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in variety
址种
2) Wudouzhong site
五斗种遗址
1.
Objects with vivid Chu features and pottery kilns, as well as animal skeletons and irons,were excavated from the Wudouzhong site in Yunxi County.
郧西五斗种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具楚文化特点的遗物以及陶窑等遗迹,还有动物骨骼、铁器等。
4)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一种扩频多址数字式通信技术)
5) pass by reference
传址(函式引数的一种传递方式) 传地址、按引用传递
6) overlapped address/multi-address
重址/多址
1.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s components and its functions of self-reconfigurable robots we have developed, brings for-ward the basis demand of motion control module, designs the motion control module used LM629 as main chip, and improve the capa-bility by overlapped address/multi-address of components, the experiment has express the design can satisfy the demand excellently.
本文介绍了我们开发的自重构机器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提出了自重构机器人对移动控制模块的性能要求,设计了以LM629为核心器件的运动控制模块,并采用重址/多址方式来提高运动控制模块的性能,实验表明本文的设计能够很好地满足了应用要求。
补充资料: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中国宋至清代的民间瓷窑址。在福建省德化县境内,主要分布于浔中、盖德、三班等地。已发现窑址 200多处。创烧于宋代,北宋以生产白瓷为主,南宋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元代以生产白釉瓷为主,至明代则以生产低铝高硅的"象牙白"、白瓷闻名于世。其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印度、中亚、东非等地,是中国外销瓷中数量最多、销地最广的瓷窑之一。自1954年以来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德化县以及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厦门大学等单位先后调查了屈斗宫、十排格等处窑址。1976年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联合发掘了屈斗宫和碗坪仑二处窑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迹 共发现窑基 3座,均为龙窑,有分室和斜坡两种。其中斜坡龙窑 2座发现于碗坪仑,均已残,窑的坡度为10度左右。分室龙窑 1座,发现于屈斗宫,保存较完整。窑顺山坡砌建,坡度为12~20度,长57.1米,宽1.4~2.95米。有窑室17间。每室之间有砖砌隔墙,每堵隔墙有通火孔5~8个,窑底两边设有火路沟,窑门为单边开门,残存14个,火膛略呈半圆形。
遗物 1976年发掘出土的瓷器和烧制工具8000余件。年代包括北宋、南宋和元代 3个时期。
北宋遗物 出土于碗坪仑下层,以白釉瓷器为主,兼烧黑釉瓷器。器形有碗、盘、碟、洗、钵、壶、瓶、盒等生活用具。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以莲荷、牡丹、云水、蕉叶和缠枝花卉最多。烧制碗、盘类器物主要用支具叠烧方法,烧制盒型器则用塔轮式垫柱,很少用匣钵。
南宋遗物 出土于碗坪仑上层。以青釉瓷器为主。有碗、盘、碟、罐、壶、瓶等,其中以形式多样的荷口瓶和军持壶最有代表性。窑具主要用匣钵和支圈。
元代遗物 出土于屈斗宫窑址。以白釉瓷器为主,坯体较厚。器形有碗、盘、洗、盒、壶、瓶、高足杯等生活用具。装饰技法均用模印,构图简单,有梅花、莲花、菊花、牡丹图纹和福、寿、卐等文字。烧制工具有器模、匣钵、三足垫饼、支圈和铁窑刀等。有的盒盖上印有"金玉满堂",三足垫饼上刻划八思巴文。其中有一件匣钵底部刻有"丁未年" 3字。结合器物特征推测,屈斗宫窑大约废弃于元初大德十一年(1307),也有人认为它废弃于元末至正二十七年(1367)。
德化窑在明至清代除烧造少量青花瓷器外,主要以生产纯白瓷而著称。这种瓷器胎质薄,透明度高,造型雅致,纹饰丰富,十分精美。
屈斗宫龙窑发掘后已建棚原地保护。
遗迹 共发现窑基 3座,均为龙窑,有分室和斜坡两种。其中斜坡龙窑 2座发现于碗坪仑,均已残,窑的坡度为10度左右。分室龙窑 1座,发现于屈斗宫,保存较完整。窑顺山坡砌建,坡度为12~20度,长57.1米,宽1.4~2.95米。有窑室17间。每室之间有砖砌隔墙,每堵隔墙有通火孔5~8个,窑底两边设有火路沟,窑门为单边开门,残存14个,火膛略呈半圆形。
遗物 1976年发掘出土的瓷器和烧制工具8000余件。年代包括北宋、南宋和元代 3个时期。
北宋遗物 出土于碗坪仑下层,以白釉瓷器为主,兼烧黑釉瓷器。器形有碗、盘、碟、洗、钵、壶、瓶、盒等生活用具。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以莲荷、牡丹、云水、蕉叶和缠枝花卉最多。烧制碗、盘类器物主要用支具叠烧方法,烧制盒型器则用塔轮式垫柱,很少用匣钵。
南宋遗物 出土于碗坪仑上层。以青釉瓷器为主。有碗、盘、碟、罐、壶、瓶等,其中以形式多样的荷口瓶和军持壶最有代表性。窑具主要用匣钵和支圈。
元代遗物 出土于屈斗宫窑址。以白釉瓷器为主,坯体较厚。器形有碗、盘、洗、盒、壶、瓶、高足杯等生活用具。装饰技法均用模印,构图简单,有梅花、莲花、菊花、牡丹图纹和福、寿、卐等文字。烧制工具有器模、匣钵、三足垫饼、支圈和铁窑刀等。有的盒盖上印有"金玉满堂",三足垫饼上刻划八思巴文。其中有一件匣钵底部刻有"丁未年" 3字。结合器物特征推测,屈斗宫窑大约废弃于元初大德十一年(1307),也有人认为它废弃于元末至正二十七年(1367)。
德化窑在明至清代除烧造少量青花瓷器外,主要以生产纯白瓷而著称。这种瓷器胎质薄,透明度高,造型雅致,纹饰丰富,十分精美。
屈斗宫龙窑发掘后已建棚原地保护。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