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iled earth construction
油土筑路法
2) road binder
筑路油
1.
The changes of component and property of pitch road binder modified by rubber during ageing were studied by the heat ageing.
上述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的道路沥青 ,对以煤沥青为原料开发的改质筑路油研究较少。
3) road tar
筑路焦油
4) two-course construction
双层筑路法
6) concrete paving
铺筑混凝土路面
补充资料:稳定土筑路
用机械和化学的处治方法,使天然土(或砂砾)获得稳定的强度、抗水性和抗冻性,以筑成能满足行车要求的道路。利用稳定土筑路可以就地取材,节省资源、降低造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纪元前罗马帝国曾用石灰稳定土修筑了阿庇乌大道(一译亚平大道)和其他道路。中国用石灰土稳定地基也有一千多年历史;1949年后,石灰土筑路有了较快发展,从50年代起广泛用于城市道路与公路。西方国家应用水泥土筑路始于1915年,到1949年,仅美国就铺筑了400万米2;英、法、苏、日等国也先后发展了水泥土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稳定土筑路方法 常用的有:无机结合料(石灰或水泥)稳定、有机结合料(沥青)稳定、粒料(级配材料)稳定、吸湿盐类稳定和综合稳定等(见表)。
石灰稳定土 在粉碎土中掺配适量(一般为6~12%)的石灰经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而成,大多用作基层或底基层。石灰与土中活性成分相互作用而生成胶凝物质,使石灰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到后期结成板体,并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抗冻性。是使用较多的一种稳定土。
影响石灰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①土的性质与粉碎程度;②石灰的性质与剂量;③气温与湿度;④施工质量。
水泥稳定土 在粉碎土中掺配适量(通常不大于6%)水泥经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而成,多用作重交通量道路的基层。水泥在分散体系的土中水解硬化,并与土发生相互作用而使水泥土获得较高的早期强度并随龄期增长。水泥土有较好的水稳定性、抗冻性和板体性,能适应多种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显著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颗粒组成最好有一定的级配,含硫酸盐多于0.25%的土不宜用水泥稳定。
沥青稳定土 在粉碎的土中掺配适量的沥青材料,经拌和、 摊铺、碾压而成。 它比石灰土和水泥土耐磨,使用寿命也较长,但在寒冷和多雨地区施工质量不易保证,故较适用于干暖地区。稳定材料过去多用慢凝液体沥青,由于成型较慢,又多消耗轻油,故近来多代之以阳离子乳化沥青。沥青乳液中的水分使沥青土的含水量较易掌握,从乳液中分离出来的沥青膜与土粘结良好,从而使沥青土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
粒料或级配材料稳定土 根据当地土的成分和性质,适当掺配粒料或级配材料(包括掺土),以改善土的颗粒组成,经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到最大密实度而成;可以一次筑成,也可在土路上多次添加粒料而分期筑成。大多用作路面底基层,有时也可用作基层或轻交通量公路的简易面层。粒料稳定土能改善土的工程性质,但由于混合料中细料较多而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稳定效果不如结合料稳定土。
吸湿盐类稳定土 在土路中掺入吸湿盐类,从大气中吸收水分而稳定土的湿度,保证土粒间的粘结,减少磨耗扬尘,提高土路的使用质量。施工方法包括拌和法和撒布法。前者系将土路翻松至规定深度再添加盐类,进行拌和、摊铺和压实。后者系将盐类直接撒布在潮湿的土路上,再用路刮刮匀;在土路干燥时也可洒布盐类的水溶液。盐类稳定土的厚度不宜大于10厘米,掺量不超过0.8~1公斤/米2。在土的粘性较大时宜用氯化钙稳定,反之,则用氯化钠稳定。在产盐区也可利用以氯化镁为主要成分的盐卤稳定。
综合稳定土 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用两种稳定方法常可得到比单一稳定更好的效果。例如:粘性较大的土先用2%石灰处理再用水泥或沥青稳定,可更好的粉碎和拌和;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先用2%石灰或0.5%氯化钙处理再用水泥稳定,可减少有机质的危害性;先在土中掺加粒料改善级配再用结合料稳定,有利于提高密实度和强度,并可减少结合料的用量。此外,还有热处理法和电化学法等,但尚未达到实用阶段。
稳定土施工 见路面机械化施工。其中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应力争在温暖季节施工。在碾压后应注意保湿养护,在未铺面层前不宜开放交通。
纪元前罗马帝国曾用石灰稳定土修筑了阿庇乌大道(一译亚平大道)和其他道路。中国用石灰土稳定地基也有一千多年历史;1949年后,石灰土筑路有了较快发展,从50年代起广泛用于城市道路与公路。西方国家应用水泥土筑路始于1915年,到1949年,仅美国就铺筑了400万米2;英、法、苏、日等国也先后发展了水泥土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稳定土筑路方法 常用的有:无机结合料(石灰或水泥)稳定、有机结合料(沥青)稳定、粒料(级配材料)稳定、吸湿盐类稳定和综合稳定等(见表)。
石灰稳定土 在粉碎土中掺配适量(一般为6~12%)的石灰经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而成,大多用作基层或底基层。石灰与土中活性成分相互作用而生成胶凝物质,使石灰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到后期结成板体,并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抗冻性。是使用较多的一种稳定土。
影响石灰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①土的性质与粉碎程度;②石灰的性质与剂量;③气温与湿度;④施工质量。
水泥稳定土 在粉碎土中掺配适量(通常不大于6%)水泥经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而成,多用作重交通量道路的基层。水泥在分散体系的土中水解硬化,并与土发生相互作用而使水泥土获得较高的早期强度并随龄期增长。水泥土有较好的水稳定性、抗冻性和板体性,能适应多种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显著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颗粒组成最好有一定的级配,含硫酸盐多于0.25%的土不宜用水泥稳定。
沥青稳定土 在粉碎的土中掺配适量的沥青材料,经拌和、 摊铺、碾压而成。 它比石灰土和水泥土耐磨,使用寿命也较长,但在寒冷和多雨地区施工质量不易保证,故较适用于干暖地区。稳定材料过去多用慢凝液体沥青,由于成型较慢,又多消耗轻油,故近来多代之以阳离子乳化沥青。沥青乳液中的水分使沥青土的含水量较易掌握,从乳液中分离出来的沥青膜与土粘结良好,从而使沥青土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
粒料或级配材料稳定土 根据当地土的成分和性质,适当掺配粒料或级配材料(包括掺土),以改善土的颗粒组成,经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到最大密实度而成;可以一次筑成,也可在土路上多次添加粒料而分期筑成。大多用作路面底基层,有时也可用作基层或轻交通量公路的简易面层。粒料稳定土能改善土的工程性质,但由于混合料中细料较多而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稳定效果不如结合料稳定土。
吸湿盐类稳定土 在土路中掺入吸湿盐类,从大气中吸收水分而稳定土的湿度,保证土粒间的粘结,减少磨耗扬尘,提高土路的使用质量。施工方法包括拌和法和撒布法。前者系将土路翻松至规定深度再添加盐类,进行拌和、摊铺和压实。后者系将盐类直接撒布在潮湿的土路上,再用路刮刮匀;在土路干燥时也可洒布盐类的水溶液。盐类稳定土的厚度不宜大于10厘米,掺量不超过0.8~1公斤/米2。在土的粘性较大时宜用氯化钙稳定,反之,则用氯化钠稳定。在产盐区也可利用以氯化镁为主要成分的盐卤稳定。
综合稳定土 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用两种稳定方法常可得到比单一稳定更好的效果。例如:粘性较大的土先用2%石灰处理再用水泥或沥青稳定,可更好的粉碎和拌和;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先用2%石灰或0.5%氯化钙处理再用水泥稳定,可减少有机质的危害性;先在土中掺加粒料改善级配再用结合料稳定,有利于提高密实度和强度,并可减少结合料的用量。此外,还有热处理法和电化学法等,但尚未达到实用阶段。
稳定土施工 见路面机械化施工。其中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应力争在温暖季节施工。在碾压后应注意保湿养护,在未铺面层前不宜开放交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