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结集石墨;石墨分离
1)  kish [英][kiʃ]  [美][kɪʃ]
结集石墨;石墨分离
2)  graphite group
石墨集团
3)  graphite congregation
石墨聚集
4)  kish [英][kiʃ]  [美][kɪʃ]
结晶石墨
5)  graphite structure
石墨结构
6)  graphite distribution
石墨分布
补充资料:结集
结集
    佛教名词。意为合诵或会诵。由佛教徒集会,对佛陀学
说进行合诵或会诵,经过讨论、甄别、审核,最后用文字确定下来,成为经典。这种集会称为集结。最初的佛教经典并无文字形式,全凭口诵心记,世代相传,因而统一经典,维护僧伽思想和实践上的同一性便成为至关重大的事情。佛陀本人在世时,僧团内已有异端,但他的权威性尚足以维护团结。佛陀逝世之后,结集便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早期佛教有3次或4次重大结集活动。
   第一次结集在佛灭第一年的雨季。召集人为佛的弟子迦叶。当时在王舍城的七叶窟有500比丘聚会。会诵活动历时7个月。阿难诵出了经(或称法藏、修多罗),优婆离诵出了律(戒律、毗尼藏)。此时的经,据说已有王部阿含的分类形式。
   第二次结集的召集人为耶舍。时间在佛灭后100年后。当时有700比丘会聚吠舍厘城,再次统一经典。来自摩偷罗的耶舍等上座认为东方跋耆国的比丘有诸多非法行为,如向施主索取财物,储存多余食物等。西方僧侣以上座比丘居多,在其强行通过“十非法事”决议之后,早期佛教遂开始分裂为上座(长老)及大众(多数)两部。有说反对此决议的人另行组织了万人结集,肯定十事的合法性。依据《异部宗轮论》,关于第二次结集导致的分派,缘于所谓“大天五事”引起的争论。所谓五事,即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意思是说,成了阿罗汉仍有不同的缺憾,并非完美得很,如仍有生理欲望,得他人帮助自己证知修行果位等。
   第三次结集的记录出自南传佛教史料。据说在阿育王时代的华氏城。召集人为目犍连子帝须。有1000比丘参加。据称此次结集再次整理经律论三藏,清除了掺杂进来的外道教义。这次结集产生了《论事》一书,记载了当时的争论所在。但北传佛教史料并未反映这次结集活动。
   第四次结集发生在迦腻色迦王时代的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发起人为胁尊者,主持者是世友。500比丘集会的结果,是对三藏经典重加释义,各有30万颂。汉译《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便是论藏的释颂文字。但一般认为,这是佛教说一切有部的部派结集活动。此后佛教当有多次结集,如南传佛教晚至本世纪50年代,还在缅甸仰光举行了第六次结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