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iberian cedar (pinus sibirica Mayr)
新疆五针松,西伯利亚红松
2) Pinus sibirica Du Tour
西伯利亚红松
1.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for Nineteen Populations of Pinus sibirica Du Tour with Technique of ISSR;
应用ISSR-PCR对西伯利亚红松19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
Height Growth Analysis in the Experimental Forest on Pinus sibirica Du Tour of Mengke Mountain in Tahe
塔河蒙克山西伯利亚红松试验林高生长分析
3) Pinus sibirica
西伯利亚红松
1.
Methods of seed accelerating germination to Pinus sibirica;
西伯利亚红松种子的催芽技术
2.
Feasibility to introduce rare tree species Pinus sibirica into China.;
珍贵树种西伯利亚红松引进的可行性
3.
This article is the part of program that is introductiontest of Pinus sibirica.
本研究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的子课题,是在满归林区,以带岭红松为对照进行的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育苗试验。
4) cembra fir (Pinus cembra,Pinus sibirica)
石松,西伯利亚红松
5) Larix sibirica
西伯利亚落叶松
1.
STUDY ON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Larix sibirica BY GREEN-WOOD CUTTINGS;
西伯利亚落叶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6) Siberian fir (Abies sibirica Ledeb.)
新疆冷杉,西伯利亚冷杉
补充资料: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红松介绍 西伯利亚红松 (Pinus sibirica (Loud.)Mayr) 科属:
松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5米,胸径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小枝黄色,密被柔毛。针叶五针一束,粗硬,微弯曲,长7-10厘米,宽1.5-2毫米,腹面两侧有3-5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具1个维管束和3个中生树脂道;叶鞘早落;鳞叶不下延。球果直立,圆锥状卵圆形,长5-8厘米,直径3-3.5厘米,成熟后种鳞不张开;种鳞弯曲,斜方状圆形,上部厚,下部较薄,鳞质紫褐色,密被平伏的长柔毛,边缘微内曲,鳞脐顶生,黄褐色;种子不脱落,倒卵圆形,黄褐色,长约1厘米,直径5-6毫米,无翅。
分布与习性:
西伯利亚红松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布尔津河上游及其支流卡纳斯河和霍姆河流域,在哈巴河上游的白哈巴河流域也有少量分布,生于海拔1600-2300米之间的中山带中、上部或亚高山带下部,苏联和蒙古也有分布。西伯利亚红松分布区内的气候条件与西伯利亚冷杉的生长地相似,它喜生于寒冷,湿润的亚高山带下部或中山带上部阴坡,在中山带中、下部,由于海拔下降,大气湿度降低,逐渐被较耐干旱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sibiricaledeb.所代替。本种较耐阴,除在寒冷、湿润的亚高山带阴坡、半阴坡个别地段有小片纯林外,通常与西件利亚落叶松混交,或散生于西伯利亚云杉PiceaobovataLedeb.林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最适合生于中山带湿润、肥沃、深厚的砂壤或粘壤土的坡地;在土壤瘠薄的山脊,则生长不良,尖削度大,往往形成比较低矮,扭曲、稀疏的高山矮曲林,花期5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繁殖与栽培:
冬季贮藏种子,春季在高山区播种。待苗高30-50厘米时,于春季冰雪融化后造林。
应用:
渐危种。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北部,面积狭小,是西伯利亚红松自然分布区的最南端,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及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材质较好,能保持山地水土,是比较重要的种质资源。
图片:
松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5米,胸径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小枝黄色,密被柔毛。针叶五针一束,粗硬,微弯曲,长7-10厘米,宽1.5-2毫米,腹面两侧有3-5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具1个维管束和3个中生树脂道;叶鞘早落;鳞叶不下延。球果直立,圆锥状卵圆形,长5-8厘米,直径3-3.5厘米,成熟后种鳞不张开;种鳞弯曲,斜方状圆形,上部厚,下部较薄,鳞质紫褐色,密被平伏的长柔毛,边缘微内曲,鳞脐顶生,黄褐色;种子不脱落,倒卵圆形,黄褐色,长约1厘米,直径5-6毫米,无翅。
分布与习性:
西伯利亚红松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布尔津河上游及其支流卡纳斯河和霍姆河流域,在哈巴河上游的白哈巴河流域也有少量分布,生于海拔1600-2300米之间的中山带中、上部或亚高山带下部,苏联和蒙古也有分布。西伯利亚红松分布区内的气候条件与西伯利亚冷杉的生长地相似,它喜生于寒冷,湿润的亚高山带下部或中山带上部阴坡,在中山带中、下部,由于海拔下降,大气湿度降低,逐渐被较耐干旱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sibiricaledeb.所代替。本种较耐阴,除在寒冷、湿润的亚高山带阴坡、半阴坡个别地段有小片纯林外,通常与西件利亚落叶松混交,或散生于西伯利亚云杉PiceaobovataLedeb.林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最适合生于中山带湿润、肥沃、深厚的砂壤或粘壤土的坡地;在土壤瘠薄的山脊,则生长不良,尖削度大,往往形成比较低矮,扭曲、稀疏的高山矮曲林,花期5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繁殖与栽培:
冬季贮藏种子,春季在高山区播种。待苗高30-50厘米时,于春季冰雪融化后造林。
应用:
渐危种。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北部,面积狭小,是西伯利亚红松自然分布区的最南端,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及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材质较好,能保持山地水土,是比较重要的种质资源。
图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