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实体化石
1)  body fossil
实体化石
2)  three-dimensional fossils of megascopic algae
实体宏观藻类化石
1.
Lots of unusual three-dimensional fossils of megascopic algae are fortunately found in the aphanitic micrites(similar to leiolite limestones)of a non-stromatolitic carbonate succession making up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Mesoproterozoic Gaoyuzhuang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section in North China.
在该非叠层石碳酸盐岩序列上部的隐晶质泥晶灰岩中,发育着还存在成因争议的臼齿状构造,与其伴生的是多种类型的实体宏观藻类化石。
3)  microfossils
微体化石
1.
The Paleogene lacustrine microfossils of Bohai Gulf Basi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high abundances, high diversities, high proportion of local species as well as saline speci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talassogenous fauna.
对我国沿海 3个含油盆地———珠江口、北部湾和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湖相生油岩中的微体化石群进行比较分析。
4)  Microfossil [英][,maikrəu'fɔsl]  [美][,maɪkro'fɑsəl]
微体化石
1.
The abundances and ratios of microfossils as well as carbonate content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in this study.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微体化石的丰度和各类比值以及碳酸钙含量的分析,发现易溶类微体化石丰度和比值以及碳酸盐含量随水深的增大而迅速减小,抗溶类微体化石丰度和比值则随水深的增大而迅速增加,各类微体化石丰度和比值以及碳酸钙含量都显示了在3500m附近存在着明显的分界线,应与深海碳酸盐溶解作用有关。
2.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ence and test comparison working for many years,the authors summarize the optimal coating method and coating film thickness for the non electric conductive microfossils,such as Radiolaria,diatoms, tentaculites ,foraminifera,Ostracoda,Charophyta,conodont and sponge spicule.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试验对比,总结出了非导电微体化石——放射虫、硅藻、竹节石、有孔虫、介形虫、轮藻、牙形石、海绵骨针等的最佳镀膜方法和最佳镀膜厚度。
3.
The importance and the extraction history of microfossil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简要介绍了微体化石浸取的历史及微体化石的重要性;根据用HF从原太古宇中浸取出红花沟微体化石群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一套用氯氟酸浸取微体化石的实验方法。
5)  fossil shell
化石壳体
6)  megafossil
宏体化石
1.
Advanc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study of th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the Neoproterozoic and megafossils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华北地台东缘新元古代地层对比和宏体化石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补充资料:藻类(化石)
zao lei(huashi)
藻类(化石)
algae (fossil)


   地球上最古老的,而延续时代最长的化石之一。地质时期中的藻类生物,经过复杂的石化作用,整个藻体或局部构造被保留下来,它是地质时期藻类生物的遗迹。藻类化石对于生物地层学和某些沉积矿产的研究及古环境的重建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探索生命和细胞的起源,陆生植物的进化及地球早期大气圈的形成可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
 现代藻类可分为10个门左右(见)。但是藻类化石中的细胞器、原生质、色素等构造和物质极少保存,故它的分类依据与现代藻类明显不同。目前,藻类化石的分类系统比较多样,下述分类较为常见。
 骨骼藻化石 这类化石藻的特点是细胞壁钙化或矿化。多数化石藻的骨骼由钙质组成,少数化石藻骨骼由硅质、有机质组成。矿物组成的骨骼对藻体起支持、固定和保护作用。根据化石藻体的形态、构造、细胞和藻丝体的大小和分枝情况以及生殖窝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主要对红藻门)等特点可将以下几个门的化石分开。
 红藻门 常见的有珊瑚藻科、管孔藻科及裸海松藻科化石。
 绿藻门 常见的有松藻科及粗枝藻科化石。
 轮藻门 常见的为其藏卵器化石。
 金藻门 常见的有颗石藻科化石。
 褐藻门 少数属种为骨骼化石藻。
 硅藻门 藻细胞壁由硅质组成。
 蓝藻门 少数属种为骨骼化石藻。
 甲藻门 常见的有沟鞭藻类化石,细胞壁主要为有机质。
 非骨骼藻化石 藻体细胞壁由有机质组成,不具矿物物质。这些化石藻类以蓝、绿藻门为主,通常由单细胞、单细胞群体或丝体组成。这类非骨骼藻的藻体常具捕获和粘结碎屑颗粒的能力或通过新陈代谢改变介质酸碱度而促使碳酸盐沉淀,形成生物沉积构造体,如叠层石(图1 [柱状叠层石断面形态]柱状叠层石断面形态)、核形石和凝块口等。
 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法,是将藻类化石分为钙质藻与非钙质藻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轮藻门、红藻门中的管孔藻科、裸海松藻科及珊瑚藻科;绿藻门的海松藻科和粗枝藻科,金藻门中的球石类化石以及叠层石。后者主要包括甲藻门、硅藻门、绿藻门中的绿球藻目水网藻科的化石及疑源类等。化石藻类多为水生。据现代藻类的生态环境推知,影响藻类繁殖、生长、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盐度、酸碱度、水体运动、微量元素的含量、底质及生长密度等。一般说来,营浮游生活方式的硅藻、颗石藻、沟鞭藻及部分蓝绿藻繁殖迅速,数量多,分布广,细胞个体较小。营底栖生活方式的化石藻多归属于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及蓝藻门。轮藻多生活于淡水或半咸水湖沼中。绿藻门的松藻科、粗枝藻科多在水深小于10米的砂底生活,呈直立状生长。红藻门的珊瑚藻类多生长在硬底的水中。这类底栖的化石藻类对石灰岩和生物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最早的属于蓝绿藻的化石距今约有35亿年历史。大约 14亿年前,绿藻门中有细胞核的某些属种化石出现。此后相继衍生出其他门类。主要的藻类化石的地史分布如图所示[主要藻类化石的地史分布]主要藻类化石的地史分布
             曹瑞骥 赵文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