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生活质量法(水平)
1)  quality of life ,QOL
生活质量法(水平)
2)  Life Quality Method
生活质量法
3)  living standard
生活水平
1.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 in Every Municipal City in Hunan Province;
湖南省各地市州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分析
2.
On the living standards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yeomen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试论西汉自耕农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状况
3.
Policy Research on Difference in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Peasants before and after Land Requisition;
土地征收前后农民生活水平差异比较及相关政策研究
4)  living level
生活水平
1.
The support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iving level of the farmers with land levied;
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的维护措施
2.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living level is huge.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城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一直较大。
5)  Life level
生活水平
1.
In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people s life level has a great leap forward.
改革开放 2 0多年 ,人民生活水平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2.
resulte decreasing of life level of the peasant .
征地制度的不合理日益凸显出来,单纯的经济补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多元化的需求,征地造成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致使征地矛盾日益深化,并危及社会稳定。
6)  standard of living
生活水平
1.
Engel s coefficient can not reflect people s standard of living truly in china.
恩格尔系数在我国运用中不能准确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
2.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basic task and essence of the socialism to improve people s standard of living as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共产党的宗旨和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也是从苏联解体、东欧易帜的沉痛教训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补充资料:生活质量法
      通过直观途径对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生活的质量进行预测和评价的方法。生活质量这一概念最早是在J.加尔布雷斯写的《富裕社会》(1958)一书中提出的。60年代中期有些美国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在工业化社会中,经济增长不一定就意味着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的含意要比经济问题丰富得多,他们把经济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统称为文化价值,并主张用一个综合价值指标来表示生活质量的高低,这个综合指标既包括经济价值又包括文化价值。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R.鲍尔教授为首的一个小组出版了《社会指标》文集,由此而形成社会指标运动。这一运动一开始就和生活质量概念密切相关。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意味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自然等各种条件的普遍改善。生活质量的计量工作,除了要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外,还要有一系列的计算模型。
  
  在同一社会里,不同人对各种事物有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法的实质就是研究当社会发生某种变化时,持各种价值观的人对生活质量看法的总评价。例如,假设持有价值观P、Q或R的人分别为15、10和5人,根据某种动机他们分别想要进行X、Y、Z活动,然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活动 Y受到限制。假定社会条件发生了某种变化,活动Y受到鼓励,而活动X却受到限制。对于这种?浠?,持有价值观P的人将会感到生活质量下降,而持有价值观Q的人则感到生活质量提高。持价值观 R的人对此变化持无所谓态度。如果把持各种价值观的人数作为对社会变化的评价分,结果可得到由于上述变化引起整个社会生活质量下降5分的结论。这种方法首先把各种人的价值观分类,并进一步求出持各种价值观的人的数量,然后就能定量计算出某种社会变化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于这种方法来说,如何将众多的价值观归并分类是一个关键问题。已有许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对此作了大量研究。
  
  70年代中期,国际上有人提出一种感觉指标模型。他们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感觉分为从完全满意到完全不满意等若干等级,并通过发调查表和交谈来收集人们对生活质量所作的不同评价,然后汇编成图表,作出综合性评价。此外,还有一种非感觉指标模型,即感觉之外的客观的物质指标。一般认为把这两种模型结合使用更有应用价值。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对生活质量的研究需要与未来学和技术评价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书目
   J.加尔布雷斯著:《经济学和公共目标》,商务印书馆,北京,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