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aussian probability curve
高斯概率曲线
2) probability curve
概率曲线
1.
On basis of the grain size analysis data for 241 core samples from 28 wells, the probability curves of different microfacies are summarized.
在对28口井241块样品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不同微相的概率曲线特征,并利用C-M图、萨胡判别式和粒度离散图研究了沉积类型,验证了萨湖的沉积环境判别式对沙四段三角洲沉积微相划分的可行性。
3) contours of Gauss curvature (Gauss Curvature isoline)
等高斯曲率线(高斯曲率等值线)
4) Gaussian curvature
高斯曲率
1.
Noise removal model based on Gaussian curvature and local variance
基于高斯曲率和局部方差的去噪模型
2.
The way and principle of Gaussian curvature method for forecasting natural fracture zones in coal seam are discussed.
论述了高斯曲率法预测煤层天然裂隙发育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Then,based on the mean curvature,Gaussian curvature and the function of principal curvature,the minimal loci of the principal normal su.
再根据平均曲率、高斯曲率及主曲率函数,能得到曲线的主法线曲面的极小轨迹、常高斯曲率曲线及两个主曲率函数之比为常数的曲线。
5) Gauss curvature
高斯曲率
1.
An algorithm of Gauss curvature on free-surface;
自由曲面的高斯曲率计算方法
2.
Improved noise removal algorithm based on Gauss curvature and PDE;
一种改进的基于高斯曲率和偏微分方程的图像降噪算法
3.
The Application of Gauss Curvature;
关于曲面的高斯曲率的应用
6) Gauss curve
高斯曲线
补充资料:高斯,C.F.
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丁根。高斯1792年进入高等学校研究牛顿(I.Newton)、欧拉(L.Euler)和拉格朗日(J.-L.C.de Lagrange)等的著作。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学深造。1799年以论文《代数学基本定理的重新证明》获得黑尔姆施泰特大学博士学位。1807年起任格丁根科学院院士,并被聘为格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兼任格丁根天文台台长,直至逝世。
高斯对大地测量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早在1794年,他首创了最小二乘法理论,并应用于谷神星(小行星1号)轨道和星历的计算。1809年在题为《围绕太阳沿圆锥曲线轨道公转的天体的运动理论》一文中,正式发表了最小二乘法理论。随后在1815~1826年期间,陆续发表了关于这一方面的几篇论文,使最小二乘法应用于测量平差的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大地测量的发展。
高斯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也促进了大地天文学的发展。1805~1807年他创造了用迭代过程计算天体轨道的新方法,以代替过去惯用的内插法。1808年提出了太阳等高测时法、太阳近中天高度测纬度法和月掩星测经度法。以后又提出同时测定时间和纬度的多星等高法,迄今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高斯也致力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研究。1792~1797年法国为确立米制所进行的子午圈弧度测量(敦刻尔克-巴塞罗那)结束后,他立即利用这次测量结果推算地球扁率,并于1799年发表了他的推算结果。他指出由短弧测定地球扁率是不可靠的,希望把各国的弧度测量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高斯是椭球面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他对微分几何和曲面理论作了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于1822年首创了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正形投影法,解决了在有限区域内保持投影后的图形同原图形相似的问题,并因此于1823年获得丹麦科学院奖金。在1827年发表的《曲面通论》中,他进一步发展了微分几何学,并研究了由大地线构成的椭球面三角形的解算方法。他所提出的大地位置计算中纬度公式,迄今仍是解算中等距离大地测量主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高斯于1820~1830年期间,以全部精力领导汉诺威王国的子午圈弧度测量(丹麦弧度测量的继续),而且亲自参加野外作业和计算工作。为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他发明了回照器,用于白天进行角度观测;提出了观测角度的新方法,经过他的学生施赖贝尔(Schreiber)作了若干修改,称为施赖贝尔测角法,迄今仍用于精密角度观测。他首创的正形投影法,为以汉诺威子午圈弧度测量为基础的地形测量提供了平面坐标系。这次弧度测量共测定了2578个三角点,这一巨大的平差计算工作实际上是他完成的。
1832年,高斯首次提出测定地磁场强度的绝对法。1839年他又提出将球谐函数分析方法应用于地磁场的研究,得出了地磁场的数学表达式,奠定了地磁学的数学物理学基础,并由此肯定了地磁场的主要部分来源于地球内部。
高斯对大地测量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早在1794年,他首创了最小二乘法理论,并应用于谷神星(小行星1号)轨道和星历的计算。1809年在题为《围绕太阳沿圆锥曲线轨道公转的天体的运动理论》一文中,正式发表了最小二乘法理论。随后在1815~1826年期间,陆续发表了关于这一方面的几篇论文,使最小二乘法应用于测量平差的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大地测量的发展。
高斯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也促进了大地天文学的发展。1805~1807年他创造了用迭代过程计算天体轨道的新方法,以代替过去惯用的内插法。1808年提出了太阳等高测时法、太阳近中天高度测纬度法和月掩星测经度法。以后又提出同时测定时间和纬度的多星等高法,迄今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高斯也致力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研究。1792~1797年法国为确立米制所进行的子午圈弧度测量(敦刻尔克-巴塞罗那)结束后,他立即利用这次测量结果推算地球扁率,并于1799年发表了他的推算结果。他指出由短弧测定地球扁率是不可靠的,希望把各国的弧度测量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高斯是椭球面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他对微分几何和曲面理论作了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于1822年首创了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正形投影法,解决了在有限区域内保持投影后的图形同原图形相似的问题,并因此于1823年获得丹麦科学院奖金。在1827年发表的《曲面通论》中,他进一步发展了微分几何学,并研究了由大地线构成的椭球面三角形的解算方法。他所提出的大地位置计算中纬度公式,迄今仍是解算中等距离大地测量主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高斯于1820~1830年期间,以全部精力领导汉诺威王国的子午圈弧度测量(丹麦弧度测量的继续),而且亲自参加野外作业和计算工作。为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他发明了回照器,用于白天进行角度观测;提出了观测角度的新方法,经过他的学生施赖贝尔(Schreiber)作了若干修改,称为施赖贝尔测角法,迄今仍用于精密角度观测。他首创的正形投影法,为以汉诺威子午圈弧度测量为基础的地形测量提供了平面坐标系。这次弧度测量共测定了2578个三角点,这一巨大的平差计算工作实际上是他完成的。
1832年,高斯首次提出测定地磁场强度的绝对法。1839年他又提出将球谐函数分析方法应用于地磁场的研究,得出了地磁场的数学表达式,奠定了地磁学的数学物理学基础,并由此肯定了地磁场的主要部分来源于地球内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