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urnal magnetic correction
日磁校正
2) multi-station magnetic diurnal variation correction
多台站磁日变校正方法
3) diurnal correction
日变校正
1.
In order to obtain anomaly of object body, we must make the diurnal correction 、 the normal field-correction (including the longitude and latitude correction) and the height correction.
众所周知,地磁场是一个变化的场,我们在野外观测到的磁场数据是随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变化的,为了得到目的体的异常,必须进行日变校正、正常场校正(包括经、纬度校正)和高度校正。
4) magnetic ratification
磁校正
5) steering magnetic field
校正磁场
6) magnetic bias suppression
偏磁校正
1.
The magnetic bias suppression circuit and the combined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etc.
分析开关电源普遍存在的变压器偏磁和过流保护失效问题,给出较合理的偏磁校正电路和复合型过流保护电路。
补充资料:控制系统校正方法
通过引入附加装置使控制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的方法。控制系统校正方法是经典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通常讨论仅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所引入的附加装置称为校正装置。在控制工程中用得最广的是电气校正装置,它不但可应用于电的控制系统,而且通过将非电量信号转换成电量信号,还可应用于非电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常常可以归结为设计适当类型和适当参数值的校正装置。校正装置可以补偿系统不可变动部分(由控制对象、执行机构和量测部件组成的部分)在特性上的缺陷,使校正后的控制系统能满足事先要求的性能指标。常用的性能指标形式可以是时间域的指标,如上升时间、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等(见过渡过程),也可以是频率域的指标,如相角裕量、增益裕量(见相对稳定性)、谐振峰值、带宽(见频率响应)等。
校正方式 按校正装置在控制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校正方式可分为串联校正和并联校正。如果校正装置(传递函数用 Gc(s)表示)和系统不可变动部分(其传递函数用G0(s)表示)按串联方式相连接(图1a),即称为串联校正。如果校正装置连接在系统的一个反馈回路内(图1b),则称为并联校正或反馈校正。图中G1(s)和G2(s)分别表示系统不可变动部分中各部件的传递函数。一般说来,串联校正比并联校正简单。但是串联校正装置常有严重的增益衰减,因此采用串联校正往往同时需要引入附加放大器,以提高增益并起隔离作用。对于并联校正,信号总是从功率较高的点传输到功率较低的点,无须引入附加放大器,所需元件数目常比串联校正为少。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哪种校正,常取决于校正要求、信号性质、系统各点功率、可选用的元件和经济性等因素。
串联校正装置 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三种类型。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是由电阻、电容按不同方式连接成的一些四端网络。各类校正装置的特性可用它们的传递函数来表示,此外也常采用频率响应的波德图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校正装置对信号产生不同的校正作用,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控制系统在改善特性上的需要。下表列出三类校正装置的典型线路、传递函数、频率响应的波德图和各自的校正作用。在工业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中,串联校正装置采用有源网络的形式,并且制成通用性的调节器,称为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它的校正作用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类同。
并联校正装置 并联校正主要用于机械量的控制系统,如位置控制系统、速度控制系统等。最常用的并联校正是速度反馈校正。它的作用是产生与输出变量的导数成正比的校正信号,以改善系统的过渡过程性能,如减小超调量、缩短过渡过程时间、提高快速性等,同时使校正后的系统保持原有稳态精度。用来作为速度反馈校正装置的部件主要有测速发电机、速度陀螺等。
设计校正装置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两种。
① 轨迹法设计校正装置 当性能指标以时间域量值(超调量、上升时间、过渡过程时间等)给出时,采用根轨迹法进行设计一般较为有效。设计时,先根据性能指标,在s的复数平面上,确定出闭环主导极点对的位置。随后,画出未加校正时系统的根轨迹图,用它来确定只调整系统增益值能否产生闭环主导极点对。如果这样做达不到目的,就需要引入适当的校正装置。校正装置的类型和参数,根据根轨迹在闭环主导极点对附近的形态进行选取和计算确定。一旦校正装置决定后,就可画出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图,以确定除主导极点对以外的其他闭环极点。当其他闭环极点对系统过渡过程性能只产生很小影响时,可认为设计已完成,否则还须修正设计。
② 用频率响应法设计校正装置 在采用频率响应法进行设计时,常选择频率域的性能如相角裕量、增益裕量、带宽等作为设计指标。如果给定性能指标为时间域的形式,则应先化成等价的频率域形式。通常,设计是在波德图上进行的。在波德图上,先画出满足性能指标的期望对数幅值特性曲线,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低频段用以表征闭环系统应具有的稳态精度;中频段表征闭环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如相角裕量和增益裕量等,它是期望对数幅值特性中的主要部分;高频段表征系统的复杂性。然后,在同一波德图上,再画出系统不可变动部分的对数幅值特性曲线,它是根据其传递函数来作出的。所需串联校正装置的特性曲线即可由这两条特性曲线之差求出,在经过适当的简化后可定出校正装置的类型和参数值。
不论是采用根轨迹法还是频率响应法,设计中常常有一个反复的修正过程,其中设计者的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的结果也往往不是唯一的,需要结合性能、成本、体积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案。
在控制系统校正装置的设计中,有时也采用巴特沃思极点配置法。采用这种方法时,把校正后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取为如下期望形式:
上式的特点是:G(s)的分子为1,不包含零点;G(s)的分母为零的代数方程Bn(s)=0的根(即G(s)的极点)均匀地分布在 s的复数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左半单位圆上。图2画出的是n=1,2,3,4的情况。按巴特沃思法设计时,可先选择校正装置的类型,使校正后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中只有极点而无零点,然后进一步将其变换为上面列出的巴特沃思标准形,再通过简单的计算来定出校正装置的参数值。
参考书目
绪方胜彦著,卢伯英等译:《现代控制工程》,科学出版社,北京,1976。(Katsuhiko Ogata,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Prentice-Hall, New York,1970.)
校正方式 按校正装置在控制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校正方式可分为串联校正和并联校正。如果校正装置(传递函数用 Gc(s)表示)和系统不可变动部分(其传递函数用G0(s)表示)按串联方式相连接(图1a),即称为串联校正。如果校正装置连接在系统的一个反馈回路内(图1b),则称为并联校正或反馈校正。图中G1(s)和G2(s)分别表示系统不可变动部分中各部件的传递函数。一般说来,串联校正比并联校正简单。但是串联校正装置常有严重的增益衰减,因此采用串联校正往往同时需要引入附加放大器,以提高增益并起隔离作用。对于并联校正,信号总是从功率较高的点传输到功率较低的点,无须引入附加放大器,所需元件数目常比串联校正为少。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哪种校正,常取决于校正要求、信号性质、系统各点功率、可选用的元件和经济性等因素。
串联校正装置 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三种类型。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是由电阻、电容按不同方式连接成的一些四端网络。各类校正装置的特性可用它们的传递函数来表示,此外也常采用频率响应的波德图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校正装置对信号产生不同的校正作用,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控制系统在改善特性上的需要。下表列出三类校正装置的典型线路、传递函数、频率响应的波德图和各自的校正作用。在工业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中,串联校正装置采用有源网络的形式,并且制成通用性的调节器,称为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它的校正作用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类同。
并联校正装置 并联校正主要用于机械量的控制系统,如位置控制系统、速度控制系统等。最常用的并联校正是速度反馈校正。它的作用是产生与输出变量的导数成正比的校正信号,以改善系统的过渡过程性能,如减小超调量、缩短过渡过程时间、提高快速性等,同时使校正后的系统保持原有稳态精度。用来作为速度反馈校正装置的部件主要有测速发电机、速度陀螺等。
设计校正装置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两种。
① 轨迹法设计校正装置 当性能指标以时间域量值(超调量、上升时间、过渡过程时间等)给出时,采用根轨迹法进行设计一般较为有效。设计时,先根据性能指标,在s的复数平面上,确定出闭环主导极点对的位置。随后,画出未加校正时系统的根轨迹图,用它来确定只调整系统增益值能否产生闭环主导极点对。如果这样做达不到目的,就需要引入适当的校正装置。校正装置的类型和参数,根据根轨迹在闭环主导极点对附近的形态进行选取和计算确定。一旦校正装置决定后,就可画出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图,以确定除主导极点对以外的其他闭环极点。当其他闭环极点对系统过渡过程性能只产生很小影响时,可认为设计已完成,否则还须修正设计。
② 用频率响应法设计校正装置 在采用频率响应法进行设计时,常选择频率域的性能如相角裕量、增益裕量、带宽等作为设计指标。如果给定性能指标为时间域的形式,则应先化成等价的频率域形式。通常,设计是在波德图上进行的。在波德图上,先画出满足性能指标的期望对数幅值特性曲线,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低频段用以表征闭环系统应具有的稳态精度;中频段表征闭环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如相角裕量和增益裕量等,它是期望对数幅值特性中的主要部分;高频段表征系统的复杂性。然后,在同一波德图上,再画出系统不可变动部分的对数幅值特性曲线,它是根据其传递函数来作出的。所需串联校正装置的特性曲线即可由这两条特性曲线之差求出,在经过适当的简化后可定出校正装置的类型和参数值。
不论是采用根轨迹法还是频率响应法,设计中常常有一个反复的修正过程,其中设计者的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的结果也往往不是唯一的,需要结合性能、成本、体积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案。
在控制系统校正装置的设计中,有时也采用巴特沃思极点配置法。采用这种方法时,把校正后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取为如下期望形式:
上式的特点是:G(s)的分子为1,不包含零点;G(s)的分母为零的代数方程Bn(s)=0的根(即G(s)的极点)均匀地分布在 s的复数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左半单位圆上。图2画出的是n=1,2,3,4的情况。按巴特沃思法设计时,可先选择校正装置的类型,使校正后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中只有极点而无零点,然后进一步将其变换为上面列出的巴特沃思标准形,再通过简单的计算来定出校正装置的参数值。
参考书目
绪方胜彦著,卢伯英等译:《现代控制工程》,科学出版社,北京,1976。(Katsuhiko Ogata,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Prentice-Hall, New York,197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