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ffusion over potential
扩散超电势
2) diffusion potential
扩散电势
3) diffusion overvoltage
扩散超电压
4) diffusion potential
扩散电势,扩散电位
5) diffusion and absorption electromotive
扩散吸附电动势
6) diffusion barrier
扩散势垒
1.
Density function theory calculation of diffusion barrier on Cu(111) surface;
Cu(111)面上原子扩散势垒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
The diffusion barriers for the single helium atom in vanadium are studied by effective medium theory, in which the structure relaxation caused by the embedded atom is considered.
采用有效介质理论,并考虑晶格驰豫的影响计算He原子在金属钒中的嵌入能,通过能量分析推测He原子在金属钒中可能的扩散路径和扩散势垒,计算结果表明,He原子在金属钒bcc结构的四面体间隙位置有能量的最低点,为4。
3.
Adsorption energy and diffusion barrier of methanol in Ni2(4,4 -bipyridine)3(NO3)4 were inves- tigated using molecular mechanics and molecular dynamics method.
采用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甲醇在Ni2(4,4'-bipyridine)3(NO3)4中的吸附能和扩散势垒进行了研究。
补充资料:扩散超电势
由于电活性物种的扩散速度缓慢,使电极附近溶液的浓度与溶液本体的浓度不同而引起的超电势。物质在液相中的传递有三种形式:①迁移,这是电场引起的带电物种的传递过程,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过量的非电极活性的"无关电解质",电极活性物质的迁移可以得到抑制;②对流,这是溶液本身的流动引起的物质传递过程, 对流过程可利用转盘电极精确控制(见稳态技术);③扩散,这是溶液中存在浓差而引起的物质传递过程,是这里要讨论的主题。
对于电极反应,现考虑Ag+的电沉积过程:
Ag++e─→Ag (1)它的迁越步骤交换速率很快,即交换电流密度I0很大,故要求的推动力很小,因此迁越超电势ηCT→0。在过量的"无关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电极的电流I完全靠Ag+的扩散步骤来支持(图1),即决定于Ag+到达金属相表面的扩散通量ФAg+。
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和斐克第一定律(见扩散),可得下式:
(2)
式(2)的负号表示还原电流有负值,D为扩散系数,F为法拉第常数。为了找出界面的浓度梯度дc/дx,W.H.能斯脱于1904年提出了一个近似的假设,即在电极的液相界面上存在着有效扩散层,它的厚度为δ(约10~100微米)。在该层的内部,浓度梯度是线性的(图 2);在该层之外,Ag+的浓度与溶液本体浓度cb一样。能斯脱的上述模型虽与实际不尽相符,但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且所得结果与比较严格的处理相差不大。这样,式(2)可简化为:
(3)
式中的cS表示Ag+在金属表面的浓度。
当上述电极极化增大时,电流增加使金属表面Ag+的沉积加速,最终 cS将降到零,产生极限电流。此时有效扩散层中的浓度梯度达到最大,ФAg+已不再能增加,使电流达到极限值I1(图3)。则得:
I1=-FDcb/δ (4)
由于Ag+电沉积的迁越过程中I0很大,可认为是可逆的,故可以利用能斯脱平衡电势公式来推导扩散步骤的超电势ηd:
(5)
此式是上述电积过程的扩散超电势的表达式,其特征是存在着极限电流I1。极限电流限制了实际的生产过程,但通过搅拌可以减小有效扩散层厚度δ,增加I1以强化生产过程。
对于电极反应,现考虑Ag+的电沉积过程:
Ag++e─→Ag (1)它的迁越步骤交换速率很快,即交换电流密度I0很大,故要求的推动力很小,因此迁越超电势ηCT→0。在过量的"无关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电极的电流I完全靠Ag+的扩散步骤来支持(图1),即决定于Ag+到达金属相表面的扩散通量ФAg+。
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和斐克第一定律(见扩散),可得下式:
(2)
式(2)的负号表示还原电流有负值,D为扩散系数,F为法拉第常数。为了找出界面的浓度梯度дc/дx,W.H.能斯脱于1904年提出了一个近似的假设,即在电极的液相界面上存在着有效扩散层,它的厚度为δ(约10~100微米)。在该层的内部,浓度梯度是线性的(图 2);在该层之外,Ag+的浓度与溶液本体浓度cb一样。能斯脱的上述模型虽与实际不尽相符,但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且所得结果与比较严格的处理相差不大。这样,式(2)可简化为:
(3)
式中的cS表示Ag+在金属表面的浓度。
当上述电极极化增大时,电流增加使金属表面Ag+的沉积加速,最终 cS将降到零,产生极限电流。此时有效扩散层中的浓度梯度达到最大,ФAg+已不再能增加,使电流达到极限值I1(图3)。则得:
I1=-FDcb/δ (4)
由于Ag+电沉积的迁越过程中I0很大,可认为是可逆的,故可以利用能斯脱平衡电势公式来推导扩散步骤的超电势ηd:
(5)
此式是上述电积过程的扩散超电势的表达式,其特征是存在着极限电流I1。极限电流限制了实际的生产过程,但通过搅拌可以减小有效扩散层厚度δ,增加I1以强化生产过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