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ailway water-supply
铁路用水
2) waterproofing material for railway bridge
铁路桥梁用防水材料
3) steel for railway use
铁路用钢
1.
Combined with the varieties of steel for railway use developed in Laigang and its production and process actuality,it is put forward that market investig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steel for railway use should be strengthened,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processes and technologies should be reinforced further,the getting of .
介绍了铁路用钢国内主要企业生产情况,下游用户应用特点和应用发展趋势。
4) railway land use
铁路用地
1.
Analysis and design of railway land u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ArcGIS;
基于ArcGIS的铁路用地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comparison basis,analyzes the reason and reasonless of taking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as comparison basis between roadway and railway land use,and puts forward that it has real instructive meaning to take transportation need and economic-social effect as comparative basis.
介绍了比较基础的含义,分析了以运输能力作为公路和铁路用地比较基础的原因和不合理性。
5) and Railway application
铁路应用
6) railway power supply
铁路用电
补充资料:水下铁路隧道
在河流、湖泊、海湾和海峡等水域底下开凿的铁路隧道。
简史 水下铁路隧道的修建始于英国。1807年英国开始修建穿越泰晤士河的水下人行隧道,但因隧道进水,于1808年被迫停工;直到1825年,在法国出生的工程师M.I.布鲁内尔指导下,采用新的方法(盾构法)重新施工,才于1843年建成,隧道长约366米(200英尺)。这座隧道于1865年归并于东伦敦铁路,改建成为水下铁路隧道,1913年又改为电气化水下铁路隧道。此后,英国于1873~1886年又修建了塞文河水下铁路隧道。这座隧道采用6座竖井同时施工,并利用强有力的抽水设备和采取向地层注浆等措施解决涌水问题。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和正在修建的水下铁路隧道和水下公路隧道等有100余座,以长度计日本居首位,以座数计美国最多。1974年日本建成了连接本州岛与九州岛的折关门海底铁路隧道,全长18.68公里,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水下铁路隧道。1971年日本开始修建穿越津轻海峡的青函(本州岛的青森市至北海道的函馆市)海底双线铁路隧道,全长53.8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为 23.3公里,距水面深约240米(水深140米、岩层厚约100米),纵坡12‰。隧道海底部分由正洞、作业坑道、先行导坑组成,先行导坑已于1983年1月 27日打通。英、法两国间的英吉利海峡,最窄处宽约33公里,早在1802年就有人提出修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建议。此后,曾多次进行勘探、研究和设计,但至今尚未正式动工修建。这条隧道计划建成双线铁路隧道,全长约52公里,其中约37公里穿过海底。
世界著名水下铁路隧道见表。
施工 修建水下铁路隧道的方法有: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和明挖法等(见铁路隧道工程)。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在水下岩层中修建隧道,一般采用钻爆法。施工中需采取预防涌水、预防塌方等技术措施,如为加固破碎岩层,可在隧道周围岩层中预先采取注浆措施。在水下松软地层中修建隧道常用盾构法。在海港城市或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沉管法修建水下隧道。沉管法是将预制管段沉放到预先开挖的水底沟槽中,在水下依次将管段连接,然后再进行填埋。其优点可使大部分地下工程移到地面上进行,改善了作业条件。明挖法修建水下隧道需截流改河,分段地进行。采用这种方法修建隧道,防水问题较易处理,但隧道洞身处在软弱地基上,要采取防止上浮的措施。
简史 水下铁路隧道的修建始于英国。1807年英国开始修建穿越泰晤士河的水下人行隧道,但因隧道进水,于1808年被迫停工;直到1825年,在法国出生的工程师M.I.布鲁内尔指导下,采用新的方法(盾构法)重新施工,才于1843年建成,隧道长约366米(200英尺)。这座隧道于1865年归并于东伦敦铁路,改建成为水下铁路隧道,1913年又改为电气化水下铁路隧道。此后,英国于1873~1886年又修建了塞文河水下铁路隧道。这座隧道采用6座竖井同时施工,并利用强有力的抽水设备和采取向地层注浆等措施解决涌水问题。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和正在修建的水下铁路隧道和水下公路隧道等有100余座,以长度计日本居首位,以座数计美国最多。1974年日本建成了连接本州岛与九州岛的折关门海底铁路隧道,全长18.68公里,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水下铁路隧道。1971年日本开始修建穿越津轻海峡的青函(本州岛的青森市至北海道的函馆市)海底双线铁路隧道,全长53.8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为 23.3公里,距水面深约240米(水深140米、岩层厚约100米),纵坡12‰。隧道海底部分由正洞、作业坑道、先行导坑组成,先行导坑已于1983年1月 27日打通。英、法两国间的英吉利海峡,最窄处宽约33公里,早在1802年就有人提出修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建议。此后,曾多次进行勘探、研究和设计,但至今尚未正式动工修建。这条隧道计划建成双线铁路隧道,全长约52公里,其中约37公里穿过海底。
世界著名水下铁路隧道见表。
施工 修建水下铁路隧道的方法有: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和明挖法等(见铁路隧道工程)。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在水下岩层中修建隧道,一般采用钻爆法。施工中需采取预防涌水、预防塌方等技术措施,如为加固破碎岩层,可在隧道周围岩层中预先采取注浆措施。在水下松软地层中修建隧道常用盾构法。在海港城市或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沉管法修建水下隧道。沉管法是将预制管段沉放到预先开挖的水底沟槽中,在水下依次将管段连接,然后再进行填埋。其优点可使大部分地下工程移到地面上进行,改善了作业条件。明挖法修建水下隧道需截流改河,分段地进行。采用这种方法修建隧道,防水问题较易处理,但隧道洞身处在软弱地基上,要采取防止上浮的措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