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rved wooden fire bench
木雕火炉凳
2) carved wooden stool
木雕凳
3) carved wooden stool in golden lacquer
金漆木雕凳
4) carved lacquer stool
雕漆凳
5) framing sawhorse
锯木凳
6) wooden footstool
木踏脚凳
补充资料:金漆木雕
以樟木为主要原料进行雕刻,并在其上髹漆、贴金的木雕。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因主要产于广东潮州,故又称潮州金漆木雕,简称潮州木雕。
沿革 金漆木雕是在木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的潮州开元寺中,留存有唐代木雕"木鱼",以及宋代木雕"木龙"(铜钟的悬梁)。明清两代,潮州官宦、商贾的住宅多尚雕梁画栋,木雕普遍作为建筑和用具上的装饰,并使用髹漆、贴金的技法。明代李龄在《广济桥赋》中描述道,"五丈一楼,十丈一阁,华棁彤橑,雕榜金角,曲栏斜槛,丹漆涂垩",可见当年的情景。开元寺内的挂筒"仙姬送子"、大殿龛桌和"金千佛塔"等,也都是明代金漆木雕的作品,其中万历年间(1573~1619)雕刻的龛桌已运用镂雕技法。清代乾隆以后,金漆木雕成为显耀华贵的工艺品,并广泛用于厅堂、居室中的门、窗、屏风、几案、挂屏、横匾、床榻、橱柜、睡枕以及神龛、神像、神牌、馔盒、香炉罩、烛台等。这个时期的金漆木雕,题材广泛,构图复杂,使用浮雕、圆雕、镂雕等各种技法,特别是运用多层次的镂雕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潮州安济圣王庙厅堂横梁上雕刻的"蟹篓"就运用多层次镂雕的技法表现了螃蟹在竹篓内的生动姿态。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建成的潮州"已略黄公祠",其中堂横梁的金漆木雕,选用古典戏曲题材,构图复杂,多层次的镂雕极为精细,是清末的代表作品。
50年代中期,金漆木雕由潮州市发展到汕头以及广东东部的揭阳、普宁、惠来、揭西等县。1957年,著名艺人张监轩和陈舜羌创作的"蟹篓"汲取了清代遗物"蟹篓"的长处,大胆创新,表现竹篓内外姿态各异的螃蟹,竹篓雕刻玲珑剔透,四面都可观赏。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铜质奖章。1961年,张监轩等创作的"三阳开泰"等4幅挂屏,面积各为3m2,厚12cm,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1982年,汕头市木雕厂制作的大型挂屏"大观园庆元宵",长12m,高4.5m,厚0.2m,总面积为54m2,耗用金箔50万张。作品取材于《红楼梦》,场面宏伟,人物众多,以亭台楼阁、曲径、回廊、拱桥、石阶等贯穿其间,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同年底,又制作大型挂屏"清明上河图",作品长17m,高2.5m,共雕刻人物623人,骡、马、骆驼、猪、牛等近70头,船17艘等。
特色 金漆木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和家具装饰。内容有人物、动物、山水以及佛像等。其中以揭阳生产的"狮子",品种多样,线条圆润,具有浓厚的南国地方特色。
金漆木雕在艺术上有其独特的风格:①在构图上,吸收了中国绘画散点透视的传统技法,在人物题材作品上,往往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题材内容的需要,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物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分成主次和上下,采用"之"或"S"形的构图形式,依次联系起来,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层次分明,布局匀称,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②雕刻技法多样,尤其以多层次的镂雕见长,一般为2~6层,镂空穿透,最适宜表现亭台楼阁、花篮、蟹笼等。③不论人物和景物,都采用夸张的手法,富有装饰性,趋向于图案化。有的挂屏通体贴以金箔,以朱红漆托底,使镂雕部分的金箔与底部的朱红漆相映,显得富丽华贵。用于建筑装饰的作品,人物的身长往往只有5个头位,或景小于人,树叶比人的脸部还大等,虽然不合乎解剖和透视的原理,但由于符合人们仰视观赏和构图上的需要,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沿革 金漆木雕是在木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的潮州开元寺中,留存有唐代木雕"木鱼",以及宋代木雕"木龙"(铜钟的悬梁)。明清两代,潮州官宦、商贾的住宅多尚雕梁画栋,木雕普遍作为建筑和用具上的装饰,并使用髹漆、贴金的技法。明代李龄在《广济桥赋》中描述道,"五丈一楼,十丈一阁,华棁彤橑,雕榜金角,曲栏斜槛,丹漆涂垩",可见当年的情景。开元寺内的挂筒"仙姬送子"、大殿龛桌和"金千佛塔"等,也都是明代金漆木雕的作品,其中万历年间(1573~1619)雕刻的龛桌已运用镂雕技法。清代乾隆以后,金漆木雕成为显耀华贵的工艺品,并广泛用于厅堂、居室中的门、窗、屏风、几案、挂屏、横匾、床榻、橱柜、睡枕以及神龛、神像、神牌、馔盒、香炉罩、烛台等。这个时期的金漆木雕,题材广泛,构图复杂,使用浮雕、圆雕、镂雕等各种技法,特别是运用多层次的镂雕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潮州安济圣王庙厅堂横梁上雕刻的"蟹篓"就运用多层次镂雕的技法表现了螃蟹在竹篓内的生动姿态。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建成的潮州"已略黄公祠",其中堂横梁的金漆木雕,选用古典戏曲题材,构图复杂,多层次的镂雕极为精细,是清末的代表作品。
50年代中期,金漆木雕由潮州市发展到汕头以及广东东部的揭阳、普宁、惠来、揭西等县。1957年,著名艺人张监轩和陈舜羌创作的"蟹篓"汲取了清代遗物"蟹篓"的长处,大胆创新,表现竹篓内外姿态各异的螃蟹,竹篓雕刻玲珑剔透,四面都可观赏。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铜质奖章。1961年,张监轩等创作的"三阳开泰"等4幅挂屏,面积各为3m2,厚12cm,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1982年,汕头市木雕厂制作的大型挂屏"大观园庆元宵",长12m,高4.5m,厚0.2m,总面积为54m2,耗用金箔50万张。作品取材于《红楼梦》,场面宏伟,人物众多,以亭台楼阁、曲径、回廊、拱桥、石阶等贯穿其间,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同年底,又制作大型挂屏"清明上河图",作品长17m,高2.5m,共雕刻人物623人,骡、马、骆驼、猪、牛等近70头,船17艘等。
特色 金漆木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和家具装饰。内容有人物、动物、山水以及佛像等。其中以揭阳生产的"狮子",品种多样,线条圆润,具有浓厚的南国地方特色。
金漆木雕在艺术上有其独特的风格:①在构图上,吸收了中国绘画散点透视的传统技法,在人物题材作品上,往往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题材内容的需要,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物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分成主次和上下,采用"之"或"S"形的构图形式,依次联系起来,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层次分明,布局匀称,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②雕刻技法多样,尤其以多层次的镂雕见长,一般为2~6层,镂空穿透,最适宜表现亭台楼阁、花篮、蟹笼等。③不论人物和景物,都采用夸张的手法,富有装饰性,趋向于图案化。有的挂屏通体贴以金箔,以朱红漆托底,使镂雕部分的金箔与底部的朱红漆相映,显得富丽华贵。用于建筑装饰的作品,人物的身长往往只有5个头位,或景小于人,树叶比人的脸部还大等,虽然不合乎解剖和透视的原理,但由于符合人们仰视观赏和构图上的需要,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