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氢传递系
1)  hydrogen transport system
氢传递系
2)  hydrogen transfer reaction
氢传递反应
3)  transfer coefficient
传递系数
1.
03×10~(-5)cm~2/s,while the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0.
研究证明:对硝基苯甲醚在Cu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根据不同扫描速度下循环伏安曲线的峰电流值求得其传递系数α为0。
2.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carbon was deduced based on the kinetics of weight gain during gas carburizing.
从渗碳增重动力学出发 ,推导出渗碳过程混合控制阶段界面传递系数的计算公式。
3.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transfer coefficient.
在 2 98K时 ,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 0 0 1mol·L- 1 FeCl2 0 1mol·L- 1 LiCl DMSO溶液中Fe2 + 的扩散系数、传递系数分别为 2 5 4× 10 - 6 cm2 ·s- 1 和 0 2 4;利用计时电流法测定了 0 0 1mol·L- 1 LaCl3 0 1mol·L- 1 LiCl DMSO溶液中La3+ 的扩散系数为 3 10×10 - 6 cm2 ·s- 1 。
4)  Transfer coefficients
传递系数
1.
The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hydroturbine linear model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analytic results of stability and dynamic behavior of hydoelectric generating unit.
介绍了基于模型综合特性曲线的外特性法、基于内特性解析模型的内特性法和基于简化非线性模型的简易解析法等3种混流式水轮机传递系数的计算方法,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特点和计算结果的差异,指出三种方法计算所得传递系数,在额定功况点附近数值较接近,而在轻载工况下则差别较大。
2.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nd the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Co2+are 1.
L-1LiClO4-DMSO体系中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测定Co2+的扩散系数DO和传递系数α分别为1。
3.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nd the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Ni2+ in 0.
1mol·L-1LiClO4-DMSO体系中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测定Ni2+的扩散系数D0和传递系数α分别为:1。
5)  delivery system
传递系统
1.
Study on polymethacrylate nanoparticles as delivery system of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
聚甲基丙烯酸酯纳米粒作为反义寡核苷酸传递系统的研究
2.
A Study on Logistic Service Delivery System Based on Logistics Capability;
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传递系统研究
3.
This review deals with the current approaches to the development o the principle,new technology,delivery system,cytokine and clinic .
本综述探讨了皮肤培养的原理、新技术、传递系统、细胞因子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
6)  delivery systems
传递系统
1.
New progress of floa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hollow microspheres;
漂浮药物传递系统的新进展——中空微球
补充资料:反应器传递过程
      反应器中所进行的反应过程可分解为化学过程(见本征动力学)和属于物理性质的传递过程,后者也影响反应的结果。反应器中的传递过程包括物料的返混、微观混合、宏观混合、反应相外传质和传热、反应相内传质和传热及滴际混合和泡际混合等多种形式。传递过程的研究,是建立反应器数学模型的必要前提。
  
  化学反应本身属性由本征动力学描述。反应场所(如气固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固体催化剂的表面,气液相反应过程中的液相)在一定的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等)下的反应速率,受本征动力学规律的支配,与反应器的形状和几何尺寸以及操作条件(操作温度、操作压力、流速)等因素没有直接关系。但传递过程影响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和温度分布也必然影响反应场所的浓度和温度条件,从而影响表观速率和表观选择性等反应结果。
  
  反应器中的传递过程规律只与设备和操作条件有关,而与反应器中进行的是什么反应没有直接关系。它与反应的本征动力学不同,后者反映的是各不同反应中的规律。例如实现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固定床反应器,可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可用于进行不同的反应。但其返混规律、反应相内外的热量、质量传递规律等,属于反应器的共性,与所进行的反应没有直接关系。这些共性规律可用于不同的反应系统,与各种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征相结合,就可以认识不同反应过程的全貌。
  
  就工业反应器的研究方法而言,由于多数场合化学反应对传递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或者可以预测,因此宜于超脱化学反应而专门进行传递过程规律的研究,在没有化学反应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研究称为冷模试验。通过冷模试验所得到的传递过程规律,可以用于建立反应器数学模型,也可以用于进行反应器的开发和工程放大。冷模试验耗资少,易于实现,甚至可建立大型的试验装置,以模拟工业反应器的传递条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