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cul
深的河口
2) Shenzhen river estuary
深圳河河口
1.
With six phase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covering Shenzhen river estuary, this paper obtained the mangrove changes in the area over some 10 years.
通过对深圳河河口地区 6个时相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 ,得到了该地区 10多年来红树林湿地面积的变化。
3) Shenzhen Estuary
深圳河口
1.
Quantitative dynamics of three species of large individual polychaete andenvironmental analysis on mudflat in Shenzhen Estuary;
深圳河口泥滩3种大型多毛类的数量动态及其环境分析
2.
Distribution and polluting effects on Capitella capitata, Nephtys oligobranchia, Tharyx sp. on the intertidal mudflats in Shenzhen Estuary;
深圳河口泥滩三种多毛类的数量季节变化及污染影响
3.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Effect and Polychaete Quantitative Variations on Intertidal Mudflat in Shenzhen Estuary;
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多毛类的数量变化及环境影响
补充资料: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口
丰水多沙的强潮河口。位于印度洋孟加拉湾北部顶端。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口往下称博多河,下游又有梅克纳河注入,形成梅克纳河口湾入海。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三角洲沿海宽度约500公里,其上水网密布,河汊相连(见图)。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平均流量分别为 11600及19200米3/秒,两河年平均输沙量约为 16.7亿吨。相对而言,梅克纳河的流量及输沙量都很小。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口输出的泥沙虽然是世界上最高的,但由于大部分泥沙都被输送入附近的海下恒河海槽,形成巨大的海底冲积锥(见印度洋)。所以三角洲最近几个世纪以来没有明显的增长。不过,也有人认为,三角洲地区的下沉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河口潮差大,大潮可达6米,小潮也有2米。盐水影响可上溯达 150公里。由于潮差大,潮汐平原发育,可离开海岸伸入陆地达 150公里。三角洲西部的潮汐平原上有很多废弃的分流汊道,因潮流作用,这些汊道仍可维持深达30米的通道。湾口较宽,涨、落潮流路明显不同,口外有潮流沙脊。三角洲地区每年都要遭到气旋性风暴的袭击,以 8~11月最频。孟加拉湾的南宽北窄的形状,特别有利于风暴潮增水的加大。又由于潮差大,潮汐平原地势平坦,因此,风暴潮来临时常淹没大片的土地,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构造运动和地貌成因导致了三角洲西部抬高,近5~6 个世纪以来淡水出海却明显地偏向三角洲东部。因此,除了雨季外,西部的分流河汊淡水流量很少,致使盐水沿河上溯距离较长。尽管三角洲西部由河流上游输入的泥沙减少以及三角洲本身自然压实下沉等原因,但强潮作用,沉积物仍然在高潮线附近淤积,造陆作用一直在进行,泥沙来源是岸滩的侵蚀。据统计,在过去的40年左右中,一些三角洲前缘后退了约15米。
胡格利河在三角洲的西部,历史上曾是恒河的主要出海水道。该河感潮河段约 280公里长,河口为强混合型,没有垂直盐度梯度,洪水期湾口盐度低达8,枯水期盐水也可上溯到离湾口140公里处。恒河每年只有4%左右的泥沙输入胡格利河,但由强潮流自外海向上游搬运泥沙的优势在全年中持续的时间较长,使得河口湾上段变得越来越宽浅。大潮期间胡格利河口湾上段常有涌潮出现,最高时可达2.5米,前进速度为每小时30公里。为了解决盐水入侵所带来的灌溉、城市用水及河道淤浅问题,印度于1970年在恒河上建立了一个拦河坝,以保证长年都有淡水流经胡格利河。
三角洲滨海一带生长有茂盛的红树林,共占地8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红树林区之一,当地的居民称这里为"美丽的森林"(Sunderbans)。由于人口的压力,过去2~3个世纪中,红树林的覆盖面积估计减少了一半。本河口区是一个生产率较高的区域。每年的6~8及11~2月是硅藻大量繁殖的季节。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平均流量分别为 11600及19200米3/秒,两河年平均输沙量约为 16.7亿吨。相对而言,梅克纳河的流量及输沙量都很小。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口输出的泥沙虽然是世界上最高的,但由于大部分泥沙都被输送入附近的海下恒河海槽,形成巨大的海底冲积锥(见印度洋)。所以三角洲最近几个世纪以来没有明显的增长。不过,也有人认为,三角洲地区的下沉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河口潮差大,大潮可达6米,小潮也有2米。盐水影响可上溯达 150公里。由于潮差大,潮汐平原发育,可离开海岸伸入陆地达 150公里。三角洲西部的潮汐平原上有很多废弃的分流汊道,因潮流作用,这些汊道仍可维持深达30米的通道。湾口较宽,涨、落潮流路明显不同,口外有潮流沙脊。三角洲地区每年都要遭到气旋性风暴的袭击,以 8~11月最频。孟加拉湾的南宽北窄的形状,特别有利于风暴潮增水的加大。又由于潮差大,潮汐平原地势平坦,因此,风暴潮来临时常淹没大片的土地,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构造运动和地貌成因导致了三角洲西部抬高,近5~6 个世纪以来淡水出海却明显地偏向三角洲东部。因此,除了雨季外,西部的分流河汊淡水流量很少,致使盐水沿河上溯距离较长。尽管三角洲西部由河流上游输入的泥沙减少以及三角洲本身自然压实下沉等原因,但强潮作用,沉积物仍然在高潮线附近淤积,造陆作用一直在进行,泥沙来源是岸滩的侵蚀。据统计,在过去的40年左右中,一些三角洲前缘后退了约15米。
胡格利河在三角洲的西部,历史上曾是恒河的主要出海水道。该河感潮河段约 280公里长,河口为强混合型,没有垂直盐度梯度,洪水期湾口盐度低达8,枯水期盐水也可上溯到离湾口140公里处。恒河每年只有4%左右的泥沙输入胡格利河,但由强潮流自外海向上游搬运泥沙的优势在全年中持续的时间较长,使得河口湾上段变得越来越宽浅。大潮期间胡格利河口湾上段常有涌潮出现,最高时可达2.5米,前进速度为每小时30公里。为了解决盐水入侵所带来的灌溉、城市用水及河道淤浅问题,印度于1970年在恒河上建立了一个拦河坝,以保证长年都有淡水流经胡格利河。
三角洲滨海一带生长有茂盛的红树林,共占地8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红树林区之一,当地的居民称这里为"美丽的森林"(Sunderbans)。由于人口的压力,过去2~3个世纪中,红树林的覆盖面积估计减少了一半。本河口区是一个生产率较高的区域。每年的6~8及11~2月是硅藻大量繁殖的季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