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og's reading
计程仪读数
2) difference between log's readings
计程仪读数差
3) gauge reading
计量仪器读数
4) load cell gauge reading
测力计仪表读数
5) coefficeint of log
计程仪系数
6) minometer
[mi'nɔmitə]
充电计数仪,充电测读仪
补充资料:计程仪
计量船舶航程的航海仪器,也是推算航迹的基本工具之一。有些计程仪也指示速度。
简史 航海计程古代用流木法。3世纪中国三国时代东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记载:在船头把木块投入海中,然后向船尾跑去,其速度要与木块同时从船头到达船尾,以测算航速和航程。16世纪初荷兰的流木法是用计量流木通过一个船长的时间来核算航速和航程。稍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使用沙漏计程法。此法是利用一个14秒或28秒的沙漏计计时,另以木板一块连接绳索一根,在绳索上等距打结,两结之间称为一节。如用14秒沙漏计,两结之间距离为23英尺7.5英寸。观测每14秒内放出的节数,即表示船舶每小时航行的海里数(1海里约等于6076英尺)。因此,至今船舶航速单位仍称为节(1节=1海里/小时)。
19世纪出现近代计程仪。后来得到广泛使用的有梅西式和沃克式拖曳计程仪。20世纪30年代出现萨尔式水压计程仪和契尔尼克夫式转轮计程仪。50年代出现电磁计程仪。以上各种计程仪均系测量船舶相对于水的航速和航程,只有根据水的流速和流向加以修正,方能求得船舶相对于水底的航速和航程。
50年代出现的多普勒计程仪和70年代制成的声相关计程仪,在一定水深内可以直接测量船舶相对于水底的航速和航程,使计程仪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原理和性能 近代计程仪主要由测速部分和指示部分组成。测速部分用以检测和放大船舶航速信号或航程信号;指示部分用机械或电气形式显示船舶航速或航程,再通过积分或微分方法显示航程或速度。不同类型的计程仪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如下所述。
①拖曳计程仪。利用相对于船舶航行的水流,使船尾拖带的转子作旋转运动,通过计程仪绳、联接锤、平衡轮,在指示器上显示船舶累计航程。这种计程仪线性差,高速误差大,受风流影响大,操作不便,但性能可靠,有的船舶作为备用计程仪。
②转轮计程仪。利用相对于船舶航行的水流,推动转轮旋转,产生电脉冲或机械断续信号,经电子线路处理后,由指示器给出航速和航程。这种计程仪线性好,低速灵敏度较高,但机械部分容易磨损。除小船应用外,已逐渐被淘汰。
③水压计程仪。利用相对于船舶航行水流的动压力,作用于压力传导室的隔膜上,转换为机械力,借助于补偿测量装置,将机械力转换为速度量,再通过速度解算装置给出航程。这种计程仪工作性能较可靠,但线性差,低速误差大,不能测后退速度,机械结构复杂,使用不便,渐被淘汰。
④电磁计程仪。通过水流(导体)切割装在船底的电磁传感器的磁场,将船舶航行相对于水的运动速度转换为感应电势,再转换为航速和航程。其优点是线性好,灵敏度较高,可测后退速度,目前使用最广。
⑤多普勒计程仪。利用发射的声波和接收的水底反射波之间的多普勒频移测量船舶相对于水底的航速和累计航程。这种计程仪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可测纵向和横向速度,但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巨型船舶在狭水道航行、进出港、靠离码头时提供船舶纵向和横向运动的精确数据。多普勒计程仪受作用深度限制,超过数百米时,只能利用水层中的水团质点作反射层,变成对水计程仪。
⑥声相关计程仪。应用声相关原理测量来自水底同一散射源的回声信息到达两接收器的时移,以解算得相对于水底的航速和航程。这种计程仪可测后退速度,兼用于测深。水深超过数百米时也变成相对于水的计程仪,尚在改进中。
计程仪的性能参数见表:
计程仪改正率 计程仪存在测量误差,航海上用百分数表示其改正率,表达式为:
式中ΔJ为计程仪改正率;S为计程仪航程;J2-J1为计程仪读数差。计程仪改正率通常在船速校验场实测求得。根据计程仪读数差和准确测定的计程仪改正率,按下式计算出计程仪航程,即
S =(J2-J1)(1+ΔJ)
《航海表》中列有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计程仪里程改正表",以计程仪读数差和改正率为引数,可直接查出计程仪航程。
参考书目
大连海运学院航海仪器教研室和上海海运学院航海仪器教研室编:《电航仪器》,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3。
简史 航海计程古代用流木法。3世纪中国三国时代东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记载:在船头把木块投入海中,然后向船尾跑去,其速度要与木块同时从船头到达船尾,以测算航速和航程。16世纪初荷兰的流木法是用计量流木通过一个船长的时间来核算航速和航程。稍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使用沙漏计程法。此法是利用一个14秒或28秒的沙漏计计时,另以木板一块连接绳索一根,在绳索上等距打结,两结之间称为一节。如用14秒沙漏计,两结之间距离为23英尺7.5英寸。观测每14秒内放出的节数,即表示船舶每小时航行的海里数(1海里约等于6076英尺)。因此,至今船舶航速单位仍称为节(1节=1海里/小时)。
19世纪出现近代计程仪。后来得到广泛使用的有梅西式和沃克式拖曳计程仪。20世纪30年代出现萨尔式水压计程仪和契尔尼克夫式转轮计程仪。50年代出现电磁计程仪。以上各种计程仪均系测量船舶相对于水的航速和航程,只有根据水的流速和流向加以修正,方能求得船舶相对于水底的航速和航程。
50年代出现的多普勒计程仪和70年代制成的声相关计程仪,在一定水深内可以直接测量船舶相对于水底的航速和航程,使计程仪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原理和性能 近代计程仪主要由测速部分和指示部分组成。测速部分用以检测和放大船舶航速信号或航程信号;指示部分用机械或电气形式显示船舶航速或航程,再通过积分或微分方法显示航程或速度。不同类型的计程仪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如下所述。
①拖曳计程仪。利用相对于船舶航行的水流,使船尾拖带的转子作旋转运动,通过计程仪绳、联接锤、平衡轮,在指示器上显示船舶累计航程。这种计程仪线性差,高速误差大,受风流影响大,操作不便,但性能可靠,有的船舶作为备用计程仪。
②转轮计程仪。利用相对于船舶航行的水流,推动转轮旋转,产生电脉冲或机械断续信号,经电子线路处理后,由指示器给出航速和航程。这种计程仪线性好,低速灵敏度较高,但机械部分容易磨损。除小船应用外,已逐渐被淘汰。
③水压计程仪。利用相对于船舶航行水流的动压力,作用于压力传导室的隔膜上,转换为机械力,借助于补偿测量装置,将机械力转换为速度量,再通过速度解算装置给出航程。这种计程仪工作性能较可靠,但线性差,低速误差大,不能测后退速度,机械结构复杂,使用不便,渐被淘汰。
④电磁计程仪。通过水流(导体)切割装在船底的电磁传感器的磁场,将船舶航行相对于水的运动速度转换为感应电势,再转换为航速和航程。其优点是线性好,灵敏度较高,可测后退速度,目前使用最广。
⑤多普勒计程仪。利用发射的声波和接收的水底反射波之间的多普勒频移测量船舶相对于水底的航速和累计航程。这种计程仪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可测纵向和横向速度,但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巨型船舶在狭水道航行、进出港、靠离码头时提供船舶纵向和横向运动的精确数据。多普勒计程仪受作用深度限制,超过数百米时,只能利用水层中的水团质点作反射层,变成对水计程仪。
⑥声相关计程仪。应用声相关原理测量来自水底同一散射源的回声信息到达两接收器的时移,以解算得相对于水底的航速和航程。这种计程仪可测后退速度,兼用于测深。水深超过数百米时也变成相对于水的计程仪,尚在改进中。
计程仪的性能参数见表:
计程仪改正率 计程仪存在测量误差,航海上用百分数表示其改正率,表达式为:
式中ΔJ为计程仪改正率;S为计程仪航程;J2-J1为计程仪读数差。计程仪改正率通常在船速校验场实测求得。根据计程仪读数差和准确测定的计程仪改正率,按下式计算出计程仪航程,即
S =(J2-J1)(1+ΔJ)
《航海表》中列有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计程仪里程改正表",以计程仪读数差和改正率为引数,可直接查出计程仪航程。
参考书目
大连海运学院航海仪器教研室和上海海运学院航海仪器教研室编:《电航仪器》,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