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淡水盐度
1)  limneticum
淡水盐度
2)  fresh brine
淡盐水
1.
Analysis Dechlorination Process from Fresh Brine of Ion Membrane Caustic Soda;
沈化离子膜烧碱淡盐水脱氯工艺
2.
The antichloration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fresh brine in the production of ionic membrane caustic soda was introduced.
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的淡盐水含有游离氯,必须在回到一次盐水之前脱除所含游离氯。
3)  dilute brine
淡盐水
1.
Th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effect of removing chlorine from dilute brine;
影响淡盐水脱氯效果的因素
2.
The innovation of the processes for the refinement of brine and the removal of free chlorine from dilute brine
淡盐水脱氯及盐水精制工艺改进
3.
A process is introduced that saturated brine is produced in a salt dissolving tower by taking slurry of vaporized crystalline salt from diaphragm caustic soda production and dilute brine from ion-exchange membrane caustic soda production.
介绍以氯碱厂隔膜法烧碱生产中产生的蒸发结晶盐配制的盐浆为原料,并利用离子膜法烧碱生产中的副产淡盐水,在溶盐塔内进行盐溶解制饱和盐水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制得盐水中的NaCl质量浓度达到305~320 g/L,且不含固体悬浮物;并根据传质理论,建立了盐颗粒溶解过程模型。
4)  waste dilute saline
废淡盐水
1.
Study on the removal of aniline from waste dilute saline with oxidation;
氧化法去除废淡盐水中苯胺的研究
5)  saline water reclamation
盐水淡化
6)  diluted brine
淡盐水
1.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chlorination system from diluted brine
淡盐水脱氯系统的节能降耗措施
补充资料: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
      海水的 3个状态参数。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和压力而变化。因为压力一般可用深度表示,所以对固定深度来说,海水的密度只随温度和盐度而变。海水的多种运动,与海水密度的分布和变化密切相关;海水的温度对大气温度有很大的影响,能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变异;海水的盐度是研究海洋中许多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地质过程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盐度、温度和密度在海水中的分布规律,是海洋科学的一项基本内容。
  
  盐度  海水是复杂的溶液,含有氯、钠等80余种元素。一般用盐度表示海水中的含盐量。在海洋调查中可直接采用物理手段,快速而准确地测定盐度(见海水盐度)。
  
  在全世界海洋中,海水的盐度平均值约为34.7。在盐度为35的 1千克海水中,含氯离子 19.34克,钠离子10.77克,还有硫、镁、钙、钾等成分。外海的海水盐度较高,可达35~36;近海、特别是河口区域的海水盐度可低于30,这是因为陆地径流输入淡水的缘故。全球海洋表层的海水的盐度分布,主要取决于不同区域的蒸发和降水。但在高纬度海区,它还与结冰和融冰有关:结冰时海水盐度升高,融冰时盐度降低。
  
  温度  海水表层的水温,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因而低纬度海区水温高,高纬度海区水温低,高低之差可达30°C。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C,2000米深处为2~3°C,深于3000米处为1~2°C。占大洋总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C之间,全球海洋平均温度为3.5°C。
  
  密度  世界海洋海水的密度是盐度(S)、温度(T)和压力(p)的函数,以ρSTp表示,也叫现场密度。其倒数为比容,以αSTp表示。因为海水的现场密度稍大于1,一般为1.0255~1.0285,因此常用现场条件密度
  
   σSTp=(ρSTp-1)×103表示密度。同理,用现场条件比容VSTp表示比容:
  
   VSTp=(αSTp-0.9)×103在大气压力下的海水密度(或比容),只是盐度和温度的函数,通常用条件密度σT(或条件比容VT)表示。
  
  分布和变化  太平洋中部表面海水的盐度等值线,近似地和纬圈平行;其西部边缘海等海区的盐度等值线,大体上和海岸平行。盐度在35左右的高盐水在太平洋中所占的海域十分广阔:赤道海域的盐度为34.5~35.5;在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各出现一个高盐度(接近36)的海域;高纬度海域盐度较低,例如南纬60度附近为34,北纬60度附近为31.5~33.0。在北纬40度附近的海域和西部的边缘海,海水的盐度梯度较大。除靠近大陆的海区外,冬夏的盐度分布差别不大。其他大洋的分布特点也类似。
  
  大洋表面温度的分布,冬夏明显不同,2月份在太平洋中北纬 5~50度和南纬20~50度的海域,等温线基本上和纬圈平行,但在黑潮区有高温水舌指向东北;南纬10度的海域,有向东伸展的高温水舌;南纬 5~15度的海域,有29°C的高温区。北半球海水的最低温度,可低于0°C;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北部的海水可以结冰;南部大洋海水的温度,最低可达1°C左右。夏季(8月),太平洋北纬23.5~40度、南纬15~60度海域,等温线几乎与纬圈平行,而赤道海域的等温线呈舌状分布:高温舌从加罗林群岛附近向西南伸展;在北纬50~70度海域,为向东南伸展的低温水舌。北太平洋的最低温度为7°C;南大洋的最低温度为-1°C,出现在南极附近的海域。其他大洋的温度分布虽各有特点,但其分布规律仍和太平洋相近。
  
  表面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平均分布特点是:盐度在赤道附近较低(34.6),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中纬度各出现一个高值(接近36),再向两极又降低,至北纬60度达最低值(32.4);温度在赤道海域最高(28~29°C),向两极逐渐降低,可低达 0~1.9°C,密度在赤道附近最低(1.022克/厘米3),向两极逐渐升高,可达1.026克/厘米3(图1)。
  
  温度、盐度和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海洋各有不同特点(图2),其中以盐度的变化最为复杂,而温度的变化趋势和密度相反。这3个状态参数在各水层中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上层(深度小于1000米)变化最大;在深度1000~2000米的水层中,变化已不明显;在深于4000米的水层中,各个气候带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一致。这种分布特点与大洋水体的混合和环流状况有关(见水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