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外围(设备)接口信道
1)  peripheral interface channel
外围(设备)接口信道
2)  microperipheral interface
微外围设备接口
3)  eripheral interface channel
外围接口信道
4)  SPI
串行外围设备接口
5)  HPPI High Performance Peripheral Interface
高性能外围设备接口
6)  UPI Universal Peripheral Interface
通用外围设备接口
补充资料:外围设备
      计算机与外界交换信息的全部附属设备。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终端设备、数据准备装置和辅助存储器等。外围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将外界的信息输入计算机;取出计算机要输出的信息;存储需要保存的信息和编辑整理外界信息以便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工作时,需要外界为它提供数据和操作方案。计算机工作完毕后,要向外界提供信息。外界的信息表现形式一般为声音、图形、图像、文字符号和模拟信号等。但是,计算机需要的信号形式是二进制编码,因此必须有一种转换设备适应这种需要。此外,外界提供信息的速率往往不高,而计算机的工作速率很高,这也需要一些外围设备来协调。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一些重要信息,外围设备能提供长期保存的手段。外围设备的工作效率及其可靠性高低,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有很大影响。对某些外围设备来说,还要求它们具有兼容性和媒体互换性,即在一台设备上记录的数据要能在同类型任何设备上顺利地读出。这些要求都给外围设备的研制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早期,计算机主要用在科研和工程计算方面,外围设备比较简单。50年代以后,计算机大量用于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需要频繁地输入和输出数据,还要建立文卷存储。这使卡片输入机、各种打印机、磁带机和磁盘机等设备需要量大增。各种外围设备的性能-价格比不断提高。其中尤以磁盘机的技术发展最为突出,其存储密度几乎平均每两年半增加一倍,更新换代最快。促进磁盘技术发展的一个原因,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所需的存储量越来越大。60年代初,图像处理技术逐步发展。至70年代,能显示文字和图像的终端设备大量普及应用。80年代后,彩色显示设备和智能终端设备大量涌现。显示终端设备问世以后,使人-机对话更为方便。另一方面,70年代初微型计算机出现以后,又需要能与微型计算机配套的小型、价廉而可靠的外围设备。因此,从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小型化的硬磁盘机、软磁盘机、廉价的针式打印机等外围设备都大有发展。此外,由于微处理器使用灵活和价格低廉,使外围设备控制器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不仅使其成本降低,而且智能化程度也大为提高。
  
  计算机外围设备在技术上的发展趋向是:①局部结构电子化;②控制趋向智能化;③提高人-机通信能力;④以新材料和微电子工艺加速计算机外围设备更新换代;⑤外围设备与通信设备密切结合,加速计算机网的普遍应用。
  
  

参考书目
   Ⅰ.弗罗立斯著,熊发骥、王兴传等译:《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Ivan Flores,Peripheral Devices,Prentice Hall Inc.,New Jersey,197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