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无叶舌基因
1)  liguliss gene
无叶舌基因
2)  liguleless rice
无舌叶稻
3)  Lingular segment
舌叶
4)  Lingual antimicrobial peptide(LAP) gene
舌抗菌肽(LAP)基因
5)  rolled leaf gene
卷叶基因
6)  Tea gene
茶叶基因
1.
Research of PCR amplification factor from Tea gene;
茶叶基因PCR扩增条件研究
补充资料:稻叶蝉
      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水稻害虫。又名稻浮尘子。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稻株汁液为害。主要种类有:①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成虫体长4~6毫米,黄绿色,在头冠两复眼间有一黑色横带,前翅绿色,雄虫翅端、胸部和腹部腹面黑色,雌虫则为淡褐色(图1)。中国各稻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发生尤多;也见于亚洲其他地区和非洲。寄主植物为稻麦类、茭白、甘蔗、稗、看麦娘等。成虫和若虫群集稻茎基部刺吸汁液,严重时全株枯死。抽穗灌浆期在穗部和叶片上刺吸。能传播病毒病,如普通矮缩病、黄矮病和黄萎病,并可诱发菌核病。在河南信阳一年4代,湖南 6代,广州8代。在华南可终年繁殖,长江流域以若虫在绿肥田、麦田和杂草上越冬。成虫趋光性强,并喜趋嫩绿稻株。卵产于叶鞘边缘内侧或茎、叶组织中。若虫有群集性,耐饥力弱。夏秋高温干旱年份盛发,长江流域在7~8月世代重叠,发生数量大,为害双季晚稻苗最烈。水稻不同品种混栽时有利于发生。日本籼型品种和菲律宾国际稻系统较能抗虫。天敌主要有褐腰赤眼蜂和叶蝉缨小蜂以及多种蜘蛛等。②白翅叶蝉(Empoasca subrufa)。寄主植物与黑尾叶蝉同,成虫体长3.5毫米,头、胸部橙黄色,前翅白色有虹彩,腹部腹面黄色(图2)。长江流域年发生3~4代,华南4~6代,以成虫在麦田、绿肥田越冬,华南终年繁殖,山区和半山区发生为害较重。  防治措施包括:铲除杂草减少虫源;采用丰产抗性品种,减少不同品种混栽,加强肥水管理;保护天敌,苗期可放幼鸭啄食;在秧田和早插晚稻田(边行)施用叶蝉散、乐果或氧化乐果、马拉硫磷、害扑威等;也可用呋喃丹作根区施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