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ttingstick
排字盘
3) typesetting galley
排字活版盘
4) printer,stick
排字盘印字机
5) matrix case,matrix disc
字模盘(板)(照排)
6) keyboardless typesetter
无键盘排字机
补充资料:电子照相排字系统
采用电子、光学精密机械技术进行文字、图片排版的设备。
在中国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和15世纪欧洲发明金属活字的几百年以来,世界印刷行业普遍采用基于活字印刷原理的铅字排版技术。这种作业有熔铅、铸字、浇版等热操作,故又称之为"热排"。而相应地称照排系统为"冷排",它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完全排除了铅与火的操作。
照相排版技术开始于20世纪初叶,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其发展过程可由生产成品的设备──照排机的更新换代过程看出:
第 1代照排机是1946年美国首创的手动照排机。它以透明字板代替铅字,用感光底片或相纸代替铅版。字板上有不同字体的字符,通过光学系统可以放大、缩小或变形。操作时每选定1个字符,进行1次曝光,底片或相纸即作相应地移动。拼成较复杂的版面时,一般需剪贴后再拼版。这类设备较简单,也易于操作。有的已配有辅助控制排版格式的微机系统。
第 2代照排机是整体字板自动照排机,也叫光机式照排机,是美国福顿公司1951年推出的产品。其原理是将字板缩印在胶片上,将该胶片装在可高速旋转的环形支架上。在环形支架中心设置光源,将要排印的字符和排版格式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控制环形支架的旋转角度和光源启闭,光源通过上述胶片上所需的字符而使底片感光,随后底片自动作相应地移动。这种照排机在由计算机实现自动照排方面比第 1代产品有很大进步,但难于适应汉字排版要求,因为中文字符的数量太大,影响环形支架运动的准确性。
第3代照排机是阴极射线管(CRT)照排机,是联邦德国1965年首先推出的。在这类设备中,已经没有看得见的字版了,阴极射线管中的电子枪根据事先存贮在计算机中的字符点阵发射电子,电子打在底片上使其感光。这类设备的优点是机械动作少,输出速度高,可以同时输出黑白图片。由于电子是带电粒子,容易散焦,不易形成大幅面的清晰图像。用于报纸等大幅面印刷品的排版时,一般是先排出局部版面,再经手工拼贴成整版。
第 4代照排机是激光照排机,是英国蒙纳公司1976年首先推出的。它采用激光输出,克服了电子易散焦的缺点,适用范围扩大到可进行书籍、报刊等的整版编辑和输出。并且相应地发展了排版软件系统,使其整体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有人将正在研制发展中的能直接制成印刷版的照排机称作第 5代照排机。
典型的激光照排系统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①主机。这是对文字进行排版加工的主要设备,一般以具有较大缓冲区的微机或小型机为主体,核心部分是照排控制部分。②录入设备。通过录入终端将文稿输入计算机系统。在接受由数据传递系统来的信息时,可将接收信号直接输入编辑系统进行处理。③编辑终端。是与主机相联进行排版作业的微机,其显示器的分辨率较高,有的可显示整版报纸排版的实况,包括不同字体、字号及图像,编辑人员可据此进行版面的调整和加工。④大样机。一般为中等精密字形的激光印字机,出大样是供总编辑最后审定版面用。⑤激光照排机。以精密字形输出供制版用的底片。
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手动照排机,主要用于排图形及广告字等,有些工厂也用它排书刊。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电子照排机。第 1代实用性的计算机──激光编辑排版系统华光Ⅱ型,由北京大学、潍坊计算机厂、杭州通讯设备厂、新华通讯社等单位研制成功。于1984年 5月通过国家级鉴定,并在新华社印刷厂投入使用。经济日报社于1987年用经过改进的华光Ⅲ型,正式出版了中国第 1张整版组版的中文报纸。平板转镜式激光照排机也由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预计到1990年,中国大陆省级以上报社可普及照排技术。港澳地区的报纸80年代开始应用"冷排"技术。台湾报纸从1982年开始采用照相排字技术,普及迅速。
采用电子照排系统编排报纸,除了取决于各项主要设备的性能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编辑排版软件的水平。因为报纸的幅面大,版式复杂,字体、字号多,格式变动多,一般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开发专用的编辑排版软件。在有数学公式、化学符号、五线谱等特殊排版要求时,还必须有特殊编辑排版软件。
参考书目
张寿萱、徐建毅、张建生:《中文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宇航出版社,北京,1984。
在中国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和15世纪欧洲发明金属活字的几百年以来,世界印刷行业普遍采用基于活字印刷原理的铅字排版技术。这种作业有熔铅、铸字、浇版等热操作,故又称之为"热排"。而相应地称照排系统为"冷排",它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完全排除了铅与火的操作。
照相排版技术开始于20世纪初叶,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其发展过程可由生产成品的设备──照排机的更新换代过程看出:
第 1代照排机是1946年美国首创的手动照排机。它以透明字板代替铅字,用感光底片或相纸代替铅版。字板上有不同字体的字符,通过光学系统可以放大、缩小或变形。操作时每选定1个字符,进行1次曝光,底片或相纸即作相应地移动。拼成较复杂的版面时,一般需剪贴后再拼版。这类设备较简单,也易于操作。有的已配有辅助控制排版格式的微机系统。
第 2代照排机是整体字板自动照排机,也叫光机式照排机,是美国福顿公司1951年推出的产品。其原理是将字板缩印在胶片上,将该胶片装在可高速旋转的环形支架上。在环形支架中心设置光源,将要排印的字符和排版格式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控制环形支架的旋转角度和光源启闭,光源通过上述胶片上所需的字符而使底片感光,随后底片自动作相应地移动。这种照排机在由计算机实现自动照排方面比第 1代产品有很大进步,但难于适应汉字排版要求,因为中文字符的数量太大,影响环形支架运动的准确性。
第3代照排机是阴极射线管(CRT)照排机,是联邦德国1965年首先推出的。在这类设备中,已经没有看得见的字版了,阴极射线管中的电子枪根据事先存贮在计算机中的字符点阵发射电子,电子打在底片上使其感光。这类设备的优点是机械动作少,输出速度高,可以同时输出黑白图片。由于电子是带电粒子,容易散焦,不易形成大幅面的清晰图像。用于报纸等大幅面印刷品的排版时,一般是先排出局部版面,再经手工拼贴成整版。
第 4代照排机是激光照排机,是英国蒙纳公司1976年首先推出的。它采用激光输出,克服了电子易散焦的缺点,适用范围扩大到可进行书籍、报刊等的整版编辑和输出。并且相应地发展了排版软件系统,使其整体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有人将正在研制发展中的能直接制成印刷版的照排机称作第 5代照排机。
典型的激光照排系统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①主机。这是对文字进行排版加工的主要设备,一般以具有较大缓冲区的微机或小型机为主体,核心部分是照排控制部分。②录入设备。通过录入终端将文稿输入计算机系统。在接受由数据传递系统来的信息时,可将接收信号直接输入编辑系统进行处理。③编辑终端。是与主机相联进行排版作业的微机,其显示器的分辨率较高,有的可显示整版报纸排版的实况,包括不同字体、字号及图像,编辑人员可据此进行版面的调整和加工。④大样机。一般为中等精密字形的激光印字机,出大样是供总编辑最后审定版面用。⑤激光照排机。以精密字形输出供制版用的底片。
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手动照排机,主要用于排图形及广告字等,有些工厂也用它排书刊。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电子照排机。第 1代实用性的计算机──激光编辑排版系统华光Ⅱ型,由北京大学、潍坊计算机厂、杭州通讯设备厂、新华通讯社等单位研制成功。于1984年 5月通过国家级鉴定,并在新华社印刷厂投入使用。经济日报社于1987年用经过改进的华光Ⅲ型,正式出版了中国第 1张整版组版的中文报纸。平板转镜式激光照排机也由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预计到1990年,中国大陆省级以上报社可普及照排技术。港澳地区的报纸80年代开始应用"冷排"技术。台湾报纸从1982年开始采用照相排字技术,普及迅速。
采用电子照排系统编排报纸,除了取决于各项主要设备的性能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编辑排版软件的水平。因为报纸的幅面大,版式复杂,字体、字号多,格式变动多,一般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开发专用的编辑排版软件。在有数学公式、化学符号、五线谱等特殊排版要求时,还必须有特殊编辑排版软件。
参考书目
张寿萱、徐建毅、张建生:《中文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宇航出版社,北京,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