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gro-ecological regions
农业生态区域
3) agro-ecological zone
农业生态区域法
1.
Comparative study on land bearing capacity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agro-ecological zone models——take Guiyang as an instance;
基于生态足迹和农业生态区域法的土地人口承载力比较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6) survey of regional and agroecological geology
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
补充资料:农业生态区域法
农业生态区域法
agro-ecological zone
nongye shengtai quyufa农业生态区域法(agro一ecological zone)A .H.卡萨姆于1977年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生态区域项目制定的一种计算作物光温生产潜力的理论方法。又称“农业生态地带法”。它最先在《发展中国家土地的潜在人口支持能力》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对一定的气候,可以利用德维特公式(1%5),即利用辐射数据,计算某种标准作物可能的潜在产量;对农作物,可根据其在一定气候条件下的遗传控制生长机制、制定校正系统。 假设作物对气候的要求得到满足,并且水分、营养、盐渍度和病虫害等对作物的生长和潜在产量没有影响,则一种生育期为‘日的高产作物品种,其潜在产量(}砷)(千克/公顷)的计算公式为: h切=CLx饰x饰x ex[尸(0.5+0.01玩)xb +(l一F)x(0 .5+0刀乃饰)Yc] (当Ym妻20千克l公顷/小时时)或 h切二CLx饰x偏x Gx[F(0.5+0.田25Ym)儿 +(l一F)x(0 .05饰)Yc] (当玩<20千克l公顷/小时时)式中:cL为作物生长和叶面积校正系数;心为净干物质生长量修正系数;偏为收获指数;F为白天中的阴天部分;F=(众一0.5心)ro.8枷(式中触为晴天最大辐射量,焦/平方厘米/日;庵为实测辐射量,焦/平方厘米/日);Yo为一定地方某作物在一全阴天中的干物质生产率,千克/公顷/日;Yc为一定地方某作物在一全晴天中干物质生产率,千克/公顷/日。 通过上式求得的作物潜在产量,是在理想条件仅受光温和作物品种影响的理论潜力,它是裸露于自然气温下作物生产力的上限,保证灌溉的肥沃土地上作物争取的就是这种潜力。公式中的q、岛、CH、肠、Ym、Yc和Yo等均可通过查表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产量与水的关系》一书中汇集了各国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全球性的这类表格。该方法在中国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考虑到中国的气候特点、地域差异和品种特性,应用公式前必须做好核查、分析、验证、归纳和分区工作。方法中所涉及的诸多元素都应尽量按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主体特征进行修订,最后在经当地高产典型或高产试验结果验证无误时,给出恰当的作物潜在产量。该计算结果,即作物潜在产量可以作为评价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和不同时期作物单产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封志明)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