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ter entry launcher
入水发射装置
2) twin launcher
双联发射装置(水)
3) submarine launch system
水下发射装置
1.
Corrosion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on the structure reliability of the submarine launch system.
腐蚀是影响水下发射装置结构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4) deep-water launcher
深水发射装置
1.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verall idea of multi-purpose rocket deep-water launcher briefly,expatiates various purposes,introduces the system composing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hief components,discusses the problem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realize the weapon system,and puts forward the auctorial viewpoint,finally sums up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this project.
简要描述了多用途火箭式深水发射装置的总体构想,对各种用途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系统组成及主要部分的功能,论述了实现该武器系统应考虑的问题并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最后总结出了该方案的重要意义。
5) launcher
[英]['lɔ:ntʃə(r)] [美]['lɔntʃɚ]
发射装置
1.
Analysis for the damage of track switch rocking arm in one launcher and the improved methods;
某型发射装置道岔摇臂损坏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案
2.
Balancing Mechanism in the Missile Launcher;
用于导弹发射装置的平衡机
3.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 large-caliber mock missile launcher;
大口径模拟导弹发射装置简介
6) launch device
发射装置
1.
A new method for designing ballistic missile launch device rapid-erec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of erection system,which uses fuzzy controller.
文中针对地地导弹的地面发射装置速度慢、时间长的缺陷,在完成起竖装置的非线性建模基础上,提出一种模糊控制设计方法,实现了发射装置的快速起竖控制。
2.
A new method for designing ballistic missile launch device rapid-erec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of erection system, which uses linear model following method.
针对某导弹的地面发射装置速度慢、时间长的缺陷,在完成起竖装置的非线性建模,并进行反馈线性化的基础上,采用线性模型跟随方法设计,实现了发射装置的快速起竖控制。
补充资料:入水
反潜导弹、鱼雷、深水炸弹、水雷等物体从空中经过水面进入水中的过程(见图)。入水问题是液体动力学中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研究课题。任何物体入水都经历撞水过程。物体撞水,同物面接触的水和物面附近的水突然开始运动,加速度很大。由于水的密度大,水对物体的附连质量大,所以在入水的瞬时物体受到远比一般绕流大得多的水动力作用。入水初期,物体的湿水面积迅速增加,如果入水速度比较大,则会出现比较稳定的空泡分离线,水与物面分离,入水空泡开始形成。如果物体头部具有光滑的流线形,空泡分离线的位置和形状变化就多,入水弹道的变化也多;与此相反,钝头物体空泡分离线的位置和形状就比较固定和规则化,弹道也很少受随机因素的影响。物体斜入水时,物面下侧首先与水接触,作用于物体湿水面上的水动压力产生一个相对于物体重心的力矩(除非湿水面是以物体重心为中心的球面的一部分),引起物体俯仰角速度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忽扑(whip)。由上述力矩引起的平头物体的忽扑使物体头部向下,而凸头(如半球形头和橄榄形头)物体的忽扑使物体头部向上。忽扑也可由物体头部的低压(入水蒸汽空泡)引起。物体头部的形状和物体相对于空泡的位置不同,物面上的压力分布也就不同。在某些入水条件下,不对称的低压区可能位于入水空泡分离点前面。物体头部一侧是低压区,另一侧是空气。其间的压力差等于大气压力与水的蒸汽压之差。持续时间长的大低压区,会产生很大的忽扑。
物体进入水中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空泡会与大气相通,空气不断填补入水物体的后部空间,空泡继续增大,其中部分是空气,部分是蒸汽。随着空泡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增大。空泡宽度是由物体向水的能量传递速率决定的,因此,空泡增长速率决定于物体的形状(与阻力系数相关)和速度,决定于物体相对空泡的位置。物体在空泡中的方位影响物体轨道的形状。
入水空泡发展的下一步是空泡闭合,水面上的空气不再进入空泡。入水初始条件(如弗劳德数、质量数m/ρL3和入水角,其中U0为入水初速度;m为物体质量;L为物体特征长度;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和导弹、液体、气体的力学参数,决定空泡闭合是先在水面发生,还是先在水下发生。当决定空泡闭合的力(水静压力、空气在空泡中流动的动压力和表面张力)占主导地位时,空泡开始变狭、颈缩、最后闭合。喷溅从空中落回,影响空泡的水面闭合。空泡闭合时,向内运动的水互相碰撞,产生向上和向下的水射流。空泡水下闭合时产生的射流很强,向上射流的速度可大于物体的运动速度,向下射流可以使空泡泡壁变形,或者打到物体上改变物体的轨道。
空泡闭合后,随着物体继续运动,空泡或者由于水流的挟带作用而逐渐减小以至完全消失,或者突然从物体表面滑脱。空泡突然不对称地滑脱,可以引起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空泡消失后,入水物体开始进入全沾湿运动。一般情况下,此时物体已离水的自由面较远,自由面对流动的影响可以不计,流动已是无界的。
入水所要处理的力学问题是带有空泡和自由面的非定常流动问题,它与刚体动力学问题耦合在一起,构成水弹道学的一部分。入水实验是在专门实验水箱中进行的,实验中弗劳德数、空化数(见空化)、水面上气体的密度以及物体的质量、转动惯量等相似数必须作到与实际情况中的相等(见水动力学实验)。
物体进入水中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空泡会与大气相通,空气不断填补入水物体的后部空间,空泡继续增大,其中部分是空气,部分是蒸汽。随着空泡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增大。空泡宽度是由物体向水的能量传递速率决定的,因此,空泡增长速率决定于物体的形状(与阻力系数相关)和速度,决定于物体相对空泡的位置。物体在空泡中的方位影响物体轨道的形状。
入水空泡发展的下一步是空泡闭合,水面上的空气不再进入空泡。入水初始条件(如弗劳德数、质量数m/ρL3和入水角,其中U0为入水初速度;m为物体质量;L为物体特征长度;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和导弹、液体、气体的力学参数,决定空泡闭合是先在水面发生,还是先在水下发生。当决定空泡闭合的力(水静压力、空气在空泡中流动的动压力和表面张力)占主导地位时,空泡开始变狭、颈缩、最后闭合。喷溅从空中落回,影响空泡的水面闭合。空泡闭合时,向内运动的水互相碰撞,产生向上和向下的水射流。空泡水下闭合时产生的射流很强,向上射流的速度可大于物体的运动速度,向下射流可以使空泡泡壁变形,或者打到物体上改变物体的轨道。
空泡闭合后,随着物体继续运动,空泡或者由于水流的挟带作用而逐渐减小以至完全消失,或者突然从物体表面滑脱。空泡突然不对称地滑脱,可以引起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空泡消失后,入水物体开始进入全沾湿运动。一般情况下,此时物体已离水的自由面较远,自由面对流动的影响可以不计,流动已是无界的。
入水所要处理的力学问题是带有空泡和自由面的非定常流动问题,它与刚体动力学问题耦合在一起,构成水弹道学的一部分。入水实验是在专门实验水箱中进行的,实验中弗劳德数、空化数(见空化)、水面上气体的密度以及物体的质量、转动惯量等相似数必须作到与实际情况中的相等(见水动力学实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