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clad silica fiber
低耗损全氟酸乙丙烯包层石英光纤
补充资料:聚四氟乙烯纤维
[—CF2—CF2—]n 中国称氟纶。由聚四氟乙烯(见氟树脂)为原料,经纺丝或制成薄膜后切割或原纤化而制得的一种合成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强度17.7~18.5cN/dtex,延伸率25%~50%。在其分子结构中,氟原子体积较氢原子大,氟碳键的结合力也强,起了保护整个碳-碳主链的作用,使聚四氟乙烯纤维化学稳定性极好,耐腐蚀性优于其他合成纤维品种;纤维表面有蜡感,摩擦系数小;实际使用温度120~180℃;还具有较好的耐气候性和抗挠曲性,但染色性与导热性差,耐磨性也不好,热膨胀系数大,易产生静电。聚四氟乙烯纤维主要用作高温粉尘滤袋、耐强腐蚀性的过滤气体或液体的滤材、泵和阀的填料、密封带、自润滑轴承、制碱用全氟离子交换膜的增强材料以及火箭发射台的苫布等。
聚四氟乙烯纤维早在1953年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1957年实现工业化生产,80年代初开始生产可溶性聚四氟乙烯纤维,主要是单丝,日本、苏联、奥地利等国也有生产。1984年聚四氟乙烯纤维世界总生产能力为1.2kt。
生产方法有四种:①乳液纺丝法(见化学纤维纺丝)。是工业上采用的主要方法,平均分子量 300万左右、粒径0.05~0.5μm 的聚四氟乙烯乳液(浓度60%)与粘胶丝或聚乙烯醇等成纤性载体混合后,制成纺丝液,纺丝后将载体在高温下碳化除掉,聚合物被烧结而连续形成纤维。这种方法可制得纤度较小的纤维,但在烧结过程中易产生结构上的缺陷,并混入载体的碳化物,因而强度较低,呈褐色。②糊料挤出纺丝法。将聚四氟乙烯粉末与易挥发物调成糊料,经螺杆挤出后通过窄缝式喷丝孔纺成条带状纤维,然后用针辊作原纤化处理,可制得强度较高、纤度较大的纤维。③膜裂纺丝法(见化学纤维纺丝)。将聚四氟乙烯粉末烧结制得圆柱体,经切割或切削后,进行热拉伸等处理,制得白色纤维,强度较低。④熔体纺丝法。以四氟乙烯与4%~5%全氟乙烯、全氟丙基醚的共聚物熔融后进行纺丝,制得强度较高的纤维。
聚四氟乙烯纤维早在1953年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1957年实现工业化生产,80年代初开始生产可溶性聚四氟乙烯纤维,主要是单丝,日本、苏联、奥地利等国也有生产。1984年聚四氟乙烯纤维世界总生产能力为1.2kt。
生产方法有四种:①乳液纺丝法(见化学纤维纺丝)。是工业上采用的主要方法,平均分子量 300万左右、粒径0.05~0.5μm 的聚四氟乙烯乳液(浓度60%)与粘胶丝或聚乙烯醇等成纤性载体混合后,制成纺丝液,纺丝后将载体在高温下碳化除掉,聚合物被烧结而连续形成纤维。这种方法可制得纤度较小的纤维,但在烧结过程中易产生结构上的缺陷,并混入载体的碳化物,因而强度较低,呈褐色。②糊料挤出纺丝法。将聚四氟乙烯粉末与易挥发物调成糊料,经螺杆挤出后通过窄缝式喷丝孔纺成条带状纤维,然后用针辊作原纤化处理,可制得强度较高、纤度较大的纤维。③膜裂纺丝法(见化学纤维纺丝)。将聚四氟乙烯粉末烧结制得圆柱体,经切割或切削后,进行热拉伸等处理,制得白色纤维,强度较低。④熔体纺丝法。以四氟乙烯与4%~5%全氟乙烯、全氟丙基醚的共聚物熔融后进行纺丝,制得强度较高的纤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