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铁斧石
1)  ferroaxinite
铁斧石
2)  manganese iron axinite
锰铁斧石
3)  stone axes
石斧
1.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method of archaeological typology to analyze the prehistoric stone axes recovered from the Wei River valley,searches for the change of axe shapes,and discusses the issues about axe functions and social meanings.
本文拟就现有的考古资料对渭河流域的史前石斧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梳理其形制的演变,并就石斧的用途和社会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
4)  axstone
斧石
5)  hatchet iron
斧形烙铁
6)  stone axe and adze
石斧锛
1.
Drawing on the remains from Sai Kung Sha Ha site as samples and supported by the ethnological records for the making of stone axe and adze in New Guinea,the writer presents a preliminary rebuilding of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of stone axe and adze in the Neolithic Sai Kung Sha Ha site.
本文以近年发现的香港西贡沙下遗址出土物为例,借助于新几内亚民族志中有关石斧锛制造的记录,运用"操作链"的分析路径对沙下遗址新石器时代石斧锛作坊的生产系统进行了初步重建。
补充资料:贺孟斧(1911~1945)
      中国舞台美术家、话剧导演。原名善柯。江苏武进人。1931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曾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成都西北影片公司工作,与赵丹、章泯等人一起组织上海星期实验小剧场,先后参加过业余剧人协会、业余实验剧团、抗敌剧团、中华剧艺社等戏剧团体。还应聘担任国立戏剧学校研究实验部主任,并讲授舞台装置课。
  
  贺孟斧创作了《风雪太行山》、《海魂》、《海啸》、《这一代》等电影、话剧剧本。导演过影片《风雪太行山》、《将军之女》、话剧《心防》、《家》、《风雪夜归人》、《忠王李秀成》、《闺怨》等,其中《风雪夜归人》的导演手法简练,风格典雅,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舞台上的名作。在学术论著方面,他除发表一些颇有见解的评述文章外,还撰写了《舞台照明》,翻译了莫德威的《近代戏剧艺术》等专著,在国内话剧界有着一定影响。
  
  贺孟斧在舞台美术设计方面的成就突出。他为余上沅导演的《奥赛罗》和自己导演的《金田村》、《桃花扇》(原名《秣陵风雨》)、《愁城记》等戏设计的布景,形式简练,气氛浓郁,风格各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