成配位数为2、4和6的[AgCl2]-、[CdCl4]2-和[InCl6]3-配离子。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离子常具有不同的配位数,例如,二价铂离子Pt2+的配位数为4,而4价铂离子Pt4+为6。这是因为中心离子的电荷愈高,就需要愈多的配体负电荷来中和。
中心原子的成键轨道性质和电子构型 从价键理论的观点来说,中心原子成键轨道的性质决定配位数,而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对参与成键的杂化轨道的形成很重要,例如,Zn2+和Cu+离子的5个3d轨道是全满的,适合成键的是一个4s和3个4p轨道,经sp3杂化形成4个成键轨道,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角。因此,Zn2+和Cu+与CN-生成配位数为4的配离子[Zn(CN)4]2-和[Cu(CN)4]3-,并且是正四面体构型(表2)。
配体的性质 同一氧化态的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不是固定不变的,还取决于配体的性质。例如,Fe3+与Cl-生成配位数为 4的[FeCl4]-,而与F-则生成配位数为 6的[FeF6]3-。这是因为 Fe3+从每个体积较大而较易极化的Cl-接受的电荷要大于体积较小而较难极化的F-。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与配体间键合的性质,对决定配位数也很重要。在含F-的配合物中,中心原子与电负性很高的F-间的键合主要是离子键。如在B3+、Fe3+和Zr4+与F-的配合物中,随着中心原子半径的增加,配位数分别为4、6和7,主要受中心原子与配体的半径比的限制(表3)。很多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例如CN-、NO娛、SCN-、Br-、I-、NH3和CO等)间主要形成共价键,它们的配位数决定于中心原子成键轨道的性质。
配位场理论认为中心原子的内层轨道受周围配体的影响,也即关系到配位数。例如,Ni2+离子与H2O和NH3等具有小的相互排斥力的弱场配体,生成配位数为 6的[Ni(H2O)6]2+和[Ni(NH3)6]2+等八面体配离子;与Br-和I-等具有大的相互排斥力的弱场配体则趋向于生成配位数为4的[NiBr4]2-和[NiI4]2-等正四面体配离子;与CN-等强场配体则生成配位数为4的[Ni(CN)4]2-平面正方形配离子。
参考书目
戴安邦主编:《配位化学》(无机化学丛书),科学出版社,北京,1987。
中心原子的大小 中心原子的最高配位数决定于它在周期表中的周次。在周期表内,第1周期元素的最高配位数为2,第2周期元素的最高配位数为4,第3周期为6,以下为8、10。最高配位数是指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最高配位原子数,实际上一般可低于最高数(表1)。由表可见,在实际中第1周期元素原子的配位数为2,第2周期不超过4。除个别例外,第3、4周期不超过6,第5、6周期为8。最常见的配位数为4和6,其次为2、5、8。配位数为奇数的通常不如偶数的普遍。
中心原子的电荷 中心原子的电荷高,配位数就大。例如,等电子系列的中心原子Ag+、Cd2+和In3+与Cl-分别生成配位数为2、4和6的[AgCl2]-、[CdCl4]2-和[InCl6]3-配离子。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离子常具有不同的配位数,例如,二价铂离子Pt2+的配位数为4,而4价铂离子Pt4+为6。这是因为中心离子的电荷愈高,就需要愈多的配体负电荷来中和。
中心原子的成键轨道性质和电子构型 从价键理论的观点来说,中心原子成键轨道的性质决定配位数,而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对参与成键的杂化轨道的形成很重要,例如,Zn2+和Cu+离子的5个3d轨道是全满的,适合成键的是一个4s和3个4p轨道,经sp3杂化形成4个成键轨道,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角。因此,Zn2+和Cu+与CN-生成配位数为4的配离子[Zn(CN)4]2-和[Cu(CN)4]3-,并且是正四面体构型(表2)。
配体的性质 同一氧化态的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不是固定不变的,还取决于配体的性质。例如,Fe3+与Cl-生成配位数为 4的[FeCl4]-,而与F-则生成配位数为 6的[FeF6]3-。这是因为 Fe3+从每个体积较大而较易极化的Cl-接受的电荷要大于体积较小而较难极化的F-。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与配体间键合的性质,对决定配位数也很重要。在含F-的配合物中,中心原子与电负性很高的F-间的键合主要是离子键。如在B3+、Fe3+和Zr4+与F-的配合物中,随着中心原子半径的增加,配位数分别为4、6和7,主要受中心原子与配体的半径比的限制(表3)。很多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例如CN-、NO娛、SCN-、Br-、I-、NH3和CO等)间主要形成共价键,它们的配位数决定于中心原子成键轨道的性质。
配位场理论认为中心原子的内层轨道受周围配体的影响,也即关系到配位数。例如,Ni2+离子与H2O和NH3等具有小的相互排斥力的弱场配体,生成配位数为 6的[Ni(H2O)6]2+和[Ni(NH3)6]2+等八面体配离子;与Br-和I-等具有大的相互排斥力的弱场配体则趋向于生成配位数为4的[NiBr4]2-和[NiI4]2-等正四面体配离子;与CN-等强场配体则生成配位数为4的[Ni(CN)4]2-平面正方形配离子。
参考书目
戴安邦主编:《配位化学》(无机化学丛书),科学出版社,北京,198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