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可溶于油的
1)  oil-soluble
可溶于油的
2)  fat-soluble [英]['fæt,sɔljubl]  [美]['fæt,sɑljʊbḷ]
可溶于油脂的
3)  oil-soluble
溶于油的
4)  water soluble
可溶于水的
5)  alkaline bleach liquor soluble
可溶于碱的
6)  oil-dissolving solvent
溶解于油的溶剂
补充资料:溶威油

国标编号 ----
CAS号 131-11-3
分子式 C10H10O4;C6H4(COOCH3)2
分子量 194.19

无色、无臭、耐晒的油状液体;蒸汽压 <13.3Pa/20℃;闪点148.89℃;熔点0~2℃;沸点282℃;溶解性:溶于水,水中溶解度0.45%(20℃);溶于乙醇、乙醚、苯等一般的有机溶剂;密度:1.189(20℃/4℃);稳定性:耐光稳定;危险标记;主要用途:生产纤维素酯类、聚醋酸乙烯酯、树脂、香豆树脂时作为增塑剂;还可作为防水剂;用于浮选多金属矿石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当大于美国TLV值后的主要影响:麻醉,会抑制神经中枢、产生易睡或昏迷等。对皮肤和眼睛的作用:给家兔皮肤涂抹本品并不引起刺激,但能被吸收。一次涂敷的;LD50>10毫升/公斤,多次涂敷(经90日)的LD50>4毫升/公斤。滴入人眼可引起化学性灼伤。大剂量可引起麻醉作用。误服可引起胃肠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麻痹,血压降低。人接触可能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毒性作用:对人,有因内服而发生本品急性中毒的记载。从事酞酸酯类增塑剂生产的工人,可患有多发性神经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无皮肤刺激和过敏发生。大剂量可引起麻醉作用,误服可引起胃肠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麻痹、血压降低。人接触后可能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急性毒性:LD506900mg/kg(大鼠经口);7200mg/kg(小鼠经口);4400mg/kg(兔经口);猫吸入9300mg/m3×6.5小时致死;LC505490μg/m3(大鼠吸入);4350μg/m3(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4~8%×年(喂饲)对生长有轻微影响,8%食料组还伴有慢性肾影响。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在环境中的迁移: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来说,水解作用、挥发作用和光解作用都不是它们的重要反应过程。据估计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水解半衰期从邻苯二甲酸二乙基酯的3.2年到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的2000年不等。由于其较低的蒸气压,它们的挥发损失是很小的,或者几乎没有挥发损失。尽管目前尚没有见到有并邻苯二甲酸酯类光解作用的报道,但根据其在紫外光、可见光范围内没有光谱吸收这一现象可以推断,它们是很难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实验研究表明,生物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有富集作用,这一结论被现场研究的结果所证实,因为实验者发现水生生物体内有明显的该类化合物的残留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气相色谱法 《城市和工业废水中有机化合物分析》王克欧等译 废水
色谱-质谱法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水质
空气中:样品用活性碳管收集,再用气液色谱法测定。

5.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5) 车间卫生标准 5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处置

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工作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 措施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一般不需防护,但特殊情况下,佩带防毒面具。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穿工作服,手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在空气中有高浓度本品时,要戴工业用A型防毒面罩,而存在气雾时则加用过滤器。采用过滤式A型防毒面罩。合成和应用本品时,特别是加热本品或含有本品的塑料时,要密封以防止蒸气和气雾外溢。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吸入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波士顿,就医。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