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our-channel electronic printometer
四通道电子折印计
2) four channels screen-printed carbon electrode
四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
1.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avian influenza virus H5N1(anti-AIV H5N1)based on the four channels screen-printed carbon electrode(4-SPCE)coated with chitosan Au colloid membrane and AIV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e experiment.
研制快速检测禽流感(H5N1)抗体的四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采用循环伏安法表征免疫电极和监测酶促反应,利用还原电流的变化率来测定禽流感抗体。
3) electron chunnel
电子通道
1.
To control the electron beam emitted from the carbon nanotube (CNT) cathode,four different electron chunnels are designed.
为了控制碳纳米管阴极发射电子束的形状,设计了4种电子通道来控制电子束轨迹。
4) four-channel 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s
四通道计算全息
5) electron channelling pattern
电子通道图
6) electronic ocmmunicating copiers
电子通信印机
补充资料:丝网印刷
用丝网作基材的一种孔版印刷。通常是把蚕丝、尼龙丝、聚酯纤维或不锈钢丝编织成的丝网绷紧在框上,然后用手工或光化学法,在丝网上制成由通孔部分和胶膜填塞部分组成的图像印版。印刷时网框内的油墨在刮墨板的挤压下从通孔部分漏印到承印物上。
丝网印刷是从型板演变而来,中国秦汉时有夹缬型版,即将织物夹紧于两块镂空型版之间,于镂空处涂刷色浆。隋唐时出现用生丝和粘附材料连结加固的精细型版,可视为丝网印刷的原始形式。型版印刷技术于唐代传到日本并得到发展,开始使用丝网贴于型板上的"贴纱"工艺。后英国人S.西蒙于1907年获得了把丝网绷在框子上制成印刷版的发明专利。另有人认为此法由美国的F.维莱特最早应用。因当时所用丝网是蚕丝织的绢网,故称"绢印"。20世纪60年代,在光化学、合成纤维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影响下,已广泛采用尼龙、涤纶、不锈钢网作为基材,丝网印刷技术日臻完善。丝网印刷的特征是:①墨层厚,一般可达0.03~ 0.1毫米;②各种性状和形态的油墨都适用;③印刷版版面呈软弹性,对承印物保护性好;④ 印刷压力很小, 只是轻轻地线接触,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承印物原则上都可以印,如丝绸、棉布、针织品的印花,标志牌、广告牌、路标的印制,器物的标志面板、铭牌,瓷器、家具的装潢及金属、玻璃、皮革、塑料、建材制品的印刷,不论平面、曲面,硬的物体、软的海绵,大的壁画、广告,小的厚膜、集成电路,都可以用丝网印刷。工业上应用甚广,并可用于出版和绘画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多年来因纺织、玻璃、皮革、塑料、陶瓷、电子等工业对印刷的需要,现代丝网印刷技术发展较快。特别是进入80年代,丝网印刷技术的应用与日俱增, 从事丝网印刷器材生产、 工艺研究、商品销售的单位应运而生。丝网印刷彩色阶调复制技术的开发应用,打破了丝网印刷不能印精细彩色图像的惯例。各种丝网印刷机、 制版感光胶、 橡胶刮墨板、铝网框、张力计等丝网印刷机材的国产化和各种丝网印刷制版工艺的推广,使丝网印刷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丝网印刷新技术正处于开发的进程中,在高性能的丝网印刷感光胶、高速度的丝网印刷机、科学的制版方法及规范、 新的丝网印刷油墨品种、 无压力丝网印刷(如静电丝网印刷)对特殊物品的印刷工艺等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
参考书目
日本丝网印刷技术协会编,郑德海译:《丝网印刷》,印刷工业出版社,北京,1985。
陈维稷主编:《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北京,1984。
M.Schwalbach, Silk-Screen Printing, Dover Publication,Inc. New York,1980.
丝网印刷是从型板演变而来,中国秦汉时有夹缬型版,即将织物夹紧于两块镂空型版之间,于镂空处涂刷色浆。隋唐时出现用生丝和粘附材料连结加固的精细型版,可视为丝网印刷的原始形式。型版印刷技术于唐代传到日本并得到发展,开始使用丝网贴于型板上的"贴纱"工艺。后英国人S.西蒙于1907年获得了把丝网绷在框子上制成印刷版的发明专利。另有人认为此法由美国的F.维莱特最早应用。因当时所用丝网是蚕丝织的绢网,故称"绢印"。20世纪60年代,在光化学、合成纤维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影响下,已广泛采用尼龙、涤纶、不锈钢网作为基材,丝网印刷技术日臻完善。丝网印刷的特征是:①墨层厚,一般可达0.03~ 0.1毫米;②各种性状和形态的油墨都适用;③印刷版版面呈软弹性,对承印物保护性好;④ 印刷压力很小, 只是轻轻地线接触,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承印物原则上都可以印,如丝绸、棉布、针织品的印花,标志牌、广告牌、路标的印制,器物的标志面板、铭牌,瓷器、家具的装潢及金属、玻璃、皮革、塑料、建材制品的印刷,不论平面、曲面,硬的物体、软的海绵,大的壁画、广告,小的厚膜、集成电路,都可以用丝网印刷。工业上应用甚广,并可用于出版和绘画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多年来因纺织、玻璃、皮革、塑料、陶瓷、电子等工业对印刷的需要,现代丝网印刷技术发展较快。特别是进入80年代,丝网印刷技术的应用与日俱增, 从事丝网印刷器材生产、 工艺研究、商品销售的单位应运而生。丝网印刷彩色阶调复制技术的开发应用,打破了丝网印刷不能印精细彩色图像的惯例。各种丝网印刷机、 制版感光胶、 橡胶刮墨板、铝网框、张力计等丝网印刷机材的国产化和各种丝网印刷制版工艺的推广,使丝网印刷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丝网印刷新技术正处于开发的进程中,在高性能的丝网印刷感光胶、高速度的丝网印刷机、科学的制版方法及规范、 新的丝网印刷油墨品种、 无压力丝网印刷(如静电丝网印刷)对特殊物品的印刷工艺等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
参考书目
日本丝网印刷技术协会编,郑德海译:《丝网印刷》,印刷工业出版社,北京,1985。
陈维稷主编:《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北京,1984。
M.Schwalbach, Silk-Screen Printing, Dover Publication,Inc. New York,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