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应力诱导微裂纹
1)  stress-induced microcracking
应力诱导微裂纹
2)  Stress orientation hydrogen induced crack (SO-HIC)
应力诱导型氢致裂纹
3)  induced stress
诱导应力
1.
Calculating injection/production pore pressure-induced stress around re-fracturing wells with the preparation of FEM,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induced stress is given through 3Dsurfer software.
通过编制有限元程序计算重复压裂井周围注/采生产地层孔隙压力诱导应力,并结合3Dsurfer软件给出诱导应力三维分布。
2.
The induced stress of initial damage zone results in the redistribu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when the micro-crack closes after hydraulic fracture.
水力压裂后,当微裂缝闭合时初始损伤带的诱导应力导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
3.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re also done for this induced stress field.
定量描述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各种因素产生的诱导应力场分布状况计算模型的研究还不完整,为此系统地研究了引起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原地应力场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重复压裂时的总应力场计算模型;综合应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热—流—固三场耦合应力场计算模型。
4)  stress riser
应力诱导
5)  stress cracks
应力裂纹
1.
Study on stress cracks of rough rice with the fractal theory;
稻谷应力裂纹的分形研究
2.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f Stress Cracks of Rough Rice in Drying;
稻谷干燥应力裂纹生成扩展及抑制的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
3.
Study of Detection of Stress Cracks in Corn by Using Acoustic Analysis and Image Analysis;
基于声学和图像分析的玉米应力裂纹检测方法研究
6)  fissuring ['fiʃəriŋ]
应力裂纹
1.
Studied the fissuring of rough rice after drying and storage process.
研究了水稻在干燥后存放过程中的应力裂纹规律 。
2.
The law of the paddy fissuri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drying process, storaging after drying and in the moisture adsorbing environment was studied.
研究了稻谷在干燥过程中、干燥后存放和吸湿过程中的应力裂纹规律。
补充资料:淬火裂纹和非淬火裂纹的特征及实例分析

淬火裂纹是指在淬火过程中或在淬火后的室温放置过程中产生的裂纹。后者又叫时效裂纹。造成淬火开裂的原因很多,在分析淬火裂纹时,应根据裂纹特征加以区分。


一、淬火裂纹的特征


在淬火过程中,当淬火产生的巨大应力大于材料本身的强度时,便会导致裂纹产生。淬火裂纹往往是在马氏体转变开始进行后不久产生的,裂纹的分布则没有一定的规律,但一般容易在工件的棱角槽口、截面突变处形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淬火开裂,可能是沿晶开裂,也可能是穿晶开裂;有的呈放射状,也有的呈单独线条状或呈网状。


因在马氏体转变区的冷却过快而引起的淬火裂纹,往往是穿晶分布,而且裂纹较直,周围没有分枝的小裂纹。


因淬火加热温度过高而引起的淬火裂纹,都是沿晶分布,裂纹尾端尖细,并呈现过热特征:结构钢中可观察到粗针状马氏体;工具钢中可观察到共晶或角状碳化物。


表面脱碳的高碳钢工件,淬火后容易形成网状裂纹。这是因为,表面脱碳层在淬火冷却时的体积胀大比未脱碳的心部小,表面材料受心部膨胀的作用而被拉裂呈网状。


二、非淬火裂纹的特征


淬火后发生的裂纹,不一定都是淬火所造成的,一般可根据下面的特征来区分。


淬火后发现的裂纹,如果裂纹两侧有氧化脱碳现象,则可以肯定裂纹在淬火之前就已经存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只有当马氏体转变量达到一定数量时,裂纹才有可能形成。与此相对应的温度,大约在250℃以下。在这样的低温下,即使产生了裂纹,裂纹两侧也不会发生脱碳和出现明显氧化。所以,有氧化脱碳现象的裂纹是非淬火裂纹。


如果裂纹在淬火前已经存在,又不与表面相通,这样的内部裂纹虽不会产生氧化脱碳,但裂纹的线条显得柔软,尾端圆秃,也容易与淬火裂纹的线条刚健有力,尾端尖细的特征区别开来。


三、实例分析


实例一:


40Cr钢制成的转子轴,经锻造、淬火后发现裂纹。裂纹两侧有氧化迹象,经金相检验,裂纹两侧存在脱碳层,而且裂纹两侧的铁素体呈较大的柱状晶粒,其晶界与裂纹大致垂直。结论:裂纹是在锻造时形成的非淬火裂纹。


当工件在锻造过程中形成裂纹时,淬火加热即引起裂纹两侧氧化脱碳。随着脱碳过程的进行,裂纹两侧的碳含量降低,铁索体晶粒开始生核。当沿裂纹两侧生核的铁素体晶粒长大到彼此接触后,便向离裂纹两侧较远的基体方向生长。由于裂纹两侧在脱碳过程中碳浓度的下降,也是由裂纹的开口部位向内部发展,因而为铁素体晶粒的不断长大提供了条件,故最终长大为晶界与裂纹相垂直的柱状晶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