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ssociate coil
共轭线圈
2) locally almost regular
共轭圈
1.
Componentwise complementary cycles in locally almost regular multipartite tournaments
局部几乎正则多部竞赛图中的分量共轭圈
3) componentwise complementary cycles
分量共轭圈
1.
Problem of componentwise complementary cycles in 2-equilibrium multipartite tournaments (Ⅱ);
2-均匀多部竞赛图的分量共轭圈问题(Ⅱ)
2.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componentwise complementary cycles,we have gotten the following result.
论文根据分量共轭圈(componentwisecomplementarycycles)的定义,证明了:如果D是一个正则的n-部竞赛图(n≥4),则D包含一对分量共轭圈C1和C2,除非它同构于T71。
3.
For the complementary cycles problems of multipartite tournaments presents the definition of componentwise complementary cycles,proves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componentwise complementary cycles of locally almost regular multipartite tournaments that has at least six vertices and the same partite sets cardinality.
如果D中存在两个不相交的圈C和C′使得对于每一个i∈{1,2,…,n}都有Vi∩(V(C)∪V(C′))≠Φ,则称C和C′是D的一对分量共轭圈。
4) Conjugated circuit
共轭圈(交替圈)
5) conjugate curve
共轭线形
1.
Optimum design model of conjugate curves for a pair of stator and rotor on PDM;
螺杆马达定转子共轭线形的优化设计模型研究
6) conjugate curve
共轭曲线
1.
New design method of conjugate curve based on Willis theorem about the additive barof instantaneous center curve;
基于Willis定理的瞬心线附加板共轭曲线设计的新思路
2.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onjugate curves of defined original curves was set up through analysis of intermeshing mechanism of counter rotating twin screw extruders.
通过对双螺杆挤出机啮合机理的分析 ,建立了确定曲线的共轭曲线的数学模型 ,并且讨论了作为端面曲线的代数条件。
3.
This paper w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exing cam, applied the theory of engagement of plane conjugate curve, established the geometrical model of plane cam reducing mechanism.
以分度凸轮理论为基础,运用平面共轭曲线啮合原理,建立了的平面凸轮减速机构的几何模型。
补充资料:共轭分子和非共轭分子
一类含碳-碳双键的烯烃分子,如果它们的双键和单键是相互交替排列的,称共轭分子;如果双键被两个以上单键所隔开,则称非共轭分子;如果共轭烯烃分子的碳链首尾相连接,则生成环状共轭多烯烃。例如,下列分子为共轭分子:
非共轭分子中的每个双键各自独立地表现它们的化学性能,一般可以用双键的性质来推断它们的性能;共轭分子中含有一个共轭体系,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非共轭烯烃不同,不能简单地把共轭双键看作是两个各行其是的双键的加和,而是形成一个新体系,表现出它特有的性能。最简单的共轭分子为1,3-丁二烯。
物理性质 ①吸收光谱:非共轭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一般在200纳米以下;共轭分子的吸收则向长波方向移动,如1,3-丁二烯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17纳米。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加,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其吸收强度和谱线也随之增加。
② 折射率:所有共轭双烯的分子折射的增量都比隔离的双烯高。共轭分子中的电子体系很容易极化。
③ 键长:1,3-丁二烯中 C2-C3之间的单键长是1.483埃,C1匉C2、C3匉C4之间的双键长是1.337埃。乙烯中双键的键长是1.34埃,乙烷中单键的键长是1.53埃。因此,1,3-丁二烯中C2-C3之间的单键具有某些"双"键的性质。
④ 氢化热:一个碳-碳双键氢化时,一般放出30.3千卡/摩尔热量。但1,3-丁二烯氢化时,两个双键放出的热量只有57.1千卡/摩尔。这说明它比非共轭的分子含有较低能量,即共轭分子要比非共轭分子稳定。
化学性质 非共轭双烯,如1,4-戊二烯与一些亲电加成试剂如溴、氯化氢等加成时,先与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再与另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在同样条件下,用1,3-丁二烯与溴化氢、氯化氢加成时,有两种加成方式:一种是加在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称1,2加成反应;另一种是加在共轭分子两端的碳原子上,称1,4加成反应。1,4加成是共轭体系作为整体参加反应,又称共轭加成。这些加成反应是共轭分子本身的结构本质所决定的。
非共轭分子中的每个双键各自独立地表现它们的化学性能,一般可以用双键的性质来推断它们的性能;共轭分子中含有一个共轭体系,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非共轭烯烃不同,不能简单地把共轭双键看作是两个各行其是的双键的加和,而是形成一个新体系,表现出它特有的性能。最简单的共轭分子为1,3-丁二烯。
物理性质 ①吸收光谱:非共轭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一般在200纳米以下;共轭分子的吸收则向长波方向移动,如1,3-丁二烯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17纳米。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加,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其吸收强度和谱线也随之增加。
② 折射率:所有共轭双烯的分子折射的增量都比隔离的双烯高。共轭分子中的电子体系很容易极化。
③ 键长:1,3-丁二烯中 C2-C3之间的单键长是1.483埃,C1匉C2、C3匉C4之间的双键长是1.337埃。乙烯中双键的键长是1.34埃,乙烷中单键的键长是1.53埃。因此,1,3-丁二烯中C2-C3之间的单键具有某些"双"键的性质。
④ 氢化热:一个碳-碳双键氢化时,一般放出30.3千卡/摩尔热量。但1,3-丁二烯氢化时,两个双键放出的热量只有57.1千卡/摩尔。这说明它比非共轭的分子含有较低能量,即共轭分子要比非共轭分子稳定。
化学性质 非共轭双烯,如1,4-戊二烯与一些亲电加成试剂如溴、氯化氢等加成时,先与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再与另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在同样条件下,用1,3-丁二烯与溴化氢、氯化氢加成时,有两种加成方式:一种是加在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称1,2加成反应;另一种是加在共轭分子两端的碳原子上,称1,4加成反应。1,4加成是共轭体系作为整体参加反应,又称共轭加成。这些加成反应是共轭分子本身的结构本质所决定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