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伤寒副伤寒混合菌苗
1)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vaccine
伤寒副伤寒混合菌苗
2)  Typhoid-paratyphoid vaccines
伤寒副伤寒菌苗
3)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 B Vaccine
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
4)  typhoid vaccine
伤寒菌苗
5)  paratyphoid bacteria
副伤寒细菌
6)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伤寒副伤寒
1.
Study on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in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与流行因素研究
补充资料:伤寒
伤寒

    中医对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仅指伤于寒邪而即发的外感疾病。伤寒应与西医所称的伤寒、副伤寒加以区别。
    概述   有关伤寒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素问》。继后,《难经》明确指出,伤寒的涵义有广有狭,广义伤寒包括狭义伤寒以及中风(感受风邪所致的外感病,不同于杂病中风)、温病、热病、湿温等疾病,即以伤寒名称兼赅风、湿、热等病邪所致的多种外感疾病。汉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六经证治为纲要,撰写了《伤寒论》一书,使中医学理法方药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无论对外感热病和其他系统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伤寒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内因。广义伤寒各种疾病的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狭义伤寒由冬令感受风寒所致。伤寒发病的内因为正气虚亏,如果素体虚弱,或劳倦饥饿 ,起居失常 ,寒温不适 ,房事不节 ,均可导致正气虚亏,易被外邪侵犯成病。
    辨证纲领   伤寒以六经为辨证纲领。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是人体手足十二经脉的统称。经脉内属于相关脏腑,外络肢节,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六经辨证就是以经络脏腑生理和阴阳属性为基础,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病证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6个不同的类型(太阳病、阳明病 、少阳病 ,合称为三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合称为三阴病),用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病机、病势趋向及其相互间的转化,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伤寒六经病的基本症状为:①太阳病。多发生在外感疾病初期,主证为发热,畏恶风寒,头项痛,脉浮等表证,也称太阳经证。若表邪不解,而内传膀胱,则为太阳腑证。证见发热恶风,烦渴欲饮,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或证见少腹急结硬满,小便通利,其人如狂或发狂,脉象沉涩(见太阳病)。②阳明病。为邪热内盛,肠胃燥热。主证为高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若热邪熏灼胃经,兼见烦渴引饮,脉象洪大,为阳明经证;若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兼见日晡潮热,谵语,腹满疼痛,大便不通,脉沉实或滑数,舌苔黄厚,为阳明腑证(见阳明病)。③少阳病。病变表现在半表半里之间。主证为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见少阳病)。④太阴病。多系脾阳不足,寒湿之邪侵犯所致,主证为腹满,呕吐,食不下,腹泻,腹痛喜揉按,口不渴,脉缓弱(见太阴病)。⑤少阴病。多因心肾虚衰,寒邪或热邪侵犯足少阴肾经或手少阴心经,为伤寒病危重阶段。少阴病主证为无热畏寒,脉微细,但欲寐。若见脉沉微细,畏寒面白,四肢厥冷,呕吐,下利清谷,即为少阴虚寒证;若兼见心烦不寐 ,口燥,咽干咽痛,脉沉细数,舌尖红赤,为少阴虚热证(见少阴病)。⑥厥阴病。伤寒病正邪相争的最后阶段,病证较为复杂严重,不是热极便是寒极,故以厥热往复为主要表现。厥,指四肢寒冷,甚而至于肘膝,一般地说,阳复则厥退而发热,病可逐渐向愈,邪盛则四肢厥冷,易于出现亡阳危候(见厥阴病)。
   伤寒六经为病,不是静止不动的,某一经的病变,往往会影响到另一经,因此六经病有相互传变的证候。六经病的传变是由感邪的轻重,正气的强弱,治疗当否,或有无宿疾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脉证的变化是判断六经病证是否传变的主要依据。临床上,伤寒的传变并不固定于六经次序。
    治疗   治疗伤寒应掌握辨证论治原则。伤寒六经病总的治则为祛除外邪,扶助正气。三阳病多属表证、热证、实证,以祛邪为主,三阴病多属里虚寒证,治法应以扶正为主。但伤寒病的诊治较为复杂,倘若误治,可致变证迭现。如太阳病虽有表邪,但不能发汗太过,否则津液耗伤,甚则汗多亡阳;太阳病表邪未解,不可误行攻下,否则可成痞证或结胸;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故汗、吐、下法皆在所禁;阳明病肠胃燥热,故禁发汗及利小便,以免重伤津液;阳明邪热在经,尚未与燥屎相合,不可过早攻下;少阴病阴阳皆虚,不可误汗、误下等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