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rdon traffic survey
[运]交通区划境界线出入调查
2) cordon line
[运]交通调查区划境界线
3) cordon
[英]['kɔ:dn] [美]['kɔrdṇ]
区划分线(交通调查用)
4) cordon traffic survey
境界出入调查
5) cordon count
区界交通调查
补充资料:交通运输区划
根据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自然条件的有利性和相似性揭示交通建设条件地域差异,并对运输进行合理的地域组织。目的是为运输的合理化和交通运输网的正确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交通运输区划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可分为各种类型,主要有以下4种:
货流区划 也称合理运输区划。是在各地某种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已定的条件下,根据产品产销平衡、合理运输和运费最少的原则,具体划出各产地该产品最有利的供应范围和流转经路的一种交通运输区划。通常以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流向图的形式来表示。它的任务在于:寻求以最少的运输耗费,实现众多的生产地(发货点)与消费地(到货点)之间相互联系的最优方案,以便为制定运输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产销平衡、合理运输和运费最少的区划原则,一般系指总体而言,某些情况下可以例外,如:当附近产地的产品产量受限制时,相关消费地所需产品的不足部分,可由较远产地供应;质量较优、成本较低的产品,或运输成本较低、利用空返运输的产品,供应范围可较大,运距也较远。
货流区划的步骤是:首先将计划物资的产、销状况标在相应的交通图上,在各产销地(收发点)中,找出发出量或到达量较大的地点(一般是大中城市或工矿区)作为"代表点",把收、发量较小的所有邻近收、发点均暂时并入该"代表点"内,利用线性规划等数学方法,对"代表点"进行货流规划,找出一个各"代表点"间的最优货流规划方案,然后使并入"代表点"的各点收、发量复原,再据调整后的规划方案确定区界,划出合理货流区。
产销区划 是以生产为主体,依据社会劳动(包括生产和运输上的社会劳动)总消耗最小的原则,对某种产品的各个产地划分合理的销售地带,从经济上确定这些产地宇优产量的一种货流区划。它的任务是:根据区划确定的地域范围,推算生产基地应提供的社会产品数量,以便从生产布局上为货流的合理化创造条件;为各地资源开发的程度和顺序提供经济依据,也为交通线路的长远建设规划指明方向。产销区划的特点是:①区划按各类产品分别进行,每类产品应是同一性或在使用价值上可以相互替代的;②它是"以销定产"的区划;③适用于低值、笨重、产地集中而消费地较分散的大宗产品,例如煤炭、石油、木材、水泥和食盐等。
产销区划的步骤是:首先确定产品生产和运输的主要经济指标,然后依照社会劳动总消耗最小的原则建立数学模式,再借助计算机进行定量计算,寻找同一产品相邻产地在相连交通线上的分界点或整个毗连地域上的分界线,划出某个产地产品的合理销售地带,即产销区。各产销区产品的需要量,便是相应各产地经济上的最优产量。产销区划的主要指标,应反映产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这类指标有:生产成本和出厂价格;运输成本和运费。
吸引范围区划 以交通线或港、站为中心的运输经济区,也就是交通线或港、站的服务区。铁路、公路部门称吸引范围为牵引范围或吸引区,水运部门称之为腹地。吸引范围可分为现状的和远景的2种:①现状吸引范围是现有交通线或其港、站已形成的吸引范围,确定方法为:对既定线、港、站过去和现在的货运量进行研究,进而调查货流的空间动态,找出货流的起点和终点,最后把通过该线及其港、站到发货物的经济据点从地域上联成一片,即构成现状吸引范围。其作用在于了解交通线和港、站同地区的经济联系,论证交通线和港、站的经济地理意义;规划港、站的地方运量;发现吸引范围内存在的不合理运输,以及与货流分布有关的交通线、生产单位布局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措施。②远景吸引范围是新建或改建交通线和港、站的未来吸引范围。确定方法为:调查新、改建线路可能吸引地区的远景生产和交通布局情况;由此推测可能产生的货运规模和销路;然后根据经济单位和交通线的分布状况,找出合理的运输联系方案;最后把倾向于利用新、改建线路或港、站的经济据点从地域上联成一片,即为远景吸引范围。作用在于根据吸引范围内各经济单位的远景生产规模和运输联系,估算线路及其港、站在新、改建后的货运量,为确定新、改建线路的技术标准和通过能力提供重要的经济依据。
此外,吸引范围还可按运输联系性质,分为直接(地方)、联合和间接(通过)吸引范围。其中直接吸引范围的划分方法,有几何法和分析法两种。几何法不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分布、货流方向和运输方式,使用价值较为有限。分析法应用最多,首先分别在设计线的港、站与毗邻相关线的港、站之间划出吸引界线,然后把设计线各港、站的吸引范围合并,构成该线的吸引范围。港、站对各经济据点的吸引,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运输联系和交通状况三大要素。
由于不同物资往往有不同的运输联系方向,相邻线路或港、站间的吸引范围,可随货种的不同而异。因此区划要以地区经济联系中的主要物资为主,如果主要物资种类较多,则应分别划出它们各自的吸引区。
陆路交通自然区划 为陆路交通工程建设和布局服务的自然条件类型组合区划。作用在于揭示陆上各种道路建设、养护和运营等条件的地域差别,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有关交通技术政策和分区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对该项工作做过较系统的研究,一般认为:陆路交通的道路基础稳定性、运营的可靠性、线路的平直性、工程量的节约性、筑路材料的便利性和供水的方便性等,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影响因素以大地构造、水热状况、地表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土质和现代地质作用等最为重要。其中大地构造、土质和现代地质作用可称为"陆路交通的工程地质因素",水热状况、地表水和地下水属于"陆路交通的工程气象-水文因素",地表形态、土质与现代地质作用、地表水与地下水又可共同组成"陆路交通的工程地貌因素"。区划应以主导自然因素和综合自然因素的结合为原则,在方法上要使主要界线与参考界线相结合,因此,区界的划分存在着级别、走向和地域等多组标志。区划步骤首先应考虑区划的级别标志,然后用走向标志确定级别标志中的主?家蛩睾头侵鞯家蛩兀页鲋饕绾筒慰记纾詈笥玫赜虮曛纠炊┱纭@缰泄?70年代初进行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任务在于区分不同区域的筑路差异性,以便为各分区选择路面的合理结构类型,规定路基、路面的不同设计参数和有关材料的规格要求。这一区划已订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于1987年颁布并出版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参考书目
耿大定、陈传康、杨吾扬、江美球:《论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地理学报》第33卷,第1期,北京,1978。
货流区划 也称合理运输区划。是在各地某种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已定的条件下,根据产品产销平衡、合理运输和运费最少的原则,具体划出各产地该产品最有利的供应范围和流转经路的一种交通运输区划。通常以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流向图的形式来表示。它的任务在于:寻求以最少的运输耗费,实现众多的生产地(发货点)与消费地(到货点)之间相互联系的最优方案,以便为制定运输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产销平衡、合理运输和运费最少的区划原则,一般系指总体而言,某些情况下可以例外,如:当附近产地的产品产量受限制时,相关消费地所需产品的不足部分,可由较远产地供应;质量较优、成本较低的产品,或运输成本较低、利用空返运输的产品,供应范围可较大,运距也较远。
货流区划的步骤是:首先将计划物资的产、销状况标在相应的交通图上,在各产销地(收发点)中,找出发出量或到达量较大的地点(一般是大中城市或工矿区)作为"代表点",把收、发量较小的所有邻近收、发点均暂时并入该"代表点"内,利用线性规划等数学方法,对"代表点"进行货流规划,找出一个各"代表点"间的最优货流规划方案,然后使并入"代表点"的各点收、发量复原,再据调整后的规划方案确定区界,划出合理货流区。
产销区划 是以生产为主体,依据社会劳动(包括生产和运输上的社会劳动)总消耗最小的原则,对某种产品的各个产地划分合理的销售地带,从经济上确定这些产地宇优产量的一种货流区划。它的任务是:根据区划确定的地域范围,推算生产基地应提供的社会产品数量,以便从生产布局上为货流的合理化创造条件;为各地资源开发的程度和顺序提供经济依据,也为交通线路的长远建设规划指明方向。产销区划的特点是:①区划按各类产品分别进行,每类产品应是同一性或在使用价值上可以相互替代的;②它是"以销定产"的区划;③适用于低值、笨重、产地集中而消费地较分散的大宗产品,例如煤炭、石油、木材、水泥和食盐等。
产销区划的步骤是:首先确定产品生产和运输的主要经济指标,然后依照社会劳动总消耗最小的原则建立数学模式,再借助计算机进行定量计算,寻找同一产品相邻产地在相连交通线上的分界点或整个毗连地域上的分界线,划出某个产地产品的合理销售地带,即产销区。各产销区产品的需要量,便是相应各产地经济上的最优产量。产销区划的主要指标,应反映产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这类指标有:生产成本和出厂价格;运输成本和运费。
吸引范围区划 以交通线或港、站为中心的运输经济区,也就是交通线或港、站的服务区。铁路、公路部门称吸引范围为牵引范围或吸引区,水运部门称之为腹地。吸引范围可分为现状的和远景的2种:①现状吸引范围是现有交通线或其港、站已形成的吸引范围,确定方法为:对既定线、港、站过去和现在的货运量进行研究,进而调查货流的空间动态,找出货流的起点和终点,最后把通过该线及其港、站到发货物的经济据点从地域上联成一片,即构成现状吸引范围。其作用在于了解交通线和港、站同地区的经济联系,论证交通线和港、站的经济地理意义;规划港、站的地方运量;发现吸引范围内存在的不合理运输,以及与货流分布有关的交通线、生产单位布局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措施。②远景吸引范围是新建或改建交通线和港、站的未来吸引范围。确定方法为:调查新、改建线路可能吸引地区的远景生产和交通布局情况;由此推测可能产生的货运规模和销路;然后根据经济单位和交通线的分布状况,找出合理的运输联系方案;最后把倾向于利用新、改建线路或港、站的经济据点从地域上联成一片,即为远景吸引范围。作用在于根据吸引范围内各经济单位的远景生产规模和运输联系,估算线路及其港、站在新、改建后的货运量,为确定新、改建线路的技术标准和通过能力提供重要的经济依据。
此外,吸引范围还可按运输联系性质,分为直接(地方)、联合和间接(通过)吸引范围。其中直接吸引范围的划分方法,有几何法和分析法两种。几何法不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分布、货流方向和运输方式,使用价值较为有限。分析法应用最多,首先分别在设计线的港、站与毗邻相关线的港、站之间划出吸引界线,然后把设计线各港、站的吸引范围合并,构成该线的吸引范围。港、站对各经济据点的吸引,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运输联系和交通状况三大要素。
由于不同物资往往有不同的运输联系方向,相邻线路或港、站间的吸引范围,可随货种的不同而异。因此区划要以地区经济联系中的主要物资为主,如果主要物资种类较多,则应分别划出它们各自的吸引区。
陆路交通自然区划 为陆路交通工程建设和布局服务的自然条件类型组合区划。作用在于揭示陆上各种道路建设、养护和运营等条件的地域差别,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有关交通技术政策和分区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对该项工作做过较系统的研究,一般认为:陆路交通的道路基础稳定性、运营的可靠性、线路的平直性、工程量的节约性、筑路材料的便利性和供水的方便性等,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影响因素以大地构造、水热状况、地表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土质和现代地质作用等最为重要。其中大地构造、土质和现代地质作用可称为"陆路交通的工程地质因素",水热状况、地表水和地下水属于"陆路交通的工程气象-水文因素",地表形态、土质与现代地质作用、地表水与地下水又可共同组成"陆路交通的工程地貌因素"。区划应以主导自然因素和综合自然因素的结合为原则,在方法上要使主要界线与参考界线相结合,因此,区界的划分存在着级别、走向和地域等多组标志。区划步骤首先应考虑区划的级别标志,然后用走向标志确定级别标志中的主?家蛩睾头侵鞯家蛩兀页鲋饕绾筒慰记纾詈笥玫赜虮曛纠炊┱纭@缰泄?70年代初进行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任务在于区分不同区域的筑路差异性,以便为各分区选择路面的合理结构类型,规定路基、路面的不同设计参数和有关材料的规格要求。这一区划已订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于1987年颁布并出版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参考书目
耿大定、陈传康、杨吾扬、江美球:《论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地理学报》第33卷,第1期,北京,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