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军团杆菌属的任何一种微生物
1)  legionella
军团杆菌属的任何一种微生物
2)  mixed animalcule bacteria
微生物菌种
1.
Based on the in-situ bioremediation for the soil empoisoned by diesel oil,the mixed animalcule bacteria with strong ability of degrading diesel oil were obtained by screened from oil-containing soil and then domesticated by using diesel oil as sole carbon source in the laboratory.
文章针对柴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问题,对具有降解柴油能力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了采集及驯化,并分别就底物浓度、温度及初始pH值对驯化后微生物菌种的柴油降解能力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讨论了温度、底物浓度、初始pH值对微生物生长、柴油降解效率的影响,得到了微生物生长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30℃、底物浓度为0。
3)  Methods of treatment and detection for Legionella pneumophila
军团杆菌的处理和检测
4)  Any of these plants.
任何一种这类植物
5)  Microbacterium
微杆菌属
1.
The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of three stains shows that the strain PD51 and PD53 belong to Microbacterium,while the strain PD56 belongs to Arthrobater.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对这3种微生物进行鉴定,初步确定菌株PD51和PD53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而菌株PD56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ter)。
2.
Eleven of them belong to genus Bacillus, four are genus Microbacterium and one Xanthobacter wiegeletal flauus.
从曾候乙墓分离到的16株菌,其中有11株为芽孢杆菌属类,4株微杆菌属,1林为黄色杆菌属。
3.
The microbial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Microbacterium based on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as well a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从炼油厂分离出一株脱硫的菌株YBS2#,摇瓶培养该菌株96 h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对二苯并噻吩(DBT)降解率可达到64%,经对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将其归类为微杆菌属(M icrobacterium)。
6)  Microbacterium sp
微杆菌属
1.
The sequence data aligned with 16S rDNA sequences deposited in GenBank indicate that the strain OU01 belonged to the genus of Microbacterium and the morphological,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lso showed that the strain OU01 belonged to Microbacterium sp.
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微杆菌属;该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Microbacteriumsp。
2.
and Microbacterium sp.
)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sp。
补充资料:氨基酸发酵微生物
      发酵生产氨基酸的微生物。1950年发现了大肠肝菌能分泌少量的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以及加入过量的铵盐可增加氨基酸积累量的现象。1957年,日本的木下祝郎等采用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L-谷氨酸发酵取得成功。不久,利用该菌的突变株又发酵生产了L-赖氨酸、L-鸟氨酸和L-缬氨酸等。中国于 1958年开始研究L-谷氨酸,随后分别报道了酮戊二酸短杆菌2990-6的L-谷氨酸发酵及其代谢的研究结果。1965年把北京棒状杆菌ASI299和钝齿棒状杆菌ASI542先后应用于L-谷氨酸发酵的工业生产,接着在选育其他氨基酸的优良菌株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氨基酸发酵工业。
  
  近20种氨基酸均可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但是,微生物的细胞具有代谢自动调节系统,使氨基酸不能过量积累。如果要在培养基中大量积累氨基酸,就必须解除或突破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机制。氨基酸发酵就是人为控制这种机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野生菌株,控制其胞膜通透性,使之有利于分泌大量L-谷氨酸,这也是获得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优良菌株的重要途径。其次通过对产L-谷氨酸菌株的人工诱变,选育产氨基酸的各种突变株,是获得其他氨基酸发酵微生物优良菌株的有效方法。
  
  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的优良菌株多在棒状杆菌属、微杆菌属、节杆菌属和短杆菌属中。具有下述共同特性:①细胞形态为短杆至棒状;②无鞭毛,不运动;③不形成芽孢;④革兰氏阳性;⑤要求生物素(利用石蜡为碳源的要求硫胺素);⑥在通气培养条件下产生大量L-谷氨酸。此外,其他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中的一些属种也有产L-谷氨酸的菌株,但产酸率较低。
  
  产其他氨基酸的微生物,主要是对上述产L-谷氨酸的优良菌株进行人工诱变后选育出的各种突变株:①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利用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酵生产氨基酸的关键是限制某种反馈抑制物或阻遏物的量,以解除代谢调节机制而有利于代谢中间体或最终产物的过量积累。因此,不同氨基酸缺陷型生长在含有限量的所要求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往往能产生和积累大量某种氨基酸。例如,L-赖氨酸的生产菌株多采用高丝氨酸缺陷型突变株,而精氨酸缺陷型突变株往往产生鸟氨酸或瓜氨酸等;②调节突变株。采用调节突变株发酵生产氨基酸是成功的工艺之一,因为这类突变株一旦对氨基酸结构类似物具备了抗性之后,其正常代谢调节机制即被解除,因而能够积累大量的相应的氨基酸;③营养缺陷型与抗反馈调节多重突变株。采用这类多重突变株对提高某些氨基酸的发酵产率有明显的效果。例如,生产L-精氨酸、L-色氨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L-白氨酸和L-苏氨酸等就常采用多重突变株。
  
  此外,还可利用添加前体物和酶转化法生产氨基酸。特别是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在获得或改造氨基酸发酵微生物高产菌株方面,出现了可喜的进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