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奥地利毛毯
1)  Austrian blanket
奥地利毛毯
2)  aubusson carpet
奥步松毛圈地毯
3)  BLANKET [英]['blæŋkɪt]  [美]['blæŋkɪt]
毛毯,地毯
4)  woollen carpet
羊毛地毯
1.
Function and realizing method management system about sime_manufactured product of woollen carpet are introduced, the function of this system is very complete, and it s property is very good, so it meets the need of producting management, and has been push forward to use in the carpet works, which brings about good economic and society results.
介绍了羊毛地毯半成品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实现方法,该系统功能齐全,性能良好,附合生产管理要求,已在地毯厂推广使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5)  shag carpet
长毛地毯
6)  carpet wool
地毯毛
补充资料:奥地利
奥地利
Austria

    位于中欧南部的共和国。全称奥地利共和国。面积8.39万平方千米。人口790.96万(1992),99%为奥地利人,其他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匈牙利人  ,约占人口的0.53%。官方语言为德语。84%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维也纳。
   
   

奥地利国旗 国徽


    
   

首都维也纳市容


   
    地理 东界匈牙利,南邻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接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接壤。山地占全国面积70%,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  ,大格罗克纳山海拔3797米,为全国最高峰。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北部和东南部多为丘陵和高原。多瑙河流经北部境内,长约 350千米。湖泊有与德 、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及奥匈边境的新锡德尔湖。属海洋性向大  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平均气温1 月-2℃  ,7月19℃。年均降水量约700毫米。全国划分为9个州、15个市。

地图:奥地利


   
   

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


    历史 公元前400年克尔特人进入。公元前2世纪建立诺里孔王国。公元前15年被罗马帝国占领。公元376年,西哥特人入侵。日耳曼人、匈奴人 、阿尔瓦人和马扎尔人交替统治。1156年巴奔堡家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1246年巴奔堡家族绝嗣,领土被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瓜分。从1278年开始,由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80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宣布自己为奥地利皇帝,1806年弗兰茨二世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奥地利被称为奥地利帝国。1860 ~1866年向君主立宪制过渡。1866年普奥战争中被普鲁士击败。次年与匈牙利达成妥协,奥皇兼匈牙利国王,组成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帝国瓦解。1918 年11月奥地利宣布成立共和国(史称第一共和国)。1938年被希特勒德国吞并,第一共和国灭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参战。战后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1945年4 月成立临时政府,发表独立宣言,建立第二共和国。1955年5月15日四个占领国同奥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条约确认1938年的奥地利的领土完整。10月占领军撤走,10月26日奥地利宣布永久中立法 。奥地利自 1947年起一直由人民党、社民党或单独或联合执政。1987年社民党和人民党组成联合政府。1990  10月奥地利大选后两党继续联合执政。在1991年下半年举行的州选举中,两党在4个州中得票比上届下降,自由党和绿党则取得长足进展。
    政治 奥地利宪法于1920年10月1日通过,同年11月生效。1925年和1929年通过两项附则,对宪法作了修订。1934年宪法被废除。1945年奥地利重建后宣布1920年宪法和两项附则继续有效。宪法规定,奥地利为联邦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由普选产生,任期6年。1992年5月,T.克莱斯蒂尔当选为总统。总理为政府首脑。奥地利议会分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国民议会共有议员183席,按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任期4年。它有权制订法律,主持新政府就职仪式,通过不信任表决以罢免联邦政府或它的成员。1990年10月产生的国民议会,议长海因茨·费舍尔。联邦议会有议员63人,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派;它代表各州的利益,有权将国民议会通过的法律提案驳回,但如国民议会坚持原案,联邦议会不能再提异议。其议长由各州多数党议员轮流担任,任期仅半年。1990年12月17日成立的政府由社民党和人民党联合组成 ,共20人。其中,社民党10人,人民党9人,无党派人士1人。1997年1月,维克托·克利马被任命为总理。
   主要政党有:①奥地利社民党。执政党,1889年成立。主席弗朗茨·弗拉尼茨基。②奥地利人民党。执政党。其前身为1887年建立的基督教社会党,1945年改现名。主席艾尔哈德·布塞克。③奥地利自由党。1955年成立,前身是“独立者联盟”。主席尤尔根·海德尔。④绿党。主要组织是“绿色选择”和“联合绿党”,主席马德莱娜· 彼特罗维奇。⑤奥地利共产党。1918年成立,瓦尔特·伯尔为联邦理事会主席。
    经济 奥地利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多年来政局稳定,经济稳步发展。费拉尼茨基政府1987年执政后,对经济和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强调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竞争,并采取措施整顿经济,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等。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286亿先令。1992年汇率10.99先令兑1美元。
   
   

奥地利小镇


   
   矿产主要有石墨和镁,还有褐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等。森林、水力资源均富。森林覆盖率44.2%,有林场370万公顷,木材蓄积量7.6亿立方米。主要工业部门有采矿、钢铁、石化、造纸和纺织等。奥地利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自给率达 112%。全国可耕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0%,牧场占28.8%。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玉米、马铃薯、甜菜等。饲养牲畜主要有马、猪、牛等。
   奥地利旅游业发达  。主要旅游点为蒂罗尔、萨尔斯堡、克恩顿、维也纳。旅客主要来自德、荷、英、法等国。交通运输业较先进。奥地利地处欧洲中心,为欧洲交通枢纽。铁路总长5641千米,其中54.4%已电气化。公路总长3.46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406千米。内河航线长350千米,客运量49.1万人次,货运量915万吨。航空公司有奥地利航空公司、私营蒂罗尔航空公司和私营劳达航空公司3家。主要国际机场是维也纳施威夏特机场。奥地利有3条输送油、气的国际管道。对外贸易在奥地利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出口产品为钢铁、机械、交通工具、化工制品和食品;进口主要为能源、原料和消费品。最重要的贸易对象是欧共体。奥地利向坦桑尼亚、卢旺达、佛得角、布隆迪、加纳、尼加拉瓜、不丹等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文化教育 学龄儿童享受9年义务教育,凡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均由国家负担。凡持有高中毕业文凭者可免试入大学。高等学校18所,最著名的是维也纳大学。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的7.2%。政府设科研部。日报21家,主要有《新皇冠报》,1900年创刊;《信使报》,1945年创办;《维也纳日报》,为官方报纸,1703年创办;《工人日报》、《新闻报》等等。奥地利通讯社创建于1946年。奥地利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用德、法、英、西4种语言对外广播。
    对外关系 奥地利为“永久中立国”。奉行积极的中立政策。冷战结束后,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奥地利对中立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声明完全同意欧共体的一体化政策,谋求早日加入欧共体;积极参与东欧事务;充分利用1990年以来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机会,积极谋求在国际上发挥作用。
   奥地利与中国于1971年5月28日建立外交关系。1992年6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辟了北京—维也纳航线。£
   奥地利与欧共体关系密切。1993年元旦加入欧洲联盟。1991年奥地利向欧共体国家的出口额为3010亿先令,进口额为3800亿先令。奥地利与东欧国家有传统的密切关系。积极支持这些国家实行多党制,在这些国家办有450个合资企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