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lobal geomorphology
环球地貌学
2) global geomorphology
全球地貌学
3) selenomorphology
[si,li:nəumɔ:'fɔlədʒi]
月球地貌学
5) Geomorphology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环境管理地貌学
6) Lunar geomorphy
月球地貌
补充资料:地貌学
地貌学 geomorphology 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结构、成因、演化及分布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它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属地质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中国在战国时期,已开始出现对地貌的描述。《管子·地员》中已分出渎田(平原)、坟延(坡地)、丘陵、山林和川泽,又将丘陵按地势高低分为14种类型。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著作,在地貌的成因、类型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欧美的地貌学最早归属于地质学科。18 世纪 80年代,英国J.赫顿在《地球的学说》中论述了海底沉积岩上升形成山地,受蚀后变低的过程。英国C.赖尔在《地质学原理》一书中,阐明了侵蚀、搬运、堆积的过程。法国A.苏雷尔提出了大小河流的纵剖面均趋向于均衡剖面的发育等等。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地貌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美国W.M.戴维斯认为“地貌是构造、过程与阶段的函数”,并提出了侵蚀轮回说。德国W.彭克的《地貌分析》(1924)一书中,提出山坡平行后退和山麓阶梯说。同时还有德国 F.von李希霍芬提出了黄土风成说。 20世纪中叶以后,地貌学在理论和方法上有了许多新进展。现代过程的观测与分析使地貌学扩大了研究领域,形成了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动力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四大类。构造地貌学是研究构造运动、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之间关系的学科,又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类。狭义构造地貌指原有地质构造为外力侵蚀所形成的地貌,又称地质构造地貌;广义构造地貌还包括了新构造运动所直接造成的地貌,即活动构造地貌。气候地貌学是研究气候控制的地表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动力地貌学是研究各种外动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成规律。现代动力地貌学认为,地貌过程是开放系统,能量和物质可以自由出入于系统,均衡状态可以在某一阶段或某一空间先行达到。应用地貌学是研究如何应用地貌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生产实践中问题的科学,主要运用于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发展规划的制订、自然灾害的防治等。 地貌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相关,与地学领域的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尤其是与第四纪地质学、沉积学关系最为密切。例如动力过程的定量化,遥感技术的应用,地球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手段的运用,计算机系统的模拟分析与制图等。由于方法的进步使地貌学在国民经济与环境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