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泥沼地
1)  moorland [英]['mɔ:lənd]  [美]['murlənd]
泥沼地
2)  A boggy area;a quagmire.
沼泽地;泥潭
3)  soft soil and mud foundation
软土及泥沼地基
4)  soft soil and quagmire foundation
软土泥沼地基
5)  peat mire
泥炭沼泽湿地
1.
Carbon dioxide flux from peat mire in Ruoergai plateau;
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湿地CO_2呼吸通量特征
6)  peat and mire
泥炭和沼泽地
补充资料:泥沼地区路基
      泥沼也称沼泽,其主要特征是: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上面主要生长着湿生植物或沼泽植物;土层严重潜育化或有泥炭的形成和积累。根据有无泥炭的形成和积累过程,可将泥沼分为泥炭泥沼和潜育泥沼两大类。泥炭泥沼的主要特征是有泥炭的形成和积累过程。其中泥炭厚大于30厘米的称为泥炭泥沼;泥炭厚小于30厘米的称为泥沼化湿地。潜育泥沼的主要特征是:地表长期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土层严重潜育化,有较厚的草根层,但无泥炭的积累。泥沼的发生和发展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地貌条件。潜育泥沼与地貌条件有密切关系,而泥炭泥沼则同气候条件有更密切的关系。全球各类泥沼总面积估计约为 350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苏联、加拿大等国所占比重较大。中国泥炭泥沼类型较多,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地区;其次是青藏、新疆等高山高原地区。中国潜育泥沼分布较广,以东部平原和滨海地区较多。
  
  对道路工程有严重影响的是泥炭泥沼。这类泥沼中以泥炭沉积为主,泥炭为半腐朽的植物残体,有机质含量一般大于50%,吸水能力极强,有很高的压缩性。道路工程上把泥炭泥沼按其沉积层的稳定程度分为三类;①第一类泥沼,完全为稳定的泥炭所充满,相对稳定;②第二类泥沼,为不稳定的泥炭所充满,相对不稳定;③第三类泥沼,为水或流动的泥炭或淤泥所充满,表面有或无飘浮的泥炭皮,极不稳定。
  
  道路通过泥沼时,路线宜选在泥沼浅而沼底平缓的地段以及泥沼最窄的地段通过;并且,路基应尽可能高出泥沼地下水位和地表积水水位一定高度。在一、二类泥沼上修筑路堤,为加快进度,降低造价,可将路堤直接置于泥炭表层,利用路堤重量把泥炭层压实(图1)。为压实和挤出泥炭,并保证在行车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在容许范围之内,路堤应有必要的填土高度。在一、二类泥沼上修建较高等级的道路,当泥炭层厚度小于2米时,可考虑采用全部挖除的办法。在三类泥沼上修建路堤,一般应落到实底上(图2)。但在飘浮泥炭皮较厚的三类泥沼上,低等级公路也可修在柴排上。无论哪种泥沼,当沼底横向坡度较大(一类泥沼大于1/10,二类泥沼大于1/15,三类泥沼大于1/20)时,都应考虑路堤沿沼底滑动的问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