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白猴抗毒素
1)  diphtheria antitoxin
白猴抗毒素
2)  diphtheria toxin
白猴毒素
3)  SV40Tag
猿猴病毒抗原蛋白
1.
SV40Tag was subcloned into pMM279 and the recombinant vector was used to generate transgenic mice by microinjection.
将猿猴病毒抗原蛋白(SV40Tag)片段克隆进脑部特异表达载体pMM279中,通过显微注射法制作转基因小鼠。
4)  diphtheria antitoxin
白喉抗毒素
5)  refined diphtheria antitoxi
精制白喉抗毒素
6)  diphtheria antitoxin unit
白喉抗毒素单位
补充资料:白猴

学 名:Rhinopithecusbieti

英文名:BlackSnub-nosemonkey
别 名:黑金丝猴、黑仰鼻猴、雪猴、花猴、大青猴、滇金丝猴、飞猴,藏语中称其为“知解”,傈僳族语称为“扎密普扎”,白族称为“摆药”(按:白文baiphhod,白猴之意)。

分类位置:

  目灵长目PRIMATES
  科猴科Cercopithecidae
  属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生效年代:1997
  IUCN濒危等级:濒危生效年代:1996
  IUCN濒危等级:生效年代: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生效年代:1996

外形特征:

虽名为"金丝猴",实际并无金黄色的毛。身体较川金丝猴稍大,体长740-830mm,尾相对较短,略等于体长,约510-720mm,但比较粗大。身体背面、侧面、四肢外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在背面并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颈侧、腹面、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的高山深谷地带,面积约20,000km2,向北伸长达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3,300-4,100m左右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是目前发现的居住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白猴猴群不大,多为20-60只,尚未发现有150只以上的大群。为多雄多雌的混合群体,有社群等级行为。无明显的季节性的垂直迁移现象。活动范围猴群大小有异,约20-133.4km2,其平均密度为1.12-2.5只|英语解释:km2。主食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也食松萝和桦树的嫩枝芽及幼叶,5-7月还吃箭竹的竹笋和嫩竹叶。11月中旬所观察到的社群中,成年雌猴几乎都抱有幼仔,且大小都比较整齐,据其形态,估计大多是在7-8月出生的。由于它们栖息地比川金丝猴海拔高,故产仔要迟2-3月。

种群现状: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调查报道(李致祥等,1979;马世来等,1984-1985;杨德华等,1981;白寿昌,1988;王应祥等,1985-1988),白猴仅分布于滇西北,北起西藏芒康,南至云南云龙一个狭窄的高山深谷地带,猴群数量较少,一般仅20-60只,很少超过100只大群,估计种群总数在云南难以逾越1,000只(白寿昌,1988);西藏芒康约1,000只(尹秉高、刘务林,1993)。

致危因素:

主要是滥猎供作毛皮用。据在云南德钦县霞若区调查。70年代该区白猴估计不下1000只,但1971-1981年猎杀统计数达430多只,到现在仅剩下200余只(白寿昌,1987)。1978-1981年上半年,仅白马雪山东坡一小区域,三年半时间共枪杀139只,其他产白猴的地区,其情况也大同小异(木文伟等,1982)。同时还由于森林不断采伐、毁林开荒以及放牧,严重地破坏了它们的栖息环境而导致社群分割,一些小的社群最后遭到蚕食绝灭。

科学研究:

白猴的模式标本于1871年采于云南德钦阿墩子,现收藏在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1897年由米勒·爱德华(Milne-Edwards)定名。

最早对白猴进行科学纪录的是法国传教士彼尔特(MonseigneurBiet),他1890年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白马雪山开展狩猎活动,捕猎到了白猴,并进行了解剖。在此後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科学界再也没有关于这个物种的任何信息,对这个物种的生态习性都没有任何了解。白猴的模式标本采自于云南德钦巴美,现收藏于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

时隔70年,在1960年,动物学家彭鸿绶教授偶然地在云南德钦的畜产公司看到了滇金丝猴的皮,意外的证实这个神秘物种仍然存在。通过与当地少数民族接触,发现当地人对白猴并不陌生,他们把这种猴子叫做“大青猴”“白猴”或“花猴”,是他们的狩猎获取皮毛的对象。也就是从1960年起,随着社会的变革,原始的狩猎方式被大规模的猎杀所替代,人与猴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