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ohydrogoly
生物水文学
2)  biology
生物
1.
Investigation on the Variety of Biology in Luyun Ecological Garden of Dongguan;
东莞市“绿韵”生态园区生物物种变化情况调查
2.
Enhancement of quality-based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specialized English teaching of biology;
论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3.
The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Magnetized Water and Its Application on Biology;
磁处理水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生物方面的应用
3)  creature
生物
1.
Suppose of Anagenesis s Avenue of Dioecism Creature;
雌雄异体生物进化途径猜想
2.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itness and evolution of creatures and the harm from pollution background.
主要就污染物对动物、植物及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在污染条件下生物的适应与进化作一综述。
3.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ncept,variety and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hormone,summarized the effects and harms on human and other creatures,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prevention.
文中叙述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机理,归纳了环境激素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影响和危害及其预防对策。
4)  biological
生物
1.
Effect of aeration in the biological iron and manganese removal of groundwater;
曝气强度对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影响的研究
2.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ological teaching;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之我见
3.
On the Part Aesthetic Education Plays in Biological Teaching;
浅淡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5)  organism
生物
1.
The Organism-organic Matter-fluid Metallogenetic Study on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Turpan-Hami Basin Xinjiang;
新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的流体—有机质—生物成矿作用研究
2.
The thesis simp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organism's variety.
简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分析论述了目前我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受到的威胁以及应做的保护工作,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去努力的建议。
3.
The fluorine pollution on organism and soil is analysed on the basis of test results associated with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so as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migration and conversion of fluorine in environment.
通过监测生物、土壤受大气氟污染状况 ,并结合气象因素进行关联分析 ,以便研究该地区生物、土壤受氟污染的分布状况及氟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6)  organisms
生物
1.
Because treatment of offensive odor matter with organisms has become a main a spect of deodorization treatment research, various kind of deodorization methods with organisms and ways of rising deodorization efficiency are emphasised.
对当前国内外脱臭方法进行了综述,由于生物处理恶臭物质已成为当今恶臭处理研究的主流,因此,重点叙述了各种生物处理方法、以及提高生物脱臭效率的途径,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最新研究成果。
2.
Cytochrome P450 in organisms was firstly discovered in 1958.
简要介绍了生物细胞色素P450分布的多样性、P450的功能、P450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孙云铸—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主要奠基人
孙云铸(1895年10月1日—1979年1月6日),字铁仙。出生于江苏高邮。古生物学、地层学、地质学教育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孙云铸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在清末中过秀才,民国时期又攻读法律,并从事工商业,思想务实、开明,这为孙云铸从小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提供了家庭环境。1910年他来到南京上中学,并于1914年毕业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16年转为本科,学习采矿。1918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0年为该系首届毕业生。毕业后,他留校做助教,同时兼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的科研工作。1926年前往德国哈勒大学学习,并于192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孙云铸从德国留学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1935年,他前往欧美考察,1936年回国任广州中山大学访问教授。1937年以后,他担任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主任。抗日战争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1950年兼任全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952年担任地质部教育司司长;1955年兼任地质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1960年出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身为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开拓者之一,孙云铸在古生物和地层学方面成就卓著,特别是在三叶虫古生物学和寒武纪地层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理论、地质学史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他曾享有“孙寒武”的美名。

三叶虫在6亿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出现,它历经整个古生代的漫长生物发展过程,在2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灭绝,是节肢动物门的一个纲。它是古生代,特别是寒武纪留下的大量对鉴定和研究地层地质年代很有价值的“标准化石”。在广泛的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孙云铸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部分研究空白。他在1924发表的《中国北方寒武纪动物化石》和1931年发表的《中国中部和南部奥陶纪三叶虫》以及1935年发表的《中国北部上寒武纪之三叶虫化石》这3部研究三叶虫的学术专著,再加上相关的学术论文,所有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古生物学和寒武纪地层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孙云铸所著的《中国北方寒武纪动物化石》是作为《中国古生物志》的第1号第4册出版的,它不仅是我国学者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大型古生物学专著,而且在我国古生物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他的论文和专著中,分析和研究了三叶虫化石数十个属,100多个种。孙云铸发现、描述和建立了18个新属,86个新种,其中属于晚寒武世的新属12个,新种53个,且全部是标准化石,特别是方头虫、蒿里山虫和长山虫均为上寒武凤山阶和长山阶的标准带化石。上述研究工作,使他对我国晚寒武世三叶虫化石和地层分布作了详尽而透彻的论述。

在考察和研究三叶虫的同时,孙云铸还研究了寒武纪地层学,尤其是生物地层学,在发表的《关于中国寒武纪地层界线问题》的一文中,他全面论述了我国寒武纪的顶、底界及内部的界线,并第一次提出了寒武系的地层系统。

1949年后,孙云铸在三叶虫古生物学和寒武纪地层学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新的理论突破。50年代在《寒武纪下界问题》这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他指出我国寒武系与震旦系之间存在不整合问题,寒武系内产三叶虫等明显的化石,应列为古生界的第一系;中国的寒武纪海侵是由南向北推进的,因而寒武系的下界应为馒头页岩与景儿峪灰岩之间。60年代他在《中国寒武纪地层划分问题》这篇重要的论文中强调,由于寒武系含有显著的生物化石群,所以古生物界的底界应为寒武系的底界,并指出按中国实际情况将古生界分为三个系。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科学探索生涯中,他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三叶虫和寒武纪地层的科考、分析和论证上,先后开创性地提出了寒武纪地层划分方案,建立的阶名、化石带绝大部分为地质学界所继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