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hellinus pini
针叶树白腐病菌<林>
2) softwood forest
针叶树林
3) Sclerotium cepivorum Berk
白腐病菌
1.
Effect of white rot pathology(Sclerotium cepivorum Berk.) on defensive enzymes of garlic;
大蒜白腐病菌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
4) Chinese cabbage Rhizoctonia leaf rot
白菜丝核菌叶腐病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 of Chinese cabbage Rhizoctonia leaf rot was Rhizoctonia solani.
对白菜丝核菌叶腐病标样进行了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5) Arimillariela tabescens
果树腐病菌
1.
Our research group had got a fungi Arimillariela tabescens (EJLY2098) which secreted β-1,4-D-mannanase while induced.
本研究组筛选到一株产β-1,4-D-甘露聚糖酶的果树腐病菌Arimillariela tabescens(EJLY2098)。
6) Plantation softwood
人工林针叶树材
补充资料:针叶树叶蜂
为害松科、柏科树种针叶的膜翅目(Coleoplera)扁叶蜂科、松叶蜂科和叶蜂科昆虫的总称。严重为害的种类主要有下述。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ta) 扁叶蜂科。雌虫体长12~16毫米,头部色斑型见附图;触角基部黄色,向上逐渐变为暗褐色至尖端则为黑褐色;柄节背面有1黑色纵纹;足黑色,每节各有一小部分呈黄褐色;淡膜叶褐黑色;翅如韧革透明,淡褐色,具淡紫色虹彩,翅脉及翅痣黑褐色;触角26~32节。雄虫体长10~12毫米,体色与雌虫稍异(图1)。分布于中国的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为害马尾松。1年或1年以上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2月上旬开始化蛹,3月初为化蛹期。成虫2月中旬开始出现,2月底开始产卵,于松针内侧,一般每针1粒,尤喜产于矮树上。3月初幼虫开始孵化,沿树枝或主梢作一丝巢,生活其中,每巢一般只有幼虫1条,虫粪极少留于丝巢中。3龄以上为害更凶,新老针叶均被取食。
松阿扁叶蜂(A.posticalis) 扁叶蜂科。雌虫体长13~15毫米;触角(除柄节及尖端外)、足(除基节外)、淡膜叶均为红黄色;触角尖端烟黑色,柄节黑色,触角35~38节。雄虫体长10~11毫米(图2)。分布于中国的山东、山西,中欧、北欧、意大利、法国、英国、苏联、蒙古、日本,朝鲜也有分布。为害油松。1年1代。以老熟幼虫筑土室越冬,翌年4月底、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中成虫开始羽化,5月底6月初为羽化盛期,并开始产卵于针叶背面。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孵化盛期在中旬。初孵幼虫在针叶基部吐丝结网,咬断针叶,拖回网内取食。 3龄后转移到当年生新梢基部吐丝做致密虫巢定居。巢圆筒形,每巢居1虫。幼虫受惊时迅速退入巢内,并有吐丝下垂习性。
云杉腮扁叶蜂(Cephalcia abietis) 扁叶蜂科。雌虫体长12~15毫米。前胸背板侧角后部及其侧下部、翅基片、前盾片后端三角形纹,中胸及后胸小盾片后大半部、前胸前侧片前端均为黄色;触角柄节两端、梗节、鞭节约2/3触角长,足胫节跗节、腹部背片除第1节外,腹片后缘均为黄褐色;淡膜叶红黄色;触角前端、柄节、头、胸及腹部其余部分均为黑色;触角26~29节。雄虫体长11~12毫米。分布于中国内蒙古以及中欧、北欧、意大利和苏联等。为害红皮云杉。 1年1代,或1年以上发生1代;以幼虫及前蛹在土内筑土室越冬。5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并产卵于当年生针叶端部,排列成行,6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吐丝结网取食。7月下旬开始坠落地面入土越冬。
贺兰腮扁叶蜂(C.alashanica) 扁叶蜂科。雌虫体长12~14毫米;触角端部烟灰褐色,柄节内侧近腹面黑褐色,其余各节暗黄褐色。淡膜叶深黑褐色。雄虫体长10~11毫米。触角24~26节。分布于中国内蒙古。为害红皮云杉。 1年或1年以上发生1代。以幼虫及前蛹越冬。各虫态发生时期与云杉腮扁叶蜂大致相同。卵产于2~3年生的老叶上,从基部排列到端部,每叶1~3排。初孵幼虫群集针叶基部树枝上吐丝将针叶结网,居中取食,残余针叶与粪便沾附网上,渐渐变成虫巢。3龄前取食老叶,以后取食嫩叶。各龄幼虫均边吐丝边向前蠕行。
落叶松腮扁叶蜂(C.alpina) 扁叶蜂科。雌虫体长10~12毫米;触角柄节及梗节由背面而下大部分为黑色,鞭节暗褐色,端部10余节色较深,基部7~8节色较淡,淡膜叶褐黑色。雄虫体长8~9毫米,触角22~25节。分布于中国山西;国外分布于中欧、苏联和朝鲜。为害华北落叶松。在山西管涔山林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内或土壤与枯枝落叶间越冬。越冬幼虫翌年 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底为化蛹盛期,5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卵产于叶簇外轮针叶端部背面,每一针叶上产卵1粒,每一雌虫一生产卵30余粒。卵期约30天。幼虫孵出后,立即爬往叶簇基部吐丝作巢,次日取食。幼虫期21~28天,发生数量一般南坡大于西北坡,树冠南侧大于北侧。
黄龙山黑松叶蜂(Nesodiprion huanglongshanicus) 松叶蜂科。雌虫体长8~9毫米。体黑色,微具蓝色光泽。触角22节,基部两节无栉齿,3~20节短双栉齿,末端两节单栉齿。腹部第7至8腹节两侧有淡黄色斑,延伸至腹面边缘。翅透明,翅脉和翅痣褐色,前缘脉黄色,有光泽。雄虫与雌虫颜色相同。分布于中国陕西,为害油松和华山松。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树干基部土壤裂缝中、枯枝落叶层或石块下吐丝结茧越冬。翌年5月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同时产第1代卵,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7月上旬为为害盛期。8月上旬初见第2代卵,8月中卵孵化,9月底到10月初幼虫坠落地面越冬。卵产于当年生针叶组织内,以针叶基部靠近叶鞘处居多,每针叶1粒。产卵后1~2天针叶组织变黄并膨大,清晰易见。幼虫2龄以后取食前一年生的老针叶。
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 叶蜂科。雌虫体长8.5~10毫米。身体黑色,有光泽。触角茶褐色。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后胸黑色。腹部背板2~5节,腹板第2~7节中央桔黄色。足黄色,前足和中足基节、中足胫节端部、后足基节基部、腿节端部、胫节端部、跗节均为黑色(图 3)。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和欧洲、亚洲的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山西和内蒙古。为害华北落叶松。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结茧越冬,翌年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并产卵在新梢近端部的组织中,单产、孤雌生殖。幼虫有群集性,从树冠下层逐渐向上为害直到顶梢。
防治方法包括营造混交林,加强松、柏林的经营管理,保护益鸟,严禁乱砍滥伐,防止森林火灾等。幼虫防治可用天敌病毒或喷施农药等。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ta) 扁叶蜂科。雌虫体长12~16毫米,头部色斑型见附图;触角基部黄色,向上逐渐变为暗褐色至尖端则为黑褐色;柄节背面有1黑色纵纹;足黑色,每节各有一小部分呈黄褐色;淡膜叶褐黑色;翅如韧革透明,淡褐色,具淡紫色虹彩,翅脉及翅痣黑褐色;触角26~32节。雄虫体长10~12毫米,体色与雌虫稍异(图1)。分布于中国的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为害马尾松。1年或1年以上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2月上旬开始化蛹,3月初为化蛹期。成虫2月中旬开始出现,2月底开始产卵,于松针内侧,一般每针1粒,尤喜产于矮树上。3月初幼虫开始孵化,沿树枝或主梢作一丝巢,生活其中,每巢一般只有幼虫1条,虫粪极少留于丝巢中。3龄以上为害更凶,新老针叶均被取食。
松阿扁叶蜂(A.posticalis) 扁叶蜂科。雌虫体长13~15毫米;触角(除柄节及尖端外)、足(除基节外)、淡膜叶均为红黄色;触角尖端烟黑色,柄节黑色,触角35~38节。雄虫体长10~11毫米(图2)。分布于中国的山东、山西,中欧、北欧、意大利、法国、英国、苏联、蒙古、日本,朝鲜也有分布。为害油松。1年1代。以老熟幼虫筑土室越冬,翌年4月底、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中成虫开始羽化,5月底6月初为羽化盛期,并开始产卵于针叶背面。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孵化盛期在中旬。初孵幼虫在针叶基部吐丝结网,咬断针叶,拖回网内取食。 3龄后转移到当年生新梢基部吐丝做致密虫巢定居。巢圆筒形,每巢居1虫。幼虫受惊时迅速退入巢内,并有吐丝下垂习性。
云杉腮扁叶蜂(Cephalcia abietis) 扁叶蜂科。雌虫体长12~15毫米。前胸背板侧角后部及其侧下部、翅基片、前盾片后端三角形纹,中胸及后胸小盾片后大半部、前胸前侧片前端均为黄色;触角柄节两端、梗节、鞭节约2/3触角长,足胫节跗节、腹部背片除第1节外,腹片后缘均为黄褐色;淡膜叶红黄色;触角前端、柄节、头、胸及腹部其余部分均为黑色;触角26~29节。雄虫体长11~12毫米。分布于中国内蒙古以及中欧、北欧、意大利和苏联等。为害红皮云杉。 1年1代,或1年以上发生1代;以幼虫及前蛹在土内筑土室越冬。5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并产卵于当年生针叶端部,排列成行,6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吐丝结网取食。7月下旬开始坠落地面入土越冬。
贺兰腮扁叶蜂(C.alashanica) 扁叶蜂科。雌虫体长12~14毫米;触角端部烟灰褐色,柄节内侧近腹面黑褐色,其余各节暗黄褐色。淡膜叶深黑褐色。雄虫体长10~11毫米。触角24~26节。分布于中国内蒙古。为害红皮云杉。 1年或1年以上发生1代。以幼虫及前蛹越冬。各虫态发生时期与云杉腮扁叶蜂大致相同。卵产于2~3年生的老叶上,从基部排列到端部,每叶1~3排。初孵幼虫群集针叶基部树枝上吐丝将针叶结网,居中取食,残余针叶与粪便沾附网上,渐渐变成虫巢。3龄前取食老叶,以后取食嫩叶。各龄幼虫均边吐丝边向前蠕行。
落叶松腮扁叶蜂(C.alpina) 扁叶蜂科。雌虫体长10~12毫米;触角柄节及梗节由背面而下大部分为黑色,鞭节暗褐色,端部10余节色较深,基部7~8节色较淡,淡膜叶褐黑色。雄虫体长8~9毫米,触角22~25节。分布于中国山西;国外分布于中欧、苏联和朝鲜。为害华北落叶松。在山西管涔山林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内或土壤与枯枝落叶间越冬。越冬幼虫翌年 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底为化蛹盛期,5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卵产于叶簇外轮针叶端部背面,每一针叶上产卵1粒,每一雌虫一生产卵30余粒。卵期约30天。幼虫孵出后,立即爬往叶簇基部吐丝作巢,次日取食。幼虫期21~28天,发生数量一般南坡大于西北坡,树冠南侧大于北侧。
黄龙山黑松叶蜂(Nesodiprion huanglongshanicus) 松叶蜂科。雌虫体长8~9毫米。体黑色,微具蓝色光泽。触角22节,基部两节无栉齿,3~20节短双栉齿,末端两节单栉齿。腹部第7至8腹节两侧有淡黄色斑,延伸至腹面边缘。翅透明,翅脉和翅痣褐色,前缘脉黄色,有光泽。雄虫与雌虫颜色相同。分布于中国陕西,为害油松和华山松。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树干基部土壤裂缝中、枯枝落叶层或石块下吐丝结茧越冬。翌年5月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同时产第1代卵,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7月上旬为为害盛期。8月上旬初见第2代卵,8月中卵孵化,9月底到10月初幼虫坠落地面越冬。卵产于当年生针叶组织内,以针叶基部靠近叶鞘处居多,每针叶1粒。产卵后1~2天针叶组织变黄并膨大,清晰易见。幼虫2龄以后取食前一年生的老针叶。
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 叶蜂科。雌虫体长8.5~10毫米。身体黑色,有光泽。触角茶褐色。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后胸黑色。腹部背板2~5节,腹板第2~7节中央桔黄色。足黄色,前足和中足基节、中足胫节端部、后足基节基部、腿节端部、胫节端部、跗节均为黑色(图 3)。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和欧洲、亚洲的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山西和内蒙古。为害华北落叶松。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结茧越冬,翌年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并产卵在新梢近端部的组织中,单产、孤雌生殖。幼虫有群集性,从树冠下层逐渐向上为害直到顶梢。
防治方法包括营造混交林,加强松、柏林的经营管理,保护益鸟,严禁乱砍滥伐,防止森林火灾等。幼虫防治可用天敌病毒或喷施农药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