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2,3-二硝基苯肼
1)  DNP-hydrazine
2,3-二硝基苯肼
2)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二硝基苯肼
3)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2,4-二硝基苯肼
1.
Through acetone via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DNPH)derivatization,it was found that isotope fractionation values were so little as to be ignored during the whole reaction process,the derivatization process showed that no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occurred for acetone within the precision limits of the GC/C/IRMS system(<0.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分析技术,研究了具有不同碳同位素组成的丙酮与衍生剂2,4-二硝基苯肼(DNPH)的液相反应及其相应的气相反应实验过程中的碳同位素效应,探讨了以该方法测定大气丙酮碳同位素组成的可行性。
2.
A method of compound-specific stable carbon isotopic analysis for the research about the sources of atmospheric formaldehyde was preliminary studi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combustion/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GC/C/IRMS) via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DNPH) derivatization.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技术,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化,初步研究了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方法研究大气甲醛来源问题。
3.
Formaldehyde in beer was directly distilled and then derived with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to yield 2,4-dinitrophenylhydrazone.
在实验中,首先分别将不同品牌的啤酒常压蒸馏,然后将各自所得馏分与2,4-二硝基苯肼进行化学反应。
4)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2.4-二硝基苯肼
5)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DNPH)
2,4-二硝基苯肼(DNPH)
6)  dinitrodiphenyl carbazide
二硝基二苯碳酰二肼
补充资料:2,4-二硝基苯肼

国标编号 41014
CAS号 119-26-6
分子式 C6H6N4O4;NH2NHC6H3(NO2)2
分子量 198.14

红色结晶性粉末;蒸汽压;熔点197~198℃;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溶于酸;密度:;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8(易燃固体);主要用途:用于炸药制造,也作化学试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皮肤有致敏性。本品吸收进入体内后,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654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干燥时经震动、撞击会引起爆炸。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毒物渗透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院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