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andard metering base
标准计量基准
2) metrological primary standard
计量基标准
1.
This paper explains differences between metrological primary standard and active measuring standard,emphasizes the reasons of this method won t work that external commodity instruments are used as primary standard implements.
本文阐述了LED计量基标准与现行测试标准的区别,指出了国外商品类仪器不能买来用作基标准器的原因,挑出了4组参数,介绍了其测量装置建立的参考依据,最后指出了目前不宜测量的参数。
3) reference standard of measurement
计量基准;量度参照标准
4) measurement standard
计量标准
1.
Bas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advancing natural gas metering technolog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cluding measurement standard, orifice flow meter, turbine flow meter, ultrasonic flow meter as well as other novel flow meters.
天然气流量计量是天然气生产、输送和销售的关键环节,从分析发展天然气计量技术的意义角度出发,介绍了天然气流量计量技术现状,包括:计量标准、孔板流量计、涡轮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以及其它新型的天然气计量仪表,并结合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需要,对天然气流量计量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2.
The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nterprise measurement standard and the management for the enterprise measurement standard.
文章主要阐述了企业计量标准建立的整个过程和对企业计量标准的管理。
3.
The questions about setting up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 of chemical metrology are discussed and the proposition is given in this paper.
探讨了化学计量建立计量标准的有关问题 ,并提出了自己的建
5) meterage standard
计量标准
1.
Introduc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eterage standard,analyze,test and verify its uncertainty,and inspect its repeatability and stability.
介绍小容量计量标准的组成,分析验证该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并考察其重复性和稳定性。
6) metrological standard
计量标准
1.
Research into the problems of weights metrological standard about establishing standard;
砝码计量标准建标问题探究
2.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est verification of impact sensitivity standard device for explosives and propellants, the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of uncertainty for impact sensitivity metrological standard.
叙述了火炸药撞击感度标准装置的特点,撞击装置试验验证、不确定度分析与验证,建立的标准装置可以满足国内火药、炸药撞击感度测定对计量标准的需要。
补充资料:长度计量基准
以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保存和复现"米"的整套装备。研究和建立长度计量基准,是长度计量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长度计量基准是各国之间和一个国家内部统一长度单位的基准,也是保证量值准确和实现互换性的基础。"米"是长度计量的基本单位。
"米"定义的变迁 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各自规定长度单位,很不统一。18世纪末,法国科学院受法国国民议会委托后提出"米制"概念。它将通过巴黎天文台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定义为"米"。 1792~1798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法国的敦刻尔克间进行三角测量,得出通过巴黎天文台的地球子午线从赤道到地极点的距离,并以它的千万分之一(相当于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1米的长度,于1799年用铂金制成横截面积为25.3×4.05毫米的矩形端面基准米尺,米尺两端面间的距离即为 1米。它保存在法兰西共和国档案局,所以称为"档案米尺"(Meter des archives),又译为"阿希夫米尺"。
由于阿希夫米尺的本身和复现精确度都不高,1875年有20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米制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计量局并制造基准米尺。1888年,国际计量局从30根用铂铱合金制成的尺子中选出与阿希夫米尺长度最接近的第 6号米尺作为国际基准,此即"国际基准米尺"(见图) 。其复现精确度可以达到±1×10-7。1889年,第 1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承认并重新把"米"定义为:"在零摄氏度下,保存在国际计量局中的铂铱米尺的两中间刻线间的距离。"从此,"米"的定义由端面距离转为刻线间距离。但用刻线间距离来定义米也有缺点,如刻线质量和材质稳定性等都会影响其尺寸稳定性和复现精确度的提高,而且一旦毁坏,就再也无法复现。
1893年,美国物理学家A.A.迈克耳逊等用镉红线光波波长与铂铱基准米尺对比,从而提供了用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基准的可能性。1895年,第 2届国际计量大会确认镉红线光波波长为"米"定义的旁证,并在1927年第7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将镉红线在温度为15℃,大气压力为 101325 帕和 CO2 含量为 0.03%的干燥空气中的波长γcd=0.64384696微米作为米的旁证基准,即1米=1553164.13γcd。但以国际基准米尺复现"米"定义仍继续保持不变。
1950年以后,由于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现精确度高、单色性好的光源。这导致1960年的第11 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86Kr辐射光波长定义"米"的决定。这个"米"定义是:"长度米等于 86Kr原子在2p10 和 5d5能级之间跃迁时,其辐射光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同时宣布废除1889年确定的米定义和国际基准米尺。这样"米"在规定的物理条件下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复现,所以也有称之为自然基准的。其复现精确度可达±4×10-9。
1960年出现了激光,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单色性和复现精确度,导致1983年通过新的米定义和宣布废除以86Kr辐射光波长定义"米"的决定。
现行"米"的定义 现行"米"的定义是在1983年10月召开的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的:米是"光在真空中 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行进的路程的长度"。根据国际米定义咨询委员会的建议,现行米定义的复现方法有:①用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在时间间隔为t所行进的路程长度l复现,即l=ct,式中c为真空光速,等于299792458米/秒;②用频率为f的平面电磁波的真空波长γ复现,此法必须先测出平面电磁波的频率f,然后利用关系式γ=c/f,求出波长γ;③直接应用国际米定义咨询委员会推荐的碘、甲烷分子饱和吸收稳频的 5种氦氖激光和86Kr、198Hg、114Cd等同位素单色辐射光复现。
现行米定义的特点是,定义本身与复现方法分开,长度基准不再是某一种规定的长度或辐射波长,但它可以通过一些辐射波长或频率来复现。因此"米"的复现精确度不再受米定义的限制,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相应地提高。在机械制造中,应用得较多的基准辐射是碘、甲烷分子饱和吸收稳频的氦氖激光。它们的复现精确度,可高达±(1×10-9~1.3×10-10),但这类辐射光源的频稳系统很复杂,在实际应用中是把它们的波长通过光波波长干涉仪等传递给以兰姆下陷法稳频的氦氖激光,再利用以此为基础构成的激光量块干涉仪和激光干涉比长仪分别检定1等量块和基准线纹尺。在中国,由上述基准辐射光源、光波波长干涉仪、激光量块干涉仪和 1等量块等组成的长度计量基准称为端面长度国家基准;由基准辐射光源、激光干涉比长仪和基准线纹尺等组成的长度计量基准称为线纹长度国家基准。国家基准复现的"米"的准确长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检定系统(见长度计量的量值传递)通过检定逐级或直接传递给工作中使用的、不同精度等级的长度测量工具。
"米"定义的变迁 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各自规定长度单位,很不统一。18世纪末,法国科学院受法国国民议会委托后提出"米制"概念。它将通过巴黎天文台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定义为"米"。 1792~1798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法国的敦刻尔克间进行三角测量,得出通过巴黎天文台的地球子午线从赤道到地极点的距离,并以它的千万分之一(相当于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1米的长度,于1799年用铂金制成横截面积为25.3×4.05毫米的矩形端面基准米尺,米尺两端面间的距离即为 1米。它保存在法兰西共和国档案局,所以称为"档案米尺"(Meter des archives),又译为"阿希夫米尺"。
由于阿希夫米尺的本身和复现精确度都不高,1875年有20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米制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计量局并制造基准米尺。1888年,国际计量局从30根用铂铱合金制成的尺子中选出与阿希夫米尺长度最接近的第 6号米尺作为国际基准,此即"国际基准米尺"(见图) 。其复现精确度可以达到±1×10-7。1889年,第 1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承认并重新把"米"定义为:"在零摄氏度下,保存在国际计量局中的铂铱米尺的两中间刻线间的距离。"从此,"米"的定义由端面距离转为刻线间距离。但用刻线间距离来定义米也有缺点,如刻线质量和材质稳定性等都会影响其尺寸稳定性和复现精确度的提高,而且一旦毁坏,就再也无法复现。
1893年,美国物理学家A.A.迈克耳逊等用镉红线光波波长与铂铱基准米尺对比,从而提供了用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基准的可能性。1895年,第 2届国际计量大会确认镉红线光波波长为"米"定义的旁证,并在1927年第7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将镉红线在温度为15℃,大气压力为 101325 帕和 CO2 含量为 0.03%的干燥空气中的波长γcd=0.64384696微米作为米的旁证基准,即1米=1553164.13γcd。但以国际基准米尺复现"米"定义仍继续保持不变。
1950年以后,由于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现精确度高、单色性好的光源。这导致1960年的第11 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86Kr辐射光波长定义"米"的决定。这个"米"定义是:"长度米等于 86Kr原子在2p10 和 5d5能级之间跃迁时,其辐射光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同时宣布废除1889年确定的米定义和国际基准米尺。这样"米"在规定的物理条件下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复现,所以也有称之为自然基准的。其复现精确度可达±4×10-9。
1960年出现了激光,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单色性和复现精确度,导致1983年通过新的米定义和宣布废除以86Kr辐射光波长定义"米"的决定。
现行"米"的定义 现行"米"的定义是在1983年10月召开的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的:米是"光在真空中 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行进的路程的长度"。根据国际米定义咨询委员会的建议,现行米定义的复现方法有:①用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在时间间隔为t所行进的路程长度l复现,即l=ct,式中c为真空光速,等于299792458米/秒;②用频率为f的平面电磁波的真空波长γ复现,此法必须先测出平面电磁波的频率f,然后利用关系式γ=c/f,求出波长γ;③直接应用国际米定义咨询委员会推荐的碘、甲烷分子饱和吸收稳频的 5种氦氖激光和86Kr、198Hg、114Cd等同位素单色辐射光复现。
现行米定义的特点是,定义本身与复现方法分开,长度基准不再是某一种规定的长度或辐射波长,但它可以通过一些辐射波长或频率来复现。因此"米"的复现精确度不再受米定义的限制,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相应地提高。在机械制造中,应用得较多的基准辐射是碘、甲烷分子饱和吸收稳频的氦氖激光。它们的复现精确度,可高达±(1×10-9~1.3×10-10),但这类辐射光源的频稳系统很复杂,在实际应用中是把它们的波长通过光波波长干涉仪等传递给以兰姆下陷法稳频的氦氖激光,再利用以此为基础构成的激光量块干涉仪和激光干涉比长仪分别检定1等量块和基准线纹尺。在中国,由上述基准辐射光源、光波波长干涉仪、激光量块干涉仪和 1等量块等组成的长度计量基准称为端面长度国家基准;由基准辐射光源、激光干涉比长仪和基准线纹尺等组成的长度计量基准称为线纹长度国家基准。国家基准复现的"米"的准确长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检定系统(见长度计量的量值传递)通过检定逐级或直接传递给工作中使用的、不同精度等级的长度测量工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