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cao bean separator
可可豆分离器
2) detachable transformer
可分离变压器
1.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tachable transformer,as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ystem.
可分离变压器作为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其传输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2.
The key components of ICPT is the coupled transformed also named detachable transformer).
ICPT的关键部件是松耦合变压器(也叫可分离变压器),它的耦合系数较低,制约着传输效率。
3) isolating transformer
可分离变压器
1.
Equivalent magnetic network model and parameter calculation for an isolating transformer
可分离变压器的等效磁网络模型及参数计算
4) cacao beans separator
可可豆分选机
5) cacao bean sorting machine
可可豆分级机
6) separable set
可分离集
补充资料:可可豆
可可豆(COCOABEAN)
1.概述:可可属于梧桐科可可属,是热带美洲雨林地区的一种土生树种。至少在4000年前起源于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的上游,也可能在中美。16世纪初,CORETS将可可豆带回西班牙,从此以后在欧洲传播。可可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中美洲、亚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可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并具有独特的可可香味。1922年开始在我国台湾的嘉义、高雄等地引种。
2.用途:可可豆是可可及巧克力工业的重要原料,可可脂是制作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可可饼可制成可可粉,是饮料、糖果的重要配料。
3.产销情况:世界可可年总产量达210万吨,其中非洲占60,中美洲及南美洲占32。象牙海岸的生产量和出口量最多,年产量可达55万吨。巴西年产40万吨,加纳年产15万吨,尼日利亚年产12万吨,喀唛隆年产12万吨,厄瓜多尔年产8.1万吨。亚洲主要生产国是马来西亚,年产可达17万吨。
世界每年进口总量约130万吨,美国是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量可达世界可可年产量的25;其次是欧盟、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瑞士人均年消费巧克力达到10kg,居世界首位。
现在我国的海南、云南、广西、福建等地有栽培,可可产量较少,国内消费主要依赖进口,主要从加纳、喀唛隆、尼日利亚、科特迪瓦、马来西亚等国进口,年进口量约2万吨。
4.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可可果实呈椭圆形,长度不等,种子埋藏在胶质果肉中,通常30~40粒,卵形或椭圆形,长1.8~2.6cm,直径1~1.5cm,每粒种子外面附有白色胶质,种子表面的胶质可以通过发酵除去。每粒种子或可可豆包括席卷的子叶和胚,外面有种皮包围。子叶颜色由白色到深紫色,不同品种的子叶颜色不同。
5.栽培类型:根据可可的植物学特点和品质特点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CRIOLLO(薄皮种)、FORASTERO(厚皮种)和TRINITARIO(特立尼达类),这是由CHEESMAN于1940年提出的。其主要区别见表1—6—3。
表1—6—3可可豆类型划分
Criollo
Forastero
Trinitario
果皮
结构
软
硬
多数硬
颜色
红色
绿色
各种颜色
可可豆
平均每果豆数
20~30
多于30
多于30
子叶颜色
白色,象牙色,浅紫色
浅紫色到深紫色
各种颜色,很少出现白色
CRIOLLO(薄皮种)有特别的巧克力香,味道可口,易于发酵。FORASTERO(厚皮种),发酵较难,带苦味。世界可可产量的95来自厚皮种,主要产自西非、巴西等,TRINITARIO是薄皮种和厚皮种的杂交种。优质豆来自CRIOLLO和TRINITARIO,具有特别的巧克力香,主要产自西印度群岛、中美洲、远东和某些太平洋岛屿。
6.主要成分:可可豆(生豆)含水分5.58,脂肪50.29,含氮物质14.19,可可碱1.55,其他非氮物质13.91,淀粉8.77,粗纤维4.93,其灰分中含有磷酸40.4、钾31.28,氧化镁16.22。可可豆中还含有咖啡因等神经中枢兴奋物质以及丹宁,丹宁与巧克力的色、香、味有很大关系。
可可脂的溶点接近人的体温,具有入口即化的特性,在室温下保持一定的硬度,并具有独特的可可香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不易氧化,是制作巧克力的主要原料。
可可饼可制成可可粉,可可粉富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见表1—6—4。
7.质量规格:
(1)等级标准:见表1—6—5。
某批可可豆如果有一项超过二级标准,则为等外可可豆,其标记为“SS”,等外可可豆只能在特殊的合同下销售。
(2)项目解释:
表1—6—4可可粉主要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
g/100g
营养元素
mg/100g
蛋白质
18.5
钠
950
脂肪
21.7
钾
1500
碳水化合物
11.5
钙
130
能量值
312KCal
镁
520
铁
10.5
铜
3.9
磷
660
氯
460
表1—6—5国际可可豆等级标准
(最高值、数量、百分比)
等级
发霉豆
僵豆
虫蛀豆、发芽豆、扁瘪豆
一级
3
3
3
二级
4
8
6
①发霉豆:肉眼可见内部发霉的可可豆。
②僵豆:肉眼可见剖切面一半或一半以上为青灰色的可可豆。
③虫蛀豆:不论是哪个发育时期,只要在内部发现虫蛀或肉眼可见害虫危害痕迹的可可豆。
1.概述:可可属于梧桐科可可属,是热带美洲雨林地区的一种土生树种。至少在4000年前起源于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的上游,也可能在中美。16世纪初,CORETS将可可豆带回西班牙,从此以后在欧洲传播。可可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中美洲、亚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可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并具有独特的可可香味。1922年开始在我国台湾的嘉义、高雄等地引种。
2.用途:可可豆是可可及巧克力工业的重要原料,可可脂是制作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可可饼可制成可可粉,是饮料、糖果的重要配料。
3.产销情况:世界可可年总产量达210万吨,其中非洲占60,中美洲及南美洲占32。象牙海岸的生产量和出口量最多,年产量可达55万吨。巴西年产40万吨,加纳年产15万吨,尼日利亚年产12万吨,喀唛隆年产12万吨,厄瓜多尔年产8.1万吨。亚洲主要生产国是马来西亚,年产可达17万吨。
世界每年进口总量约130万吨,美国是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量可达世界可可年产量的25;其次是欧盟、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瑞士人均年消费巧克力达到10kg,居世界首位。
现在我国的海南、云南、广西、福建等地有栽培,可可产量较少,国内消费主要依赖进口,主要从加纳、喀唛隆、尼日利亚、科特迪瓦、马来西亚等国进口,年进口量约2万吨。
4.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可可果实呈椭圆形,长度不等,种子埋藏在胶质果肉中,通常30~40粒,卵形或椭圆形,长1.8~2.6cm,直径1~1.5cm,每粒种子外面附有白色胶质,种子表面的胶质可以通过发酵除去。每粒种子或可可豆包括席卷的子叶和胚,外面有种皮包围。子叶颜色由白色到深紫色,不同品种的子叶颜色不同。
5.栽培类型:根据可可的植物学特点和品质特点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CRIOLLO(薄皮种)、FORASTERO(厚皮种)和TRINITARIO(特立尼达类),这是由CHEESMAN于1940年提出的。其主要区别见表1—6—3。
表1—6—3可可豆类型划分
Criollo
Forastero
Trinitario
果皮
结构
软
硬
多数硬
颜色
红色
绿色
各种颜色
可可豆
平均每果豆数
20~30
多于30
多于30
子叶颜色
白色,象牙色,浅紫色
浅紫色到深紫色
各种颜色,很少出现白色
CRIOLLO(薄皮种)有特别的巧克力香,味道可口,易于发酵。FORASTERO(厚皮种),发酵较难,带苦味。世界可可产量的95来自厚皮种,主要产自西非、巴西等,TRINITARIO是薄皮种和厚皮种的杂交种。优质豆来自CRIOLLO和TRINITARIO,具有特别的巧克力香,主要产自西印度群岛、中美洲、远东和某些太平洋岛屿。
6.主要成分:可可豆(生豆)含水分5.58,脂肪50.29,含氮物质14.19,可可碱1.55,其他非氮物质13.91,淀粉8.77,粗纤维4.93,其灰分中含有磷酸40.4、钾31.28,氧化镁16.22。可可豆中还含有咖啡因等神经中枢兴奋物质以及丹宁,丹宁与巧克力的色、香、味有很大关系。
可可脂的溶点接近人的体温,具有入口即化的特性,在室温下保持一定的硬度,并具有独特的可可香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不易氧化,是制作巧克力的主要原料。
可可饼可制成可可粉,可可粉富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见表1—6—4。
7.质量规格:
(1)等级标准:见表1—6—5。
某批可可豆如果有一项超过二级标准,则为等外可可豆,其标记为“SS”,等外可可豆只能在特殊的合同下销售。
(2)项目解释:
表1—6—4可可粉主要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
g/100g
营养元素
mg/100g
蛋白质
18.5
钠
950
脂肪
21.7
钾
1500
碳水化合物
11.5
钙
130
能量值
312KCal
镁
520
铁
10.5
铜
3.9
磷
660
氯
460
表1—6—5国际可可豆等级标准
(最高值、数量、百分比)
等级
发霉豆
僵豆
虫蛀豆、发芽豆、扁瘪豆
一级
3
3
3
二级
4
8
6
①发霉豆:肉眼可见内部发霉的可可豆。
②僵豆:肉眼可见剖切面一半或一半以上为青灰色的可可豆。
③虫蛀豆:不论是哪个发育时期,只要在内部发现虫蛀或肉眼可见害虫危害痕迹的可可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