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irkwood's theory
柯克伍德理论
2) expressionist esthetics of B.Croce and R.G. Colling wood
克罗齐-柯林伍德表现说
3) Robin George Collingwood (1889~1943)
柯林伍德,R.G.
4) Hinshelwood modification
邢谢伍德理论
5) udex process
伍德克思法
6) Woodlark Island
伍德拉克岛
补充资料:克罗齐-柯林伍德表现说
20世纪初,由意大利美学家B.克罗齐提出,被英国美学家R.G.柯林伍德继承、发展的一种把艺术和美视为主观情感外化的美学学说。
"直觉即表现"说 克罗齐在其《美学原理》中将美学定义为研究直觉或表现的科学。直觉是心灵活动的起点,也是认识的最初阶段。直觉起于"感受"。当主体见到一个事物时,感官便受到刺激,由此而产生"感受"。感受所得为"印象"。"感受"与"印象"只是心灵被动领受到的无形式的东西,还没有经过心灵的作用或心灵的创造,因而还处于直觉线之下;只有当这些"感受"或"印象"经过心灵的综合与联想作用,获得了一定形式时,才构成了直觉。在克罗齐看来,直觉与表现意思相同。"内在感受"、"印象"等,统统可称为"情感",它们只有经过心灵的综合,才获得形式,化为具体的"意象";而当"内在情感"外化为具体意象时,也就是说情感得到了表现。因此直觉与表现"非二物而是一体",是"此出现彼亦出现的东西",是同一种性质的心灵活动。"直觉即表现"说,是克罗齐主观唯心主义美学的奠基石。按照这种解释,人见到的世间万物的形象,都不是客观世界固有的,而是心灵创造的,或者说,是内在情感的表现。
克罗齐依照这一基本观点,给美下了一个定义,并对美、丑分别作出了界定。他说,美是一种"成功的表现",而丑则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他解释说,"美现为整一,丑现为杂多",在"成功的表现"中,心灵用形式把杂多的印象统辖为统一的整体,在"不成功的表现"中,心灵没有把杂多的印象统摄起来,仍是杂多。克罗齐还用正价值和反价值来界定美丑,他把"成功的表现"称为正价值,把"不成功的表现"称为反价值。在"成功的表现"中,心灵能达到"自由发展",伴随产生一种快感,是一种正价值,称为美;在"不成功的表现"中,心灵活动受到阻碍,现出矛盾,伴随产生一种痛感,是一种反价值,称为丑。
依照"直觉即表现"的原理,克罗齐认为艺术同样是一种直觉,因而也是内在情感的表现。他认为,艺术作为表现与直觉作为表现,区别只是在量上,而不是在性质上。"有些人本领较大,用力较勤,能把心灵中复杂状态尽量表现出来,这些人通常叫做艺术家。有些很复杂而艰巨的表现品不是寻常人所能成就的,这些就叫做艺术品"。
"表现"的特征 柯林伍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或者说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个人内在情感的表现。这种内在情感在日常状态下并不为艺术家理智所知,只是在艺术创造时,它才逐渐成形和显现。在艺术创造的开始阶段,人只意识到一种情感,感到内心有一阵兴奋或骚动,至于它的真实面目,则一无所知,于是便需要将其"表现"出来。这种"表现"从表面上看来,有点儿象是"发泄"或"导泻",因为一旦情感得到"表现"之后,那种"压抑"之感就即刻消失,随之便感到一阵轻松愉快;但是这二者毕竟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发泄"仅仅是抛弃和排除,而"表现"却是在清醒的情况下,使内在情感保留、成形、发展和完善。因此,决不能把艺术"表现"同一个人痛苦时的嚎啕和愤怒时的咆哮混为一谈,不是表现痛苦时脸色发白或失声痛哭的才是好艺术家。艺术家必须去探索和发现对他自己来说尚属生疏的情感,设法使观众捕捉到它或观照到它;使自己和观众搞清楚,那同眼泪联系在一起的悲痛究竟是什么样子。表现虽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但又不同于认识,假如表现者在未表现之前就想好了要在观众中唤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那么他的表现便成了为理智所控制的表现,为理智控制的表现往往流于用概念性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情感,这样就等于作某种概念归类而成为失败的艺术。"表现"与此相反,它是一种个别化的东西,我在某时某地因为某事对某人产生了一种愤怒情绪,这种愤怒情绪仅仅是普遍的愤怒情绪中的一个特例,而当我用"愤怒"这个字眼去描述它时,这仅仅等于指出事实,但是我要表现的愤怒情绪却完全不是一个抽象的事实,它是具体的、特殊的,它不同于我在过去任何一个时刻感受过的愤怒,也不同于我在将来可能感受到的任何愤怒,我要表现它,就必须意识到它的一切特殊性质,不是把它归并入哪一类,而是尽最大的努力,用某种可以把它同同类中一切其他的情感区分开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它。因此,艺术表现就是使自己开初时感到的情感明朗化的过程,这一情感明朗化之时,也就是它得到成功的表现之时。柯林伍德认为,这种"表现"只能发生在想象之中,"表现"的结果就是在想象中存在的那个明晰的形象,这就是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存在于艺术家的头脑里,它是一种真正的创造物,而将这一形象物化的过程则属于"制造"的范围,"制造"只需要一种特殊的技巧,是次要的事情。
柯林伍德从哲学高度对浪漫主义者笼统提出的"自我表现"作了系统的阐述,指出艺术表现的情感是经由意识了解的社会情感,因而他注意和强调艺术家是观众心灵的代言人和预言家,注重艺术家和观众的合作。但是,由于他所说的表现仅存于艺术家的想象中,从根本上否认作品形象对它的体现作用,轻视技艺、技巧因素,致使他很难实现与观众的合作,在理论上也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影响 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它与西方现代艺术总思潮相一致,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并始终在西方具有势力。英国哲学家、美学史家B.鲍桑葵,著名美学家E.F.开瑞特等人,都信奉和宣扬表现说。也由于这一学说的影响,西方现代美学注意的中心不再是"美"、"崇高"、 "秀雅"等传统美学范畴, 而是"表现"、"表现力"以及"审美价值"等等。克罗齐的主要美学著作是《美学原理》,柯林伍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艺术原理》。
"直觉即表现"说 克罗齐在其《美学原理》中将美学定义为研究直觉或表现的科学。直觉是心灵活动的起点,也是认识的最初阶段。直觉起于"感受"。当主体见到一个事物时,感官便受到刺激,由此而产生"感受"。感受所得为"印象"。"感受"与"印象"只是心灵被动领受到的无形式的东西,还没有经过心灵的作用或心灵的创造,因而还处于直觉线之下;只有当这些"感受"或"印象"经过心灵的综合与联想作用,获得了一定形式时,才构成了直觉。在克罗齐看来,直觉与表现意思相同。"内在感受"、"印象"等,统统可称为"情感",它们只有经过心灵的综合,才获得形式,化为具体的"意象";而当"内在情感"外化为具体意象时,也就是说情感得到了表现。因此直觉与表现"非二物而是一体",是"此出现彼亦出现的东西",是同一种性质的心灵活动。"直觉即表现"说,是克罗齐主观唯心主义美学的奠基石。按照这种解释,人见到的世间万物的形象,都不是客观世界固有的,而是心灵创造的,或者说,是内在情感的表现。
克罗齐依照这一基本观点,给美下了一个定义,并对美、丑分别作出了界定。他说,美是一种"成功的表现",而丑则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他解释说,"美现为整一,丑现为杂多",在"成功的表现"中,心灵用形式把杂多的印象统辖为统一的整体,在"不成功的表现"中,心灵没有把杂多的印象统摄起来,仍是杂多。克罗齐还用正价值和反价值来界定美丑,他把"成功的表现"称为正价值,把"不成功的表现"称为反价值。在"成功的表现"中,心灵能达到"自由发展",伴随产生一种快感,是一种正价值,称为美;在"不成功的表现"中,心灵活动受到阻碍,现出矛盾,伴随产生一种痛感,是一种反价值,称为丑。
依照"直觉即表现"的原理,克罗齐认为艺术同样是一种直觉,因而也是内在情感的表现。他认为,艺术作为表现与直觉作为表现,区别只是在量上,而不是在性质上。"有些人本领较大,用力较勤,能把心灵中复杂状态尽量表现出来,这些人通常叫做艺术家。有些很复杂而艰巨的表现品不是寻常人所能成就的,这些就叫做艺术品"。
"表现"的特征 柯林伍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或者说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个人内在情感的表现。这种内在情感在日常状态下并不为艺术家理智所知,只是在艺术创造时,它才逐渐成形和显现。在艺术创造的开始阶段,人只意识到一种情感,感到内心有一阵兴奋或骚动,至于它的真实面目,则一无所知,于是便需要将其"表现"出来。这种"表现"从表面上看来,有点儿象是"发泄"或"导泻",因为一旦情感得到"表现"之后,那种"压抑"之感就即刻消失,随之便感到一阵轻松愉快;但是这二者毕竟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发泄"仅仅是抛弃和排除,而"表现"却是在清醒的情况下,使内在情感保留、成形、发展和完善。因此,决不能把艺术"表现"同一个人痛苦时的嚎啕和愤怒时的咆哮混为一谈,不是表现痛苦时脸色发白或失声痛哭的才是好艺术家。艺术家必须去探索和发现对他自己来说尚属生疏的情感,设法使观众捕捉到它或观照到它;使自己和观众搞清楚,那同眼泪联系在一起的悲痛究竟是什么样子。表现虽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但又不同于认识,假如表现者在未表现之前就想好了要在观众中唤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那么他的表现便成了为理智所控制的表现,为理智控制的表现往往流于用概念性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情感,这样就等于作某种概念归类而成为失败的艺术。"表现"与此相反,它是一种个别化的东西,我在某时某地因为某事对某人产生了一种愤怒情绪,这种愤怒情绪仅仅是普遍的愤怒情绪中的一个特例,而当我用"愤怒"这个字眼去描述它时,这仅仅等于指出事实,但是我要表现的愤怒情绪却完全不是一个抽象的事实,它是具体的、特殊的,它不同于我在过去任何一个时刻感受过的愤怒,也不同于我在将来可能感受到的任何愤怒,我要表现它,就必须意识到它的一切特殊性质,不是把它归并入哪一类,而是尽最大的努力,用某种可以把它同同类中一切其他的情感区分开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它。因此,艺术表现就是使自己开初时感到的情感明朗化的过程,这一情感明朗化之时,也就是它得到成功的表现之时。柯林伍德认为,这种"表现"只能发生在想象之中,"表现"的结果就是在想象中存在的那个明晰的形象,这就是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存在于艺术家的头脑里,它是一种真正的创造物,而将这一形象物化的过程则属于"制造"的范围,"制造"只需要一种特殊的技巧,是次要的事情。
柯林伍德从哲学高度对浪漫主义者笼统提出的"自我表现"作了系统的阐述,指出艺术表现的情感是经由意识了解的社会情感,因而他注意和强调艺术家是观众心灵的代言人和预言家,注重艺术家和观众的合作。但是,由于他所说的表现仅存于艺术家的想象中,从根本上否认作品形象对它的体现作用,轻视技艺、技巧因素,致使他很难实现与观众的合作,在理论上也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影响 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它与西方现代艺术总思潮相一致,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并始终在西方具有势力。英国哲学家、美学史家B.鲍桑葵,著名美学家E.F.开瑞特等人,都信奉和宣扬表现说。也由于这一学说的影响,西方现代美学注意的中心不再是"美"、"崇高"、 "秀雅"等传统美学范畴, 而是"表现"、"表现力"以及"审美价值"等等。克罗齐的主要美学著作是《美学原理》,柯林伍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艺术原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