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通道监视
1)  channel monitoring
通道监视
2)  supervision technology of channels
通道监视技术
3)  channels surveillance programme
通道监视程序
4)  road traffic monitoring
道路交通监视
5)  video-based road traffic monitoring
视觉道路交通监测
6)  HPOM:High -order Path Overhead Monitor
高阶通道开销监视器
补充资料:E-8战场联合监视机

国别:美国

类型:e-8战场联合监视机

型号:e-8

l998年8月18日,美国空军在佐治亚州的罗宾斯空军基地举行新机接收仪式,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生产的又一架e—8c“联合星系统”飞机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美国空军第93空中控制联队装备的第四架e—8新型飞机,且比预定购交货时间提前了13天。

e—8c“联合星系统”,其全称应为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或joint stars)。这是一种先进的远距空地监视飞机,虽然它也像e—3a预警机那样装有高性能雷达及其它先进设备,但该机所监控的对象并不是空中目标,而主要用于对付地面目标。e—8c可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对地面目标进行定位、探测与跟踪。当它在空中—览行时,无论在前方、后方或侧面,都可对地面静止或移动目标进行探测与跟踪,其纵深距离可达到250公里左右。由此可见,e—8c“联合星系统”是现代空地一体战的重要装备,对监视军事冲突和突发事件中的地面情况,控制空地联合作战都具有重要作用。

计划的提出及研制过程

研制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是美国空军和陆军的合作项目,主承包商是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其载机为老式的波音707运输机。前两架原型机的载机是用两架二手的波音7o7飞机改装而成的,称为e—8a,经试验后定型的生产型称为e—8c。从1978年起,美国有关方面就开始对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购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总耗资

已达到50多亿美元。

e—8c“联合星系统”的研制背景,是由美国空军的“移动目标显示计划”(mtt)和陆军的“远距离目标捕捉系统”(sotas)谈起。美国空军在提出mtt计划之前,就开始

研究一个叫做“移动铺路者”的系统,它可为mn提供目标监视,同时可使用武器引导模式指挥己方飞机或导弹对目标进行攻击。就在“移动铺路者”系统即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时候,美国国防部提出要空军的移动目标显示计划与陆军合并。

而陆军在同空军的计划合并之前,也已完成了一项称之为“远距离目标捕捉系统”研究,该系统的空中—龙行乎台为直升机。只因为该系统初步研制完成后,在大规模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技术问题,且耗资巨大,因而陆军感到有些力所不及。

1982年,负责国防研究与工程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提出,将陆军的“远距离目标捕捉系统”和空军的“铺路移动者”系统合并,这就是后来的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简称“联合星系统”),并由空军的电子系统部牵头负责该项目。

从1982年至1984年,美国空军和陆军有关各部门、国防部办公室,共同对“联合星系统”的研制方案,以及与雷达探测设备相匹配的飞行平台(载机)等进行了论证。当时比较倾向于将该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先将主要系统部署到10架常规飞机上,第二阶再将成套设备装到专门的载机上。

1984年5月,美国陆军和空军参谋长最后决定:将“联合星系统”雷达及其它设备,以及具有制导功能的武器等,都安装到波音707上。这就意味着“联合星系统”的载机或飞行平台已确定为老式的波音707飞机。1985年9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取得了对证系统购大部分开发合同,诺顿系统公司作为转承包商获得了该项目雷达系统的

部分开发任务。该合同包括改装两架“联合星系统”载机(用波音707旧飞机改装),有关改进的试验,以及在欧洲地区试验演示。

1986年至1987年,美国陆空军有关部门曾多次对“联合星系统”设计进行过审查,研制计划进一步明朗。另外,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为进行“联合星系统”的研制开发,还在佛罗里达州专门建立了一个新工厂。

1988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制造出了第一架e—8a“联合星系统”原型机,并很快完成了飞行试验,但是该机上末安装雷达探测设备。

同年12月,诺顿公司制造的雷达探测设备安装到该型飞机上,同时进行了首次全面的飞行试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