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amos
瓦莫斯牌手表
2) Comos
科莫斯牌手表
3) Moskva
[mɔs'kvɑ:]
莫斯科牌手表
4) Stewag
斯特瓦格牌手表
5) Swatch
[英][swɔtʃ] [美][swɑtʃ]
斯瓦奇牌手表
6) Wanens
瓦南斯牌手表
补充资料:莫斯科
莫斯科 Moscow;Moskva 俄罗斯首都,全国政治、经济、交通、科学文化中心,莫斯科州的首府。位于俄罗斯平原的中部,莫斯科河畔。面积878.7平方千米,人口约900万。
自然条件 地处丘陵与低地的边缘,地势微波起伏,平均海拔120米 ,城西南的列宁山海拔253米,为全市最高点。莫斯科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过市区南半部,在市西南以急弯绕过列宁山,向北流经克里姆林宫墙南侧。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82毫米,稳定积雪期平均146天( 11月初~翌年4月中)。1月平均气温-10.2℃(绝对最低气温-42℃),7 月平均气温18.1℃(绝对最高气温36.8℃)。
发展简况 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147年首见记载。1156年建立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16世纪成为全国最大城市,1589年成为沙皇俄罗斯首都。1592年及1638年又两次向外扩展 。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至圣彼得堡,莫斯科仍是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1812年俄法战争期间,大火烧毁了全城建筑2/3以上,1813年开始大规模城市改建。1851年通铁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于1918年3月从彼得格勒(圣彼得堡)迁回 。1922年12月正式成为苏联首都,1960年将附近的一些城镇纳入城市范围,组成大莫斯科区。1971年通过《莫斯科发展总体规划》。1989年苏联解体后,是俄罗斯的首都。 莫斯科是世界上人口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1830年人口约30.6万,1871年60.2万,1915年发展到198.37万。十月革命后的内战时期,人口骤减至102.37万(1920);战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又促使人口迅速增长。1928~1939年人口从202.94万增加到418.29万,此后发展较快。 经济 俄罗斯及东欧最大的工业中心。机械制造业为主导工业部门,职工占全市工业职工人数的57.5%,其中以汽车、机床、电机、电子工业最重要。金属切削机床(包括数控和精密机床),自动化流水线设备,耐用消费品生产也很重要。纺织工业发达,是全俄最重要的综合性纺织工业城市。化学工业主要生产染料、合成橡胶、合成塑料、香料及其制品。食品工业及印刷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是全俄及独联体综合运输网的总枢纽。有11条铁路会集于此,市内有9个客运站、数十个货运站和11个车辆编组站,内有小环形铁路,郊区有大环形铁路。铁路年运输货物7200多万吨,旅客6亿多人次。市内有河港经运河与亚速海、黑海、里海、波罗的海及白海相通。大小环形公路与辐射公路相交,通往全国各地。也是航空网的中心,有4座现代化航空港,通向世界各主要城市。市内交通以地铁和公共汽车为主 。莫斯科地铁闻名于世,有7条辐射线和一条环形线,总长189千米,115个车站。 功能分区 城市布局呈环状和放射状,从内向外分别为布里维雅特圈、花园圈、莫斯科环形铁路圈和莫斯科环形公路圈,每个环区的作用和建筑风格不同,反映了莫斯科的不同发展阶段。 中央区是莫斯科的心脏部位,政治、文化中心。 红场、克里姆林宫和国家领导机构均位于区内;大剧院、博物馆、文物古迹和高等院校也多集中于此。区内有9 个古建筑保护区。区内阿尔巴特大街是一条古老街道,许多建筑物保留着古俄罗斯建筑风格。
城市东半部为工业较集中的地区,其中东北区与东区多为机械工业,东南区有计算中心机构和利哈乔夫汽车制造厂;机械工业多分布在旧城与环形公路之间。南区纺织工业较多,多分布于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两岸。西南区是高等院校、科研和设计单位较集中的地方。著名的莫斯科大学就耸立于列宁山(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上,这里也是新开辟的住宅区。西区和西北区以住宅区为主。北区以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为中心,形成百万人口的“城中城”。 莫斯科许多大企业的分厂、车间、城市公用设施及文化休憩地多分布于周围城镇及绿化带内;有10%的职工居住于周围各城镇,莫斯科与柳别尔齐、梅奇希、诺金斯克、扎戈尔斯克及波多利斯克等周围城镇结合组成莫斯科城市集聚区。 文化教育 俄罗斯科学文化中心,教育设施众多,包括中等专业学校138所和75所高等学校。建于1755年的莫斯科大学闻名于世。国家科学院及其所属研究所、国家医学科学院、农业科学院均分布于市内。列宁图书馆为世界最大图书馆之一。莫斯科每年出版4万多种图书、发行3600多种刊物。拥有科学工作者23.4万人,占全国科研人员的1/5以上。并集中了全国近半数的研究生和大量的大专学生。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